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惠來英歌舞

鎖定
惠來英歌舞,相傳始於明朝中期,稱為“南下英歌”(南下,意即潮境之南)。惠來英歌舞多采用二拍一段連作,無論是在舞蹈、還是在行走的遊演,都可在五個手指中旋轉三百六十度,即“咚咚—鏘、咚咚—鏘”。這是惠來英歌舞最獨特的表演技藝,深受人們喜愛。 [1] 
中文名
惠來英歌舞
流行地區
潮汕惠來地區
起    源
明朝中期
表演人數
108人

目錄

惠來英歌舞前言

惠來英歌舞系潮汕英歌舞的一支,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演繹着海洋博大澎湃的地區民眾的性格。

惠來英歌舞表演形式

惠來英歌舞 惠來英歌舞
英歌舞分前後棚,前棚36人,每人手執長約1尺4寸,直徑4釐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鑼鼓點、海螺號和吆喝聲,兩棒相擊翻轉,邊走邊舞。後棚72人,扮成各式雜耍藝人,敲打鑼鼓伴唱,有的還加上扮塗戲,或加進武術表演。其隊列變化有長蛇挺進、雙龍出海、四虎並驅、粉蝶採花、孔雀開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後敲等;臉譜有文面、武面之分;節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別。潮陽英歌舞熔戲劇、舞蹈、武術於一爐,表演獨具魅力,它以剛勁、雄渾、粗獷、奔放的舞姿,構成了磅礴、威武、強壯、豪邁的氣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