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息姓

鎖定
姓息的人比較少見,據不完全統計,姓息的人數在國內不到5000人。
中文名
息姓
XI
人    數
大約有3000-5000人
祖    籍
河北省大息莊和小息莊

息姓姓氏源流

現今為止的息姓大部分祖籍為河北省大息莊和小息莊,姓息的大約有3000-5000人(不完全統計),雖然人數少,但全國大多數城市都有由此地遷居者(北京,天津居多,台灣次之)。

息姓家族歷史

據息氏族譜康熙二十五年歲次丙寅孟夏(公元1686年)第一次家譜序記載:
“息氏之族也,侯於周,而蔓延于山右,明永樂間,徙民衞王畿,吾始祖諱誠輿焉東光,息氏自此始。而息氏之裏,息氏之塋,亦自此始。
譯:息氏家族,曾封侯在西周,而在山西繁衍。在明代永樂間,遷移百姓來護衞國都。息氏始祖誠一支被遷到東光,息氏從此開始。我息氏居住的家鄉,息氏的墳地也此形成。
:息姓來源出自姬姓,屬於黃帝后裔,息姓開始在西周出現。西周建立初期,周武王把一塊地在今河南省息縣西南,封給他的弟弟羽達,羽達是周文王的第三十七個兒子,原本姓姬,周把息封給他,就稱他為息侯,歷史上稱為息國。息國存在時間有362年,直到公元前682年(周莊王十五年、魯莊公十二年)被楚國所滅。息國滅亡後,很多息國遺民為了緬懷故土,就以國名為姓氏。於是,歷史上就有了息姓。
山右:太行山的西面(山西)。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徙:“xi”遷移;衞王畿:“ji”意思是我國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
吾始祖諱誠:諱:“hui”對始祖的尊稱,息氏始祖名諱誠;輿
:居住的鄉里;“yin”墳地;

息姓息姓人數

據記者我息氏家族始祖:“息諱誠:字鹹豫 以次子貴誥贈奉訓大夫原籍奉旨從山西大同府朔州馬邑縣明永樂遷大姓實畿輔佔籍河澗府東光縣衞河西二十里而家焉生五子”分五門。
息氏家族從1404年遷至現河北省阜城縣崔廟(崔家廟鎮)鎮大息莊村、小息莊村已有615年。繁衍到最高十六代至二十五代(據國家公佈息姓有3000-5000人)我息氏族人據不完全統計有四千三百多人。

息姓人員分佈情況

息氏家族祖籍最早的河北省阜城縣崔廟鎮大息莊村、小息莊村。
1、小息莊:西側為長門,東側五門。(長門由於繁衍發展在長門第十代息諱洺合遷到王順莊)
2、大息莊:二門、三門、四門。
3、山東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二門第七代息諱三槐:在明萬曆(1573)年間遷至此地。
4、河南省商丘市喬集鄉:二門13代息諱學致大概是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山東至此地。
息氏人員居住比較多的集中在祖籍由最早的二個村發展之今的五個村。息氏族人隨着社會發展,人員素質的提高,為了祖國建設走出家門現分佈比較廣,有的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河北的石家莊、保定、衡水、景縣、滄州、邯鄲、辛集、獻縣等地,東北三省,山西太原、大同,內蒙,河南信陽、焦作,山東濟南、煙台、黃島、虎頭灣,江蘇南京、連雲港、盱眙,四川綿陽、攀枝花,廣東廣州,深圳,廣西,海南,大西北有甘肅蘭州,銀川,新疆,香港,台灣等地。有的走出了國門走向世界,有的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越南、非洲等國。

息姓歷史名人

息夫人,春秋陳國 (今淮陽)國君之次女,嫁給息國國君做夫人,人稱“息夫人”。因媯姓,也叫“息媯”。

息姓族譜圖片

族譜 族譜
以下為族譜部分內容
族譜 族譜
族譜 族譜
族譜 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