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鎖定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元年(1644年)賜給三國名將關羽封號
中文名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相關人物
關羽

目錄

  1. 1 記載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記載

關羽 關羽
關聖帝君,即中國道教神話傳説和民間信仰中的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位列五虎上將之首,字雲長,武勇絕世,輔佐劉備建立蜀國政權。曾經平定西蜀叛亂、督師蠻荊、大破曹軍,功赫一時。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
關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尊為神,更被歷代皇帝加封過二十三次之多,由“侯”加封至“聖”: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蜀後主劉禪追諡關公為“壯繆侯”;北宋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追封關公為“忠惠公”,崇寧三年(1104年),又進封關公為“崇寧真君”;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復封關公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關公為“義勇武安王”;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封關公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明令拜祭關公,並於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敕令南京建關公廟;明憲宗成化元年(1465年),敕令重建關公廟。明神宗萬曆十年(1528年),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其後,又敕賜解州關帝廟為“英烈廟”;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又加封關公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並敕令京都正陽關帝廟為關公重塑金身、加衣飾,任陸秀夫、張世傑為關公左右丞相,岳飛為元帥,尉遲恭為伽藍,封關公夫人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關公長子關平為竭忠王,次子關興為顯忠王,周倉為威靈惠勇公。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清康熙元年(1662年),封關公為“伏魔大帝”,康熙十三年(1703年),愛新覺羅·玄燁親臨關公故里解州跽拜題字匾額。清雍正元年(1723年),加封關公為“靈佑大帝”。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加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關公曾祖父為“光昭公”、祖父為“裕昌公”、父親為“成忠公”。清仁宗嘉慶十八年(1813年)正月十五日,清高宗加封關公的題字匾,在鉅野西關“關帝廟(即:現在的“真武老爺廟”、 “玄武老爺廟”)”予以展示。清道光八年(1828年),又加封關羽為“威顯大帝”。清咸豐元年(1851年),在關羽的封號前、又加上了“精誠”二字,不久,又在“精誠”二字後面加上了“綏靖”二字,亞聖後裔孟廣均親自題寫匾額:“萬世人極”。清同治元年(1862年),又加封關羽為“翊贊大夫、關聖帝君”。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年),加封關羽為“宣德大夫、關聖帝君”。至光緒五年(1879年),關公的諡號長達26字,即:“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同時,清帝下令:“全國府縣建廟,春秋虔誠致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