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性需求

鎖定
性需求,是對性的一種渴望,與性慾(Sex desire)、性驅力(Sex drive)等為同義詞。它是驅使人們參與性活動,接近性對象的動機和興趣 [1]  。性慾和性驅力有細微差異,主要體現在,性慾更多的指一種心理層面的從事性活動的願望;性驅力則更多用於描述生物需求,指對性刺激的解剖學和神經內分泌的生理反應 [2] 
性慾可以受到個體內體激素影響而自發產生,也可以由外部刺激誘發 [3]  。性慾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一般而言性慾的變化過程為:厭惡→不喜歡→漠不關心→感興趣→需要→充滿熱情 [4] 
中文名
性需求
外文名
sex demand
定    義
對性的渴望
性    質
本能慾望
影響因素:
年齡
性慾會隨着個體的年齡而發展變化,這與其生殖系統發育及性激素的分泌相關。一般來説,男性在20歲左右表現出較強的性慾,一直到40歲左右,隨着性激素水平下降,性慾相比之前有所下降。有研究2021年對我們農村地區50歲以上的已婚男性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調查對象(63.8%)表示自己平時有性需求。雖然,83.%的人表示與配偶的性行為頻次小於4次/月,但75.5%的人表示自己在過去的一年中與自己的配偶有過性行為 [5]  。而27至45歲的女性會有更頻繁和強烈的性幻想。
性別
整體而言男性的性慾會比女性更強。不過不同年齡階段,會有差異 [6]  。男性一直到老年階段,還能繼續製造精子;而女性則在更年期便絕經。這也導致了男女性慾在老年階段的性別差異。
健康
嚴重或慢性疾病會對性慾產生巨大影響,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可能會體驗慾望,但沒有發生性行為的動力或力量 [4] 
藥物
一些藥物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對個體的精力、幸福感和性慾會造成影響。性慾下降與抗高血壓藥物和許多精神科藥物的使用有關,包括抗精神病藥、三環類抗抑鬱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 和鎮靜劑。最嚴重降低性慾的精神科藥物是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s) [7] 
激素
性慾受男性雄激素和女性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影響,此外性激素睾酮和催產素都有研究發現,與性慾存在着一定關聯。男生間隔射精間隔一週,就會有強烈的性活動慾望 [8] 
參考資料
  • 1.    REGAN P C, ATKINS L. SEX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SEXUAL DESIRE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6, 34(1): 95-102
  • 2.    HOLLOWAYV, WYLIE K. Sex drive and sexual desire [J].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2015, 28(6): 424-9
  • 3.    BASSONR. The Female Sexual Response: A Different Model [J]. Journal of Sex &Marital Therapy, 2000, 26(1): 51-65
  • 4.    LEVINES B. The Nature of Sexual Desire: A Clinician's Perspective [J]. Archives ofSexual Behavior, 2003, 32(3): 279-85
  • 5.    周楚, 蔡暢, 胡宓, et al. 農村50歲及以上在婚男性性需求及性行為現況調查 [J].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21, 27(06): 611-4
  • 6.    OSTOVICHJ M, SABINI J. How are Sociosexuality, Sex Drive, and Lifetime Number of SexualPartners Related? [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4,30(10): 1255-66
  • 7.    DELAMATERJ D, SILL M. Sexual desire in later life [J].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2005, 42(2): 138-49
  • 8.    JIANGM, JIANG X, ZOU Q, et al. RETRACTED ARTICLE: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ejaculation and serum testosterone level in men [J]. Journal of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2003, 4(2): 2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