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惆悵

(冰心現代詩)

鎖定
《惆悵》1923年出版的現代詩,作者是冰心。為該詞語和冰心現代詩“惆悵”以直觀畫面做了插圖,同時詞語和文學作品也為這件作品做了最好的闡析。《惆悵》一文創造出很多經典語錄,也反映了冰心柔情的寫作風格
中文名
惆悵
外文名
Melancholy;Disconsolate
篇    名
惆悵
體    裁
現代詩
作    者
冰心

惆悵作品原文

當岸上燈光,
水上星光,
無聲地遙遙相照。
蒼茫裏,
倚着高欄,
只聽見微擊船舷的波浪。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悵——無着!
夢裏的母親
來安慰病中的我,
絮絮地温人的愛語——
幾次醒來,
藥杯兒自不在手裏。
海風壓衾,
明燈依然,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悵——無着!
循着欄杆來去,——
羣中的歡笑,
掩不過靜裏的悲哀!
“我在海的懷抱中了,
母親何處?”
天高極,
海深極,
月清極,
人靜極,
空泛的宇宙裏,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悵——無着! [1] 

惆悵作品賞析

冰心一生的著作,在我看來有三大主題:母愛、童真、自然。這也恰恰印證了冰心本人的氣質,她有着濃郁的母愛,同時又不乏透明的童心。所以直到今日冰心老人的作品仍然是同行的高標,為全世界的兒童和母親,奉獻着自己一腔的熱誠。
寫於1923年的這首小詩《惆悵》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題目極明確地道破詩人寫作時的心態,一個遠行的遊子,在離別母親和故國的一剎那,她的心是如何的惆悵——無着。這種“惆悵——無着”在每一段詩的尾部出現,反覆吟詠,把詩人的無可奈何與孤寂、以及無法排遣的懷念與憂思一一道出,給人一種巨大的藝術衝擊力。
《惆悵》一詩寫得層次鮮明,首段寫岸上燈光與水上星光的“無聲地遙遙相照”,一下子強化了別離之苦,距離感借岸與水的意象巧妙地表達出來,繼而是遊子倚高欄(或曰船舷)遠眺的造型,藉此抒發出第一層的惆悵無着。
道出了遊子的第一層惆悵之後,冰心筆觸馬上轉入“夢裏的母親”身上,這是因為自己途中患病。人在旅途,人在病中,自然極易思念家庭和母親,因此冰心在這一段寫出了夢與現實的另一種不可逾越的距離:“海風壓衾,/明燈依然,”夢醒之後是冰冷的現實,一縷母愛的温馨只可向夢境中尋覓,這種苦澀的體味,怎不叫“我的心/是如何的惆悵——無着!”
第二層的惆悵無着,因為夢中的母愛顯示出了更加濃重的憂傷。
至此,詩人全以靜態入筆端,彷彿是“靜夜思”般的自言自語,海是靜的,岸是靜的,明燈也是靜物,在靜的夢中搖曳着靜的思鄉情調。
到得第三段,冰心開始由靜入動,在船上,靜寂過後,人們“循着欄杆來去,——羣中的歡笑”在甲板上瀰漫。是人們的喧鬧打擾了詩人的幽思吧,冰心繼續寫道:
“我在海的懷抱中了母親何處?”
天高極,
海深極,
月清極,
人靜極,
空泛的宇宙裏,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悵——無着!
心事浩茫連廣宇,在歡笑聲中,冰心無法掩飾靜裏的悲哀,母親和故鄉一寸寸遠去,大海的懷抱波翻浪湧,母親卻在何處?欲哭無淚,欲叫無聲,詩人只好以高天、深海、清月來襯以極靜的人。鬧中求靜的詩人,意圖排開一切外在的熱鬧,步入自己惆悵無着的內心深處,尋求母愛的支撐,抵達那遠方的彼岸。
去國的遊子戀母之思、別鄉之苦,全在《惆悵》這首小詩中得以展現,而宇宙空泛中詩人自己飄浮無着的心靈,正是大寂寞的一種極富詩意的表達。
冰心在全詩最後一句感嘆,將《惆悵》的主題加以昇華、瀰漫的、無所不包、無處不在的惆悵便籠罩住了你的身心,你不由自主地為遠航的詩人也感傷、惆悵起來。
這是一種人類共通的真切體驗,詩人的本領正在於尋找和表達這種體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