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悲哀和憐憫

鎖定
大量內容是採訪當事人,包括抵抗者、合作者、政客、普通百姓、英國特工等,堪稱心理全景戲,對於當時向納粹低頭的法國人的心理狀態進行了極為深刻的探索,在法國引起震動。這部以毫不忌諱的態度回頭檢討歷史的傑作,雖然是針對法國人,但主題卻有普世價值,它其實提出了一個每個觀眾都無法迴避的問題:如果你處於那個環境,你會怎麼做?影片雖然很長,但震撼人心,被譽為紀錄片的經典。
中文名
悲哀和憐憫
外文名
Le chagrin et la pitié
其他譯名
憂傷與憐憫
類    型
紀錄片/戰爭
製片地區
法國、瑞士、西德
導    演
馬塞爾·奧菲爾斯
編    劇
André Harris馬塞爾·奧菲爾斯 Marcel Ophüls
片    長
251 分鐘
上映時間
1969年9月18日(西德)

悲哀和憐憫基本信息

更多外文片名
Chagrin et la pitié, Le
Haus nebenan - Chronik einer franz?sischen Stadt im Kriege, Das .....(West Germany)
The Sorrow and the Pity
Haus nebenan - Chronik einer französischen Stadt im Kriege, Das .....(West Germany)
Zorn und Mitleid .....(West Germany)
影片類型
紀錄片 / 戰爭
片長
251 min
國家/地區
法國 瑞士 西德
對白語言
英語 法語 德語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USA:PG France:U UK:12A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悲哀和憐憫演員表

角色 演員
Himself Georges Bidault
—— Christian de la Mazière

悲哀和憐憫職員表

André Harris .....producer
Alain de Sedouy .....producer
Wolfgang Theile

悲哀和憐憫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Norddeutscher Rundfunk (NDR) [德國]
Télévision Rencontre
Télévision Suisse-Romande (TSR) [瑞士]
發行公司
Cinema 5 Distributing [美國] ..... (1972) (USA) (dubbed)
Milestone ..... (2001) (USA) (re-release) (subtitled)

悲哀和憐憫上映日期

西德
West Germany
1969年9月18日
法國
France
1971年4月5日
美國
USA
1972年3月15日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美國
USA
1972年3月25日
美國
USA
2000年7月7日 ..... (Los Angeles, California) (re-release)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3年4月12日 ..... (One World Film Festival)
英國
UK
2004年5月21日 ..... (re-release)

悲哀和憐憫劇情介紹

這部四個半鐘頭的紀錄片記載了從1940年到1944年,德國納粹佔領時期的法國,尤其是克萊蒙—弗朗鎮,是一部法國城市被納粹佔領的歷史。導演訪問了大批的當事人:原德國軍官、該鎮的合作者以及抵抗者,還有當地的老百姓、政府官員和英國特工等,通過他們對那段歷史的評論、原因、細節的講述等等,再現了當時在德軍佔領下法國的真實面貌,並且勇於發覺和揭示那些向納粹低頭的法國人的心理狀態。當時的法國維希政府和納粹合作,被淪陷的法國人則懦弱地淪為法奸或者為德國人工作。影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崩潰》包括了對原法國總理Pierre Mendès-France的採訪,他曾經因反維希政府的罪名被起訴;第二部分《選擇》中的訪問者René de Chambrun,是當時七千名法國年輕人之一,他們身着德軍服裝在東線作戰。

悲哀和憐憫幕後製作

本片導演馬塞爾·奧菲爾斯(Marcel Ophüls)是德裔法籍和美籍電影導演馬克斯·奧菲爾斯(Max Ophüls,1902—1957)之子,1927年生於法蘭克福,幼年時隨父母到法國和美國生活,1950年代隨父母回到法國。他在獨立執導幾部故事片之後轉拍紀錄片。本片是他的紀錄片處女作,分為上下兩集,上集《潰退》追蹤了維希政府不戰而敗並與德國人合作的真相,下集《抉擇》重點講述了一位當年被迫穿上德軍軍服在東線戰場為德國作戰的法國老兵的故事。這部長達4個多小時的鉅製一經問世便震驚國際影壇,但在法國卻長期禁映,因為它毫無顧忌地挖掘和展示了法國當代史上黑暗的一頁。本片既使用影像資料又採用搬演手法,尤其是通過對當事人的採訪再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馬塞爾的影片經常觸及敏感的當代政治問題,如反映紐倫堡審判的《法庭的記憶》(1976)、記錄審判納粹戰犯的《終點旅館》(1985)、關於兩個德國統一的《十一月的日子》(1990)、報道薩拉熱窩事件的《我們看到的麻煩》(1995)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