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思維模擬

鎖定
電腦模擬人腦的思維功能.傳統模擬的模型,僅是認識原型的手段;功能模擬的模型,則是具有生物目的性行為的機器。由於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人腦功能的模擬有突破性進展,在邏輯推理,數學演算方面的成就卓著。如何進一步模擬創造性的思維過程(人工智能機的開發),有許多設想和意見分歧。第五代計算機在發展國家識別、知識信息處理系統和專家系統等方面將有新的貢獻。人們正在展望光子計算機和生物大分子計算機的思維功能模擬的前景。
中文名
思維模擬
外文名
thinking simulation [1] 

目錄

思維模擬模擬簡介

指用機械的、電子的方法模擬和複製人腦的某些功能。思維模擬的發展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利用電子技術成果和仿生學方法,從大腦的結構方面模擬人腦的智能活動,即結構模擬。另一條是以控制論、信息論為理論基礎,採取黑箱的辦法,用電子計算機從功能和行為上模擬和代替人的某些智能,稱功能模擬。前一條途徑在理論上和技術上都遇到了很大困難,很難深入進展。

思維模擬歷史

思維模擬主要是沿着功能模擬的途徑前進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電子計算機問世並迅速發展,在經濟建設、國防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已經能夠代替人的部分腦力勞動,放大了人類的智力。這對於客觀地研究意識的本質,研究人腦的思維機制,提供了大量新的事實材料,為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論提供了新的論據和新的研究課題。 [2] 
思維模擬和人的意識有密切關係,但思維模擬本身卻不能歸結為意識,二者有着本質的區別。這是由於:(1)人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大腦的機能和屬性,而電腦只是人腦的模擬物,它只是由一些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等電子元件和線路所組成的機械的物理的裝置。 [2] 
人腦思維和電腦“思維”是兩種性質不同的運動過程;(2)人腦和意識是自然界和社會的產物、意識是社會的意識,人們在行動時,一般要考慮後果,而電腦只是執行指令而不顧後果;(3)人類思維能夠主動提出新問題,進行發明創造,而電腦則沒有這種能動的創造力。 [2] 
事實表明,電腦只能受人類的支配和操縱,不可能完全取代人腦,更不會全面地超過人腦。斷言機器完全取代人的思維,甚至認為思維的機器將統治人類的悲觀估計,在邏輯上和事實上是沒有根據的。 [2] 
參考資料
  • 1.    孔大陸. 英漢雙向醫學詞典.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2-01: 1-819
  • 2.    廖蓋隆,孫連成,陳有進等. 馬克思主義百科要覽. 北京: 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3-03: 3-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