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惠我南黎

鎖定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相山風景區東北角,龍山、虎山兩峯之峪,有一片金碧輝煌的古建 築羣浮現於叢林濃綠之上,這就是風景區主景——千年名剎顯通寺(俗稱相山廟)。
中文名
惠我南黎
地理位置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相山路303號 [1]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10:00-14:30,16:30-20:3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
著名景點
千年名剎顯通寺

目錄

惠我南黎簡介

乾隆皇帝御筆親書“惠我南黎”石刻 乾隆皇帝御筆親書“惠我南黎”石刻
顯通寺東大殿旁廂房內有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的“惠我南黎”四個斗大的字。

惠我南黎歷史沿革

千年名剎顯通寺 千年名剎顯通寺
對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的“惠我南黎”御書的來歷,相山地區流行一種傳説:在乾隆年間,經由相山西北流向相山東南的濉水,因河牀年久淤塞,每逢雨季氾濫成災。安徽巡撫高晉奉命前來勘河修治。當他來到濉溪之後,又順便到了相山的顯通寺,看到廟宇由兩山環抱,古木參天,風景秀麗,但寺廟破殘不堪。於是,這個巡撫高晉就把治河的主要使命丟在腦後,而向乾隆上書修寺,美其名以求神明護佑百姓免於水災。乾隆閲罷高晉的奏章,就命高晉除修繕寺廟外,另建一條十八里蔽日長廊。高晉貪贓枉法,把修治濉河的金銀肥了自己的腰包,只草草修理了寺廟卻沒有遵旨建造長廊。 哪知後來,乾隆下江南巡視,路經彭城(今徐州市),設行宮於雲龍山下,忽然想起要到相山十八里遮天蔽日的長廊來觀賞風景,便令高晉陪同御駕親往相山覽勝。高晉接旨嚇得魂不附體。他暗想,乾隆皇帝一旦前來,發現並沒有遵旨建造長廊,這欺君之罪,定要殺頭的,他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生死關頭,他謊奏道:“相山‘窮山惡水出刁民’,龍駕不宜前往。”高晉為保自己的性命,竟把山清水秀的相山和這裏的窮苦百姓誣為“窮山惡水”和“刁民”。乾隆是個膽小鬼,果真不敢到相山。但他為了收買人心,安撫這裏的百姓要安分守己,故御筆親書了“惠我南黎”四個大字賜予相山廟。這是民間故事,不是歷史。
相山風景區 相山風景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黃河氾濫,山東、河南、安徽之間廣大地區一片汪洋。是年乾隆南巡江浙,沿途親睹這些地方災情,回朝後,便命吏部侍郎裘曰修會同山東 河南安徽巡撫進行治理。裘侍郎會同安徽巡撫高晉同赴宿州、靈璧、虹縣(泗縣)進行實地勘察。他們在徐溪口看到該城“宛在水中”,便命同行的鳳陽知府項樟環城築堤以資保護。並查明“濉河自徐溪口至符離集七十餘里,沙淤平岸,河形全失;自符離集至霸王城一百數十里,俱間段淤塞”,於是便提出治理方案,繪圖上報朝廷,經允准後於當年秋季開工治理,經一冬春,於翌年夏初竣工。冬春季施工時,天晴氣暖,風雪不興,民眾情緒高昂,都感到這是相山神在暗助,於是紛紛提議願意重修殘破的相山廟,以答謝神靈。此議得到裘侍郎和高巡撫的支持,於是便向朝廷寫奏摺撥款,將殘破的相山廟重修得煥然一新。這次重修奠定了所能見到的該廟的基本格局。
乾隆二十三年,裘侍郎“閲工經相山,備覽輿情,為請於朝,蒙御書‘惠我南黎’,頒掛神廟,以昭崇敬之典。”當年除夕,高巡撫由鳳陽知府項樟等陪同,冒雪親臨濉溪查看新修堤防(後人稱此堤曰“項公堤”)。次日新年,於相山廟舉行恭懸欽賜匾額典禮,高巡撫親將匾額懸於大殿之上。後由宿州知州張開士將御書摹刻於石,陳設於大殿之東廂。原匾額現己不存,刻石則保留至今。
由此可知,相山廟內御書“惠我南黎”是由吏部侍郎裘曰修在朝報告相山民情後向乾隆帝討來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