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急性乙型肝炎

鎖定
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由嗜肝的肝炎病毒A、B、C、D、E所引起;一些非特異嗜肝的病毒,如鉅細胞病毒、Epstain-Barr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亦可引起肝炎,但少見。我國目前發生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除在新疆南部有流行外,全國許多地區都有散在發生。 病毒性肝炎可分為腸傳性的傳染性肝炎和血傳性的血清性肝炎,腸傳性的肝炎病變自限,血傳性的可發展為慢性肝炎。
中醫病名
急性乙型肝炎
常見發病部位
肝臟
常見病因
由嗜肝的肝炎病毒A、B、C、D、E所引起

急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我國已經流行了多年;目前乙型肝炎雖是我國最重要的肝炎,但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急性乙型肝炎已遠較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為少,臨牀初步診斷的急性乙型肝炎,大部分是慢性無症狀HBV攜帶者(AsC)的急性活動。因此急性乙型肝炎已不很多見,臨牀上須謹慎診斷。

急性乙型肝炎臨牀表現

肝臟是人體主要的代謝器官,可以接受眾多致病因子的刺激,諸如病原微生物、代謝影響和理化損害等。然而,肝臟對不同刺激的應答相當一致,不論何種病原,急性肝損害的臨牀表現是大體近似的。在大體上,急性乙型肝炎與其它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甚至藥物引起的急性肝損害的臨牀表現並無顯見的差異,細心檢查,尤其在病史中仍各有特點,而後需血清標誌物確定。
臨牀過程:潛伏期45-160日,平均90日。感染的病毒量可能是潛伏期差別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決定性的,大量輸血或針刺傳播都可以有或長或短的潛伏期。其臨牀過程可分幾個病期。
黃疽前期:有非特異的前驅症狀,與短暫的病毒血症相應的低熱,關節痠痛,常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同時有不適、疲乏,突出症狀是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黃疽前期可發生肝外病變和血清病樣綜合徵:關節痛和關節炎、蕁麻疹和血管神經性水腫、血管炎性病變、腎臟病變、紫癜、漿液膜炎、心肌炎、胰腺炎等。文獻中有詳盡描述,但我國病人中少見。黃疽前期症狀的輕重和時間長短可有很大不同,可自數日至2周。也可無明顯黃疽前期,而以黃疸為最早的症狀。
黃疸期:最初發現常是尿黃,反映血清直接膽紅素濃度升高;繼而鞏膜和皮膚黃染,糞便顏色變淺。黃疽1—2周內達高峯,此時大多熱退、胃腸道症狀明顯好轉。食慾好轉是病情由極期開始緩解的常見標誌。肝臟輕度腫大、質軟,有觸痛和叩擊痛。小部分病人肋下可觸及脾臟。血管蜘蛛痣可短暫出現。黃疸的消退要比其上升的時間緩慢得多,整個黃疽期1—6周。
恢復期:隨着黃疸的消退,症狀逐漸好轉。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逐漸降低,急性乙型肝炎的膽紅素下降常早於丙氨酸轉氨酶(ALT)復常。極大多數病人在3-4個月內恢復。小兒急性乙型肝炎恢復比成人要快。在恢復期中病人仍可有疲乏和不適。臨牀和血清學恢復後,肝組織病變減輕,但完全恢復須在半年以後。

急性乙型肝炎疾病進展

由於個體對病毒感染—免疫狀態的差異,急性HBV感染的疾病進展,可從很容易被疏忽的輕微病症,到致死性的的暴發性肝炎等多種表現。

急性乙型肝炎無黃疸型乙型肝炎

無黃疸型乙型肝炎一般病情較輕。最輕的肝炎只有標誌肝病的生化異常,卻不一定有特異的肝病症狀;有症狀的多以“感冒”或“腸胃違和”開始,這類病人常被漏診。 而後症狀可能發展。病人常感無原因的疲乏;食慾多正常,但對宴請不如正常時有吸引力;可有低熱、不適、肌肉關節痠痛,似為“感冒”卻不是呼吸道病毒所引起。大多隱襲起病,診斷時已難回憶確切的發病日期。肝脾輕微腫丸ALT升高幅度不大。相當數量的無黃疽病例病情遷延。有的病人一時不易確定其為急性或慢性。其實多數臨牀診斷的急性無黃疸型肝炎,可能僅此憑過去未被診斷的AsC的一次輕微活動。
我國在60年代較廣泛開展過人羣ALT普查,無症狀的血清ALT升高約佔人羣的5%—10%。在HBsAg檢測發展以後,發現HBsAg檢出率在ALT異常者中為正常者的3倍,近半數ALT升高者為無黃疽的乙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飲食原則

乙肝患者除了要接受必要的藥物治療外,還應該注意從飲食上進行調節。那麼,在飲食上乙肝患者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專家指出,乙肝患者的飲食原則應遵循下列原則:

急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該吃什麼

(1)飲食結構要合理:要多食蔬菜、水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素,也有助於促進消化功能。肝臟功能減退時常常影響脂肪代謝,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會合並有肝炎後脂肪肝。因此飲食要低脂肪、低糖(過多的糖進入人體內易轉化為脂肪)、高蛋白。蛋白質飲食要包括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如豆製品、牛肉、雞肉、魚肉等。挑食對肝病是不利的。
(2)菜宜清淡,宜多進食新鮮蔬菜,如青菜、芹菜、菠菜、黃瓜、西紅柿等;少放油,少食油膩和油炸食品,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
(3)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飲食中的蛋白含量不宜過高,因為蛋白質易在腸道被細菌分解產生氨氣,而氨是導致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恢復期的病人要低糖飲食。否則易發生脂肪肝
(4)乙肝患者應該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的食物,比如各種肉類、新鮮蔬菜和水果、各種粗糧。
(5)乙肝患者要多吃菌類食物,比如香菇、蘑菇、木耳等,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3、乙肝患者要多吃蘿蔔,因為蘿蔔有很高的醫藥價值,尤其是能夠促進膽汁的分泌,膽汁可以加速各類脂肪的分解,從而可以避免脂肪肝的發生。
( 6)乙肝患者應該控制自己的食量,當感覺自己還能再吃一碗時,離開餐桌。如果吃得過多,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
另外,如果乙肝患者想盡快恢復,還要戒煙戒酒,不吃油炸、黴變、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多做一些比較温和的運動,比如散步、打太極等。

急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飲食禁忌

(1)肝炎患者不宜多食用的是罐頭食品、油炸及油煎食物、方便麪和香腸。罐頭食物中的防腐劑、食物色素等會加重肝臟代謝及解毒功能的負擔。油炸、油煎屬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容易引起吸收不良性脂肪寫。反覆煎炸的食物油中會有致癌物質,對防止肝炎發展為肝癌是不利的。
(2)禁忌酗酒。乙肝患者禁酒,戒酒是無條件的,白酒、啤酒都在禁忌範圍之內。
總之,乙肝病人飲食並無特殊,足夠的熱量、適量的蛋白,豐富而全面的維生素,適量的纖維即可。在飲食上有太多的禁忌可導致營養失調,過多地依賴中藥補藥而忽視正常飲食則是捨本而求末之舉。

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乙肝臨牀表現

急性乙型肝炎食慾減退噁心厭油

急性乙肝會誘發肝細胞大量破壞,分泌膽汁的功能減低,從而影響脂肪的消化故而患者會產生厭油厭食現象,再加上患者的食物消化與吸收功能也會受到乙肝病毒的影響,也會導致食慾減退、噁心。

急性乙型肝炎發熱症狀

急性乙肝患者病發時多會發熱温度一般在37.5-38.5攝氏度之間,高熱者少見,一般持續3-5天,而無黃疽型肝炎者發熱遠遠低於黃疽型肝炎者。許多病人發熱還伴有周身不適、食慾減退,誤認為得了感冒。

急性乙型肝炎黃疸症狀肝區疼痛

肝臟是膽紅素代謝的中樞,由於膽紅索的攝取、結合、分泌、排泄等障礙,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當血液中膽紅素濃度繼續增加就會引起眼睛、皮膚黃染,稱作黃疸;另外,由於肝炎病毒引起肝臟腫大,使肝被膜張力增大所致,或者炎症波及肝臟韌帶及其周圍的紐織,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肝區疼痛的症狀。

急性乙型肝炎轉變為慢性乙肝的原因

①與乙肝病毒感染時的年齡有關。一般來説,感染時的年齡越小,致使乙肝慢性化的幾串越大。所以説母嬰及父嬰垂直傳播是導致新生兒乙肝病毒感染,乃至終生攜帶或中途發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是新生兒時感染的乙肝病毒,90%-95%的會慢性化。兒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後約有20%會慢性化。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則只有10%會向慢性化發展。因為成人感染和嬰幼兒感染完全不同,成人絕大多數可以通過自身正常的免疫機制清除乙肝病毒,因此很少形成慢性化。
②與被感染者機體的免疫狀態有關。免疫功能越強,慢性化的幾率越低。如腎移植、腫瘤、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後常易演變為慢性肝炎,因為這些病人的免疫機能都比較低下;乙肝急性期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治療者,常破壞患者體內的免疫平衡,也易使急性肝炎轉為慢性。
③既往有其他肝炎或肝病史或有併發症者感染乙肝病毒時不僅易急性轉為慢性,而且預後較差,如原有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或併發血吸蟲病、華支睾吸蟲病、瘧疾、結核病、潰瘍病、糖尿病等。
④其他因素,如急性期肝炎患者過度勞累、酗酒、性生活過度、吸毒、應用損害肝臟的藥物、營養不良、有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嚴重感染或濫用藥品等均可使乙肝由急性轉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