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悽苦

鎖定
悽苦,漢語詞彙,拼音是qī kǔ,釋義為悲苦;悽慘悲苦;淒涼痛苦,出自《世説新語·任誕》。
中文名
悽苦
外文名
miserable and bleak
拼    音
qī kǔ
注    音
ㄑㄧ ㄎㄨˇ
引證解釋
【悲苦】南朝宋 劉義慶 《世説新語·任誕》:“ 張驎酒後輓歌甚悽苦。 桓車騎曰:‘卿非田橫門人,何乃頓爾至致?’”
清 黃景仁 《寄王東田丈》詩:“感恩懷舊更欷歔,老去雄心變悽苦。”
【悽慘悲苦】唐 孟棨 《本事詩·徵異》:“有微吟者,其聲悽苦。” 宋 文天祥 《至揚州》詩序:“時已三鼓,風寒露濕,悽苦不可道。”
【淒涼痛苦】《太平廣記》卷三二一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韋氏》:“今雖免慮,而體氣惙然,未有氣力,思作一羹,尤莫能得,至悽苦。”
《歧路燈》第二十回:“ 耘軒 一聞此信,直把一個心如跌在涼水盆中,半晌也沒個温氣。一來心疼女兒,將來要受奔波悽苦。二來想起親家恁一個人,怎的兒子就如此不肖。”
峻青 《女英雄孫玉敏》:“生活是困難的,飢餓從沒有離開過這一家。貧困、悽苦的生活氣氛,養成了 孫玉敏 的沉默寡言。但是,從父親那裏,她卻承受了正直和倔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