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情迷六月花

(阿娜伊絲·寧創作的小説作品)

鎖定
《情迷六月花》美國作家阿娜伊絲·寧創作的自傳體小説。
該作以作者早年的情感經歷為藍本,敍述了作者自己與作家亨利·米勒、米勒的妻子瓊之間的情感糾葛。 [1] 
該作由導演菲利普·考夫曼改編成同名電影,該片曾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
作品名稱
情迷六月花
外文名
Henry and June
作品別名
亨利和瓊
作    者
阿娜伊絲·寧
文學體裁
自傳體小説
首版時間
1966年
字    數
200000
導    演
菲利普·考夫曼
成    就
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
ISBN
9787229002640 [4] 

情迷六月花內容簡介

故事開始於1931年夏天,阿娜伊絲·尼恩與她的丈夫雨果·吉勒一起來到巴黎度假。阿娜伊絲是一位作家,雨果是一位銀行家,他們住在一所公寓裏。一個偶然的機會,阿娜伊絲髮現了公寓裏密藏的一些色情照片,並由此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隱藏着的強烈情慾。 [2] 
阿娜伊絲對丈夫的朋友一向不以為然,有時甚至相當反感。但是,當雨果把亨利·米勒請到家裏共進午餐的時候,她一下就被眼前這個豪放不羈、無拘無束的男人迷住了。亨利自稱也是作家,在朋友奧斯本簡陋的公寓裏從事寫作。
這天,阿娜伊絲給亨利帶去一台打字機,卻意外地撞見亨利正與幾個裸體女人在一張大牀上羣宿,這令她十分窘迫和尷尬。後來,亨利將阿娜伊絲介紹給自己社交圈裏的朋友們,他們中有詩人、演員,還有一個叫布拉賽的攝影師。一次,阿納伊斯發現亨利在一家電影院裏哭泣,後來得知原來是片中的女演員瓊勾起了亨利對妻子瓊的懷念。亨利的妻子瓊是一個有魅力但卻難以捉摸的女性。情迷六月花初次相遇時,她只不過是一名職業舞女。她對亨利吐露了她的放蕩經歷,並説自己曾有過一個叫讓的同性戀人和一個神秘的捐助人波普。亨利迷戀寫作,因此靠着瓊提供的錢在巴黎生活和寫作,終於成為了一名著名作家。但是,令亨利感到苦惱的是,神秘的瓊總是令人捉摸不定,甚至經常用謊言折磨他。 [2] 

情迷六月花創作背景

在青年時代,阿娜伊絲·寧基本上靠自學,併成為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常客。在那裏,她不用指南,而是按照書名的字母排列,一本一本地讀過去。可以説,寧是自學成才的作家。1923年,她和愛好文學的銀行家雨果·奎勒結婚,而後者則成為了她作品中化名為伊安·雨果的人物原型。
1924年,她和丈夫一起去了法國巴黎。居留巴黎期間,她的丈夫從事銀行業,她在上大學學習心理學。1930年,寧認識了美國作家亨利·米勒,他們在文學上互相影響,寧不僅成為米勒的情人,還愛上了米勒絕美的夫人瓊·曼斯菲爾德。關於這段生活的日記,後來成為《情迷六月花》的寫作素材。 [3] 

情迷六月花作品鑑賞

情迷六月花作品主題

小説中,認識米勒之前,寧與自己的丈夫雖有新婚的甜蜜,但並不美滿——她當時還是一個青葱少女,並不懂得如何去愛,如何去享受愛,正如雨果所説:“我們還處在蜜月的緊張階段”。和其他男人一樣,雨果一廂情願地認為愛就是物質上的給與,而遺忘了愛也是一種索取——作為銀行家的雨果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妻子心理上的微妙變化。其實,寧帶雨果去布隆迪大街32號看妓女表演時,她已經在無意中對雨果發出了不滿與抗議的信號,而雨果顯然認為這是寧的一種慷慨大度。由此,寧只好在自己生命本能的引導下,去尋找一條新的成長之路。
如果説男人是在與社會和他人的抗爭中適應生活,那麼女人則是在男人的身上開始認識自我,品味人生。作為一種女性成長小説,作者將一個少女成長為一個女人的經歷寫得一波三折,直接大膽而又發人深省。寧明白,在她內心深處,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心魔並不能徹底消除或被治癒——它還會再回來的。作者對自己內心的剖析大膽而深刻,並沒有“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的激憤,也沒有將反抗的矛頭對準“整個……整個……整個……”的一切,而是真實地記錄了自己當年內心深處的愛與痛。
在《情迷六月花》中,無論是遭遇激情的米勒,還是邂逅精神病醫生艾倫迪,寧始終念念不忘的都是一個詞——忠實。每一次的性愛都會讓她反省自己是否對愛情忠實,對愛人忠實,對自己忠實。對於她來説,她可以理解甚至尊重“沒有愛的性”,但自己卻無論如何接受不了——無論這個人是她曾經的戀人,現在的丈夫,當下的情人,或是令她惺惺相惜、貌美如花的瓊。
在寫作上,寧也從狂熱地崇拜亨利·米勒的反叛、直接、顛覆的風格中冷靜下來,以自己女性所特有的細膩和繁複對心理進行了多向度的闡釋,將自己內心深處情慾碰撞的緊張描繪得驚心動魄。在她筆下,女人對性和愛情、高尚的藝術境界和生活安全感之間的追求是這一成長中不可分割的矛盾,女性在自由和倫理之間的搖擺不定和表裏不一的特性,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且,寧尤為引人注目的驚人之舉,是她敢於在寫作中毫不留情地捅破這雙重人性間的一層紙。 [3] 

情迷六月花藝術特色

小説是虛構的,但日記是作者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有着新聞與歷史所不具備的真實,同時,寧又運用了獨特的心理分析、坦率的內心獨白,使得真實與虛構相互交織,“善”與“惡”相互轉化,並將自己的敍述、言説、遐想、幻覺交織在一起,使一個原生態的自我徹底地展現出來。當然,應該注意的是,她在文中細膩而詳盡的性描寫使得作品的高雅受損,夢囈式的散亂敍事與評點式的由感而發也顯得結構鬆散,繁複的心理描寫導致行文瑣碎和拖沓,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她作品的文學價值。 [3] 

情迷六月花作品評價

《情迷六月花》是一本阿娜伊絲·寧的慾望被喚醒的真實記錄的書,很動情也很慎重,狂熱而緊張,薄薄的書卷是一個婦女在和自己在對話中清晰的抗爭記錄。
——《紐約時報書評》
當情愛中的“獵物”或“魚蝦”,也許是女人心甘情願、甚至求之不得的生命激情。不過,阿娜伊絲的日記體小説《情迷六月花》寫的是“我由此成為一個女人的痛苦經歷”,並沒有把自己看成“魚蝦”,亨利也沒有把阿娜伊絲當“獵物”。
——學者劉小楓 [3] 

情迷六月花作者簡介

阿娜伊絲·寧(1903-1977)
20世紀女性文學作家、精神分析學家。寧生於法國巴黎近郊的納伊市,後加入美國籍。1930至1940年居留巴黎期間,同美國作家亨利·米勒及其夫人瓊·曼斯菲爾德過從甚密。寧不僅成為了米勒的情人,還愛上了他那絕美的夫人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