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惠子俊

鎖定
惠子俊(1910/1911-1944) [1-2]  ,曾用名榮生,化名薛斯,陝西長安(出生地今屬西安市新城區)人。1926年小學畢業後因家貧到一家店鋪做工,不久入陝西機器局兵工廠做工。1927年5月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出師潼關策應北伐戰爭,惠子俊應招隨軍東進,同年秋因部隊在河南作戰失利,惠子俊到河南鞏縣兵工廠做工。
1930年11月,惠子俊隨楊虎城部隊回西安,仍在兵工廠做工。1933年春,惠到陝西耀縣照金根據地參加紅軍,與桂生芳等創建薛家寨修械所,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初,惠子俊和張秀山、強家珍、馬仰西等率領游擊隊在慶北地區掃除地方反動武裝,成立慶北地區第一個農民聯合會,同時成立貧農團、僱農工會、赤衞軍等羣眾組織。同年5月,惠子俊調任紅四十二師第二路陝甘邊區工農游擊隊總指揮部政委,9月任中共陝甘邊特委書記,11月當選為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工農監察委員會委員長。
1935年2月,中共陝甘邊特委和陝北特委決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惠子俊任書記。9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惠子俊調任赤安中心縣委組織部部長。1936年底,惠化名薛斯任中共陝西省委常委。1937年1月,中共西安市委重新建立,惠子俊任中共西安市委書記兼市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1939年4月,惠子俊因叛徒出賣被捕,後經中共組織營救於6月出獄,出獄後赴延安在陝北公學學習,因被捕問題接受組織審查長達兩年。1943年,他擔任陝甘寧邊區綏德分區貿易公司副經理。1944年10月,惠子俊病逝。
中文名
惠子俊
別    名
惠榮生、薛斯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陝西長安
出生日期
1910年(一説1911) [2] 
逝世日期
1944年

惠子俊人物生平

惠子俊,曾用名惠榮生,化名薛斯,陝西長安(今屬西安市新城區)人。
惠子俊幼年家貧,小學畢業後到店鋪做工,不久進入陝西機器局兵工廠做鉗工。
1927年5月,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出師潼關,策應北伐戰爭。惠子俊與一批機械工人應招隨軍東進後在河南鞏縣孝義鎮兵工廠做工,期間多次參加共產黨秘密組織領導的罷工鬥爭。
1930年11月,惠子俊跟隨楊虎城部隊回到西安,在北馬道巷兵工廠修械部做工。“九一八”事變後,惠子俊和工友們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
1933年春,為響應中共陝西省委的號召,惠子俊與曹富貴、吳生勇等一批優秀工人來到耀縣照金,參加了陝甘紅軍。在照金,惠子俊根據劉志丹的指示,在薛家寨領導創建紅二十六軍修械所。惠子俊從當地羣眾家裏借來一枚鐵砧、一個風箱、幾擔煤和自己帶來的幾件工具,發動工人出主意、想辦法,從淳化縣請來一位工匠負責製作毛壞,從黑田峪請來小爐匠白生華負責鍛造,動員戰士們邊打仗邊收集工具和原材料。收集的廢銅鐵、壞槍、子彈殼,繳獲敵人的鐵條、鐵鉗、鐵錘等克服了原材料、工具缺乏的困難。
紅軍和游擊隊使用的槍支有英、德、法、俄、日、捷、蔣等製造的,口徑不一,形式多樣。惠子俊憑藉在兵工廠做工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對結構複雜的槍支反覆拆裝、揣摩,掌握其每一個部件的構造形狀、性能、作用,再手把手指導工人修理、仿造,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為了進一步改善紅軍和游擊隊的武器裝備,更有效的殺傷敵人,保存自己,惠子俊組織修械所的技術骨幹,用洋鐵桶、陶瓷瓶、瓷罐等裝上炸藥,試製成了拉火式、踩火式地雷和“麻辮手榴彈”等各種武器。
修械所除了修理槍支和製造地雷、手榴彈外,大量的工作是製造和再生子彈。為了解決生產子彈原料缺乏的問題,惠子俊冒險四次隻身進入西安,購買配製底火和火藥的硫磺等化學藥品,保障了生產。在數次進出西安途中,惠子俊曾兩次被捕,經過地方黨組織的營救脱險。經過艱難的創業,用極其簡陋的工具為紅軍和游擊隊修理、製造了大量的武器彈藥,保障了紅軍、游擊隊戰鬥的需要,修械所被稱為紅軍和游擊隊廣大指戰員的“軍械部”、“後勤部”。
正當根據地和紅軍、游擊隊發展壯大的時候,1933年9月中旬,國民黨當局糾結地方反動民團頭目夏玉山、張彥寧、陳連升、程日春、楊老十等民團近千人,乘紅軍主力北上外線作戰之機,從黑田峪、雞架山、後溝巴、南趟四面偷襲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指揮機關所在地--薛家寨。面對強敵,惠子俊等組織根據地後勤機關人員和輕傷員,利用有利地形阻擊敵人,打退進犯之敵,保衞了薛家寨。
10月中旬,敵孫友仁特務團、炮兵營及民團約兩千餘人,在叛徒陳克敏帶領下,又一次進犯薛家寨。薛家寨失守後,根據地黨政機關、後勤人員及能行走的傷病員在秦武山、劉約三、惠子俊的帶領下,從後山用白洋布綁在樹枝上滑下懸崖,經黑田峪突出重圍。10月下旬,在劉志丹的安排下,派黃羅斌將突圍出來的根據地機關人員接到南梁,紅二十六軍黨委任命惠子俊為慶陽游擊隊指導員。
包家寨會議後,惠子俊率領慶陽游擊隊配合主力紅軍和保安游擊隊、合水游擊隊在南堡繳獲民團三十多支槍,接着在閻家窪子抓住團總,迫其繳槍三、四十支,繼而又摧毀東華池、靈錦廟、高台、劉家坪、閻家窪子民團據點,壯大了革命武裝,擴大了根據地。游擊隊擴大為支隊後,惠子俊任支隊政治委員,為開創慶北蘇區,擴大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4年5月,惠子俊調任第二路陝甘邊游擊隊總指揮部政委,同年9月任中共陝甘邊特委書記。11月,在陝甘邊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工農監察委員會委員長。1935年2月,惠子俊和劉志丹赴陝北參加中共陝甘邊特委和陝北特委聯席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惠子俊被選為工委書記。在中共西北工委的領導下,陝甘邊和陝北廣大軍民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西北革命根據地和紅軍游擊隊不斷髮展壯大。
1935年9月,中共鄂豫陝省委率紅二十五軍長征到達中共西北工委駐地永坪鎮。17日,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派駐陝北代表團主持召開聯席會議,公開批判劉志丹、惠子俊等同志,給他們扣上“右傾取消主義與機會主義分子”的帽子,批評他們“企圖阻止黨的正確路線的執行”。會後不久,惠子俊被安排到修械所當工人,停止了他中共西北工委書記的職務。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黨中央及時糾正了陝北的錯誤肅反。惠子俊調任米西縣(今屬米脂縣)縣委書記兼任游擊隊政委,繼續領導米西的反“圍剿”鬥爭。不久,惠子俊調任赤安中心縣委組織部部長,協助縣委書記龔逢春恢復赤安地區黨、政各級組織。
1936年底,受組織派遣,惠子俊化名薛斯,回西安任中共陝西省委常委,負責領導工人運動。
1937年1月,中共西安市委成立,惠子俊任市委書記,兼市委工人工作委員會書記。同年3月25日,中共西安市委改為中共西安市工作委員會,惠子俊任工委副書記。
1938年春,惠子俊接替張德生任市工委書記,兼任市工委工人工作委員會書記。他深入到鐵路、郵電、麪粉加工、汽車修理、市政等行業工人羣眾中,廣泛開展組織工作。引導過去一起做工的王耀華、餘金榮、劉哲之、李富貴、王文啓等工友走上革命道路,並先後介紹他們加入中國共產黨。通過他們動員、組織了一大批傾向革命的工人羣眾,加入到革命的陣營中,壯大了革命力量。同時,在大華紗廠、隴海鐵路局、兵工廠中建立了中共秘密組織,加強黨對工人運動的領導。在工人中建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工會、抗日救國會、抗敵後援會、失業救濟會、員工消費合作社、車上服務團、民眾學校、讀書會、劇團等黨的外圍組織和羣眾團體,團結廣大工人羣眾,有力地推動了西安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8年11月,根據鬥爭需要,中共西安市工委改為中共西安市委,惠子俊任市委書記兼市委工人工作委員會書記。
1939年4月,因叛徒出賣惠子俊在西安西門裏一家自行車修理鋪被捕,拘押於東大街國民黨陝西省黨部。惠子俊被捕後,通過關係將被捕的清息報告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6月,周恩來途經西安,和中共中央駐陝西代表林伯渠多次與國民黨天水行營主任程潛交涉,惠子俊獲釋出獄。
1939年7月,惠子俊出獄後經雲陽到延安“陝北公學”學習,接受組織審查。1942年春,組織結束了對惠子俊的審查。
1943年初,惠子俊調任綏德分區貿易公司副經理,負責綏德、米脂、佳縣、延川、吳堡等地黨政機關的物資供應和為分區籌措經費的工作。
由於多年辛勤工作,積勞成疾,經查身患胃癌,醫治無效,於1944年10月13日在綏德縣南關白家溝病逝。

惠子俊後世紀念

1945年9月1日,中共綏德地委在惠子俊墓前立碑紀念。
1956年,惠子俊的靈柩從二郎山移至綏德烈士陵園,以志永久紀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