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忠州中學

鎖定
忠州中學,位於重慶市忠縣,是四川省最早的24所國立中學之一,現為重慶市市級重點中學(2009年通過)。
忠州中學創辦於清光緒32年(1906年),取名“忠州五屬聯立中學堂”,先後更名為“忠縣縣立中學堂”、“川東區忠縣中學校”、“四川省忠縣第一中學校”、“四川省忠縣忠州中學校”、“重慶市忠州中學校”。設置忠州中學原址、忠州中學銀山新校區等校區。 [1] 
中文名
忠州中學
外文名
Zhongzhou High School
簡    稱
州中、一中、城中
創辦時間
清光緒32年(1906年)
創辦人
熊濟文
辦學性質
公辦完全中學
學校特色
重慶市重點中學(2009年入選)
主管部門
重慶市忠縣教育委員會
現任領導
陳世廷
地    址
重慶市忠縣白公街道銀山大道東口
主要獎項
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
重慶市創新型學校
重慶市教育科研十佳學校
北大附中遠程教育實驗學校
知名校友
方文培
馬識途
馬秀英
成善楷
友好學校
重慶市廣益中學

忠州中學辦學歷史

學校新址CG圖 學校新址CG圖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知州熊濟文與忠州府所管豐、墊、梁、石四縣商量合資辦中學事宜,校址設在北城三牌坊街,創立忠州五屬聯立中學堂(簡稱忠州中學堂),它是四川省創辦最早的24所中學堂之一。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春,招收第一班新生200名,其中忠州籍學生80名,豐、墊、梁籍學生各40名,不收女生,以天干記序,名為甲班,初為五年制。第一任校長何榮楠(進士)當時稱之為“監督”。
1913年,戊班畢業,豐都人撤資,學校開始由忠縣獨立承辦,改名為“忠縣縣立中學堂”。
1927年(民國十六年)秋,奉四川省署令,忠縣縣立中學堂的學制由四年制改為初、高中三三制(高中至1949年一直未辦),校名改為“忠縣縣立初級中學校”。
1950年9月,學校更名為“四川省忠縣第一中學校”。
1970年11月,學校更名為“四川省忠縣城關初級中學校”。
1982年11月,學校更名為“四川省忠縣忠州中學校”。
1997年9月,學校更名為“重慶市忠縣忠州中學校”。
2009年1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確認為重慶市市級重點中學。
2006年7月,重慶忠州中學舉行一百週年校慶。
2017年底,忠州中學新址開始建設,總投資8.3億元 [2]  ,並於2018、2019年列為重慶市級重點工程項目,計劃於2020年5月全部完工 [3] 
臨時校門 臨時校門

忠州中學辦學條件

忠州中學辦學規模

同類中學一流的設施環境 同類中學一流的設施環境
現有忠州中學老校區、忠州中學銀山新校區等校區。忠州中學老校區佔地86畝,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有80個教學班(其中高中50個,初中30個),學生5700餘人;銀山新校區佔地430餘畝,總建築面積17.84萬平方米,在校學生6000餘人,共有班級120餘個 [4] 
2019年秋季開學,忠州中學新址(銀山大道)開始部分投用。 [5] 

忠州中學師資力量

局部建成效果圖 局部建成效果圖
學校在職教職工381人,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市優秀教師1人,市骨幹教師6人,縣骨幹教師15人,中學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70人,一級教師178人。學校有一支敬業愛崗、經驗豐富、治學嚴謹、成績顯著的教師隊伍,湧現出了一批德才兼備頗具影響的中青年骨幹教師。

忠州中學辦學特色

學校秉承“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堅持“求真務實,盡善盡美”的校訓,遵循“依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創建名校”的辦學思路,以“把學生培養成品格高尚、知識寬厚、個性鮮明、素質健全,能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中學生”為辦學目標,形成了“文明、守紀、勤奮、誠實”的校風,“博學、敬業、樂教、愛生”的教風和“踏實、刻苦、好學、進取”的學風。
學校堅持德育為首,全面育人。注重學生常規管理和思想道德建設,狠抓學生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湧現出了全國文明禮儀教育標兵5人,全國文明禮儀教育先進工作者18人,全國文明禮儀之星3人,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3人。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大力實施創建名校、打造名師、培養名生的“三名工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質量逐年提高,每年高考升學率均保持在98%以上,為清華、北大等名校輸送了大批優秀學生,被譽為忠縣教育的“三駕馬車”之一。
學校以“科研興校,科學發展”為治校方略,優化教育資源,打造科研品牌。學校承擔科研課題10多個,國家級子課題5個,市級課題15個,教師在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800餘篇。
學校以素質教育為助推器,注重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積極開展文娛、體育、科技、創新等活動,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各種代表隊成績突出,科技創新大賽獲省、市、國家級大獎50餘次,其中12人獲國家級金牌,成為全縣科研創新教育的領頭雁。

忠州中學成就與榮譽

學校現承擔着《新思維作文》、《初中數學一才雙法》、《中小學生紀律法制教育研究》、《英語學習與思維發展》、《科技活動課學習》、《創新學習》等10個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是重慶市首批教育科研試驗基地。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市文明單位、市安全文明校園、市綠色學校、市體育工作優秀學校、市衞生單位、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市教育科研十佳學校、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等100餘項榮譽稱號,成為名副其實的巴渝名校。
從1987年到1996年一直穩居原萬縣地區同類學校前列,多次榮獲原萬縣地區地級重點中學教育教學質量評估一、二等獎。自重慶直轄以來,教學質量位居重慶市同類學校前茅。僅2001年高考上線就達526人,上線率94.7%,應屆生上線人數和高校實際錄取人數均列全縣第一。

忠州中學著名校友

滄桑鉅變,春秋更迭,忠州中學見證着近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在教育的歷史洪流中追波逐浪。湧現了秦正樹、餘永藻、陳雲庵、範新疇、馬秀英等革命烈士;走出了方文培、陳希恆、朱巴、成善楷、肖宗嶽、譚學模等著名專家、學者;培養了《上甘嶺王蘭的生活原型——戰鬥英雄吳炯;改革開放後,更誕生了譚安忠、譚安民、閻才華、張大耀、陳衞平、廖冬生、施鈺等蜚聲海內外的新一代學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