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惡的問題

鎖定
基督教神學課題之一。論述惡的性質、作用和來源,以及惡的存在與上帝的創造及護佑的關係等。
中文名
惡的問題
外文名
Problem of Evil

惡的問題惡命題的矛盾

一般來説,惡的問題涉及以下三個命題相互間的協調性:1、上帝是愛。2、上帝全能。3、惡存在於這樣的一位神所創造的世界之中。歷史上的許多無神論者試圖通過揭示這三個命題的內在矛盾性來駁斥“上帝存在”的論點。他們提出了這樣的推理:命題1、意味着上帝完全樂意去做那些能促進人類快樂的事;命題2、意味着上帝完全有能力去除惡,因而如若上帝存在,那麼他必定能夠而且必定要去除每一項惡。然而,在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惡,這意味着上帝並非真實存在;上帝的存在與惡的存在是相互矛盾的。

惡的問題神義論的解釋

基督教神學則通過“神義論”(Theodicy)來調和其上帝存在的理論與惡存在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傳統的“神義論”觀點通常使用下列方法解釋惡的問題:
1、強調上帝旨意的不可知性,主張上帝自身的旨意與自然世界的許多奧秘是難以為人的理性所認知的。人由於其認知的侷限性而必須承認自己不能徹底瞭解為什麼存在惡的問題,但人同時已通過啓示瞭解了全能的上帝和他的慈愛。所以大可不必去窮究這個理性的難題,而忽視已知的事實。
2、認為惡是上帝懲罰罪人的手段。
3、認為上帝使人經歷惡與不幸,其目的是為了教導人認識自身的軟弱而徹底歸向他。
4、惡是個別現象,而善乃上帝創造之整體特徵;惡只是人局部地觀察上帝的創造所獲得的印象,而實際上惡對世界之整體來説無傷大雅,正如油畫中的陰影是為了整體和諧美的緣故而設置,故惡的存在也是整體中“必要的背光面”,它之存在是為要達到最佳的整體效果。
5、主張現存之世界是上帝所可能造出的最好的世界。古典神義論命題雖多,但都未能令人滿意地回答“惡的問題”。當代神學家則多從上帝的主權與他賦予人的自由之間的張力來解釋惡的問題,即自由是上帝賦予他的造物(尤其是人)的禮物,但自由必導致抉擇,自由必暗示有“選擇背離本真存在”的可能。故惡的可能性與自由俱來。由於受造之物濫用抉擇,世界中出現了無序,但賦予自由的上帝出於他的忍耐與慈愛,通過運作在造物背後的“神聖天道”和十字架上的啓示,以拯救的膀臂和奇妙的“隱藏在肉眼後面”的神蹟引領着世界邁向它的目標。這一進程必然以上帝能力的得勝而告終。故“惡”是暫時的、過程中的,且終將被消滅。 [1] 
參考資料
  • 1.    丁光訓、金魯賢.基督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