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悲(拼音:bēi)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形聲字,古字形從心非聲。悲本義指傷心,哀痛,引申指同情、憐憫。又引申指眷戀、思念。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bēi
部    首
非、心
五    筆
DJDN(86);HDHN(98)
倉    頡
LYP
鄭    碼
KCWZ
字    級
一級 [1] 
平水韻
上平聲·四支 [5] 
總筆畫
8+4、4+8
四角碼
1133₁
統一碼
60B2
注音字母
ㄅㄟ
筆順編號
211121114544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形聲字。戰國文字作圖1,上部是“非”字,作聲旁表音;下部的“”作形旁,表示心理活動。“悲”字之所以從“”為聲符,推測其或有取意。非聲含有背離之意。當事與願違時,就要傷心。從“非”為聲的“徘”字,構成聯綿詞“徘徊”。“悲”的本義相仿,是心有所哀,徘徊於彼,無法開釋。小篆形體稍變。隸書、楷書筆畫化,心字變異。
“悲”的本義就是心裏悲痛、傷心,也就是常説的悲傷。心中悲傷,往往會和慘痛、愁苦、淒涼、心酸以及憤怒、悽戚等感情相聯繫,所以就有了悲慘、悲愁、悲涼、悲酸、悲憤、悲慼等詞彙。“悲”與“喜”是相對立的。
“悲”由本義引申為慈悲,憐憫。如柳宗元《捕蛇者説》:“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我憐憫他,並説:“你憎恨這事嗎?”)這一義項現代漢語已不常用。 [2]  [6-7]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哀痛;傷心。
sad;doleful
《詩經‧豳風·七月》:“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悲劇;悲痛;悲切;悲喜交集
淒涼;悽慘。

唐·岑參《題三會寺倉頡造字台》詩:“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
悲曲;悲聲
動詞
憐憫。
pity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書聞,上悲其意,此歲中亦除肉刑法。”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説》:“言之,貌若甚戚者。餘悲之。”
慈悲;悲憫
思念;眷念。
think of
《史記‧高祖本紀》:“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

感到哀傷。
grieved
漢·王充《論衡‧自紀》:“蓋師曠調音,曲無不悲。”
晉·陸機《文賦》:“猶弦麼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

佛教語。救人出苦難曰悲。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大慈大悲》:“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名詞
苦。
hardworking
宋· 胡仔《杜少陵三》:“吾於佗文不知蹇澀,惟作詩甚苦,悲唫累日,僅能成篇。”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下】【心部】府眉切(bēi)
痛也。從心非聲。 [10] 

説文解字注

痛也。按,憯者,痛之深者也;恫者,痛之專者也;悲者,痛之上騰者也,各從其聲而得之。
從心,非聲。府眉切,十五部。 [11]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 悲·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並音卑。《説文》:痛也。從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詩·豳風》:女心傷悲。《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陰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為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
又葉補皆切,擺平聲。《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陰陽不可與儷偕。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非”的首筆是豎。“心”的第二筆楷體是㇃(卧鈎)。
【寫法】“非”窄“心”寬,左部頂部略低,底部左右旁齊平。“非”,居上居中,兩豎居豎中線兩側,左低右高;左右橫都是中間橫短,下橫都在橫中線。“心”,居下居中,第二點在㇃(卧鈎)上方豎中線上。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i̯ər
王力系統
p
ǐəi
董同龢系統
p
juəd
周法高系統
p
iwər
李方桂系統
p
jiəd
西漢



東漢





jiəi


jiə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wəi
北魏後期北齊

jiwei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w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ji
擬音/王力系統

p
i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jĕi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iei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ji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e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六脂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府眉切
pjĕi
集韻
平聲
上平六脂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逋眉切
piI
禮部韻略


平聲





逋眉切

增韻


平聲





逋眉切

中原音韻

陰平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pui
中州音韻


平聲
齊微





巴梅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二支


全清
逋眉切
pie
切韻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府眉切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三幾紀記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2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948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4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25]
  • 5.    平水韻 四支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7-23]
  • 6.    顏煦之編著.一字一世界 ABC[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5:78
  • 7.    李玉潔.常用漢字形音義[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812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53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8.01:1207.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473.
  • 11.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説文解字 3 全注全譯版[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8.05:1433.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333.
  • 13.    悲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7-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