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想宅就宅

鎖定
《想宅就宅》是由網絡歌手林林演唱的,獻給宅男宅女的歌,配合張含韻的《想唱就唱》。可以説是《想唱就唱》的山寨版。的稱呼起源於日本,本來是指某些之沉迷於自己興趣而不問時世不與他人來往,除了自己的興趣其他的一切事情都不以為意(包括個人衞生、人際來往、維持生活的基本收入等)。歌裏表現出了“宅人”的關鍵詞:痴迷某事物;依賴電腦;依賴網絡;不想上班/上學;作息時間不穩定;極少出門;不喜歡接觸陌生人;性格多少有兩面性;收藏癖;體型偏胖;一般是獨身;喜歡或有寫日誌的習慣;喜歡上虛擬的人物。
中文名
想宅就宅
歌曲原唱
林林
音樂風格
網絡
歌曲語言
普通話

想宅就宅歌曲歌詞

推開夜的天窗,對火星説願望
給我一把狗杖,我就是強力黨
下完副本又上戰場,宅給我能量
魔法麪包神奇營養,骷髏也長胖
想宅就宅,要宅出名堂
就算工作看不到希望
至少我還能夠,勇敢的賣血上網
想宅就宅,要宅的漂亮
就算這體重在增長
總有一天能拿到,高玩的趕豬棒
站在沙城銀行,刷屏還請見諒
騙我一張點卡,我刷你到天亮
英雄平台今天日常,來人報法傷
無限收布支持郵箱,宅女也瘋狂
想宅就宅,要宅出名堂
就算戀愛看不到希望
至少我還能夠,勇敢的堅持開荒
想宅就宅,要宅的漂亮
就算這雀斑在增長
總有一天能找到,有錢的太子黨
想宅就宅,要宅出名堂
就算輸出的都被抵抗
至少我還是個,不死的副本小強
想宅就宅,要宅的漂亮
就算這地板多空曠
總有一天能看到,傳説的巫妖王

想宅就宅創作背景

宅的稱呼起源於日本,本來是指某些之沉迷於自己興趣而不問時世不與他人來往,除了自己的興趣其他的一切事情都不以為意(包括個人衞生、人際來往、維持生活的基本收入等)。即非我同類不與相交而又不注重生活質量的人,如火車宅、建築宅、軍事宅、動漫宅等。貶義詞,給其他人的感覺等同於偏執狂和變態。而後隨着ACG羣體即動漫宅的不斷擴大,這種稱呼才被社會大眾所瞭解,不過這羣人的地位和以前也沒什麼兩樣,只是多了一個被嘲笑的稱呼而已。宅這個稱呼流傳到台灣後有了一定的轉化。  “宅”已經成為了一股全世界範圍內的潮流。“”是個人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要尊重他人的選擇。有很多種“宅”法。
第一種“宅男女”終年呆在家裏,只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拒絕冗餘的媒體,是一些最前衞的人士。他們願意花時間在家烹飪請朋友來玩,或者花大價錢買好的咖啡機在家煮咖啡,他們只是開闢了家庭生活的無窮天地。
第二種離不開網絡生活,網上叫比薩,網上買啤酒,網上找人聊天,在虛擬的世界裏漸漸地世界就變成了“一個人”的:一個人的大學,一個人的影院,一個人的商店。比起前幾年的“沙發土豆”,他們就是“電腦屏幕前的漢堡包”。
白領變成“宅一族”有3個原因:老闆的壓迫,工作的異化和被污染的環境。比較贊同在家辦公——這是積極的“宅”。反對過多地打遊戲和看碟,因為當人長時間把自己對愛情之類的希望投射到愛看的書、漫畫、劇情中後,會漸漸以為那個世界裏的愛才是真實的,這很危險,久而久之,人會喪失愛人和被愛的能力。

想宅就宅歌曲評論

《想宅就宅》突出表現出宅人們對生活的依然充滿熱情,對宅人族有很大的鼓舞作用,歌詞中把宅人們的一些生活細節也列舉出來,自我調侃,自我調節。這首歌迅速在網絡上傳播,引起廣泛共鳴。旅遊逛街太累,唱歌泡吧太吵,戀愛聊天傷神且費錢,通宵派對傷害身體和皮膚,是小孩子才做的事。簡單生活,迴歸平實——“家裏蹲”怎麼看都是個再適合不過的狀態。外人覺得這樣的生活像苦行僧,但他們卻樂在其中,因為他們享受孤單,卻並不孤獨。
宅男宅女是痴迷於某事物,依賴電腦與網絡,足不出户,厭惡上班或上學的新新人類,多為80後。他們過分沉迷於某種事物,例如動漫、遊戲、影碟等。他們完全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與陌生人接觸,不愛結識新朋友。他們是自由思想的產物,是網絡技術的衍生品。他們高舉“自由”與“新人類”大旗,卻終日深居簡出。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孤單,但並不孤獨。宅男宅女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壓力太大。在網絡發達的年代,交際圈子看似變大,但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多數人根本沒有機會認識新朋友。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沉迷或寄情於各種事物,開始變得理想缺失。這些年輕白領在白天或工作日裏,或精明能幹或絞盡腦汁或疲於奔命。但在夜晚或節假日裏,則足不出户,懶得像貓,獨享一方“宅人”天地。這是現代人應對壓力的一種表現,也不失為自我調節的一種手段。也許正需要這樣的歌曲來鼓舞士氣,正像歌裏所説,想宅就宅要宅出名堂。
雖然“宅人族”們怡然自得,但社會學專家指出,長期缺乏與人交往,會導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因此,宅男宅女們還是要多出去走走,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在不斷地與人交往過程中提升自信,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地位和價值。想宅就宅,想出來就出得來,那才是真境界。

想宅就宅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的刻版印象
* 喜好玩電玩及觀賞動漫 (有時候特指十八禁或是萌系,女性則是BL作品)
*講話與人不着邊際或不注重人際關係
*有收集動漫商品的嗜好
*有聆聽動漫相關音樂的偏好
*常用網絡環境代替現實中的交友行為
*異性朋友少
*醜男、醜女
在台灣,御宅族和原指的熱衷於次文化意思相差很遠,有人認為和大傳媒體刻意炒作話題、新聞有關。而這些説法皆沒有相關的證明,因此被視為歧視。
完全宅之表現:
悶騷,雙面性格,痴迷於某事物,依賴網絡,不想上學或上班,無規律作息,網友眾多,愛養寵物,收藏癖,愛拍照,超喜歡寫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