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

鎖定
《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一書由孫歌所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文名
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
作    者
孫歌
ISBN
9787313148193 [1] 
頁    數
345 [1] 
定    價
88.00元 [1]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17年9月1日 [1] 
裝    幀
精裝 [1] 

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部討論了溝口雄三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整體結構,特別是他在經驗研究中折射出來的原理性假説;第二部討論了20世紀50年代後期發生在日本的昭和史論爭。本書通過對這兩個個案的研究,提出了關於如何破除靜態的知識感覺,建立把握動態過程的認識論課題。在形而下層面建立多元的普遍性,關鍵在於如何通過相似性進入差異,並進而在差異狀態中理解差異。為此,不僅需要哲學認識論的翻轉,而且需要對經驗的重新認識。破除舊形而上學的干擾,把世界視為過程的集合體,而不是事物的集合體,這個恩格斯留下的思想課題,通過形而下之理的探討激發出新的理論能量。 [1] 

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作品目錄

第一部 探尋歷史的“基體”
第二部 歷史與人
上篇 在中國的歷史脈動中求真
一、飢餓感與窘迫感:躍動着生命感覺的明末
二、“不容已”:無法妥協的觀念感覺
三、童心説:溝口雄三的思考方式
四、不立論:必要的思想史修煉
五、“形而下之理”:探尋另一種普遍性原理
六、作為方法的中國:經驗深處的結構性想象力
下篇 中國歷史的“向量”
一、“自然”與“作為”的契合
二、內在於人生的形而下之理
三、中國的公與私
四、被分有的法則:中國歷史的基體
五、鄉里空間與鄉治運動
上篇 現代史書寫與“國民體驗”
一、昭和史論爭的緣起
二、昭和史論爭的基本對立結構
三、戰爭責任與國民生活體驗的錯位
四、作為政治鬥爭手段的“科學性”與“客觀性”
五、破除偽命題:走出歷史與文學關係的預設
六、互補的對立關係:《昭和的精神史》的出現
下篇 現代史書寫的認識論轉換
一、建立日本歷史學的工作倫理
二、整體化判斷與人格化分析:斯大林批判引發的思考
三、重新“發現”唯物史觀
四、偶然與必然,一般與特殊
五、學術史與思想史中的昭和史論爭
後記 [1] 

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作品影響

2019年11月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歌憑藉《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獲得第八屆韓國坡州圖書獎著作獎。 [2] 

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作者簡介

孫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學博士,專業為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著作有:《主體彌散的空間》(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竹內好的悖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文學的位置》(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我們為什麼要談東亞》(三聯書店2011)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