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必蘭阿魯帶

鎖定
必蘭阿魯帶,金朝官員。
本    名
必蘭阿魯帶
所處時代
金朝
民族族羣
女真族
貞祐初,累官寧化州刺史。二年,同知真定府事,權河北、大名宣撫副使。
三年,保全贊皇,加遙授安武軍節度使,改昭義軍節度使、充宣撫副使。閲月,權元帥左都監行元帥府事,節度、宣撫如故。遣都統奧屯喜哥復取威州及獲鹿縣。既而詔擇義軍為三等,阿魯帶奏:“自去歲初置帥府,已按閲本軍,去其冗食。部分既定,上下既親,故能所向成功,此皆血戰屢試而可者。父子兄弟自相救援,各顧其家,心一力齊,勢不可離。今必析之,將互易其處,不相諳委矣。國家糧儲常患不繼,豈容僥冒其間?但本府之兵不至是耳。事勢方殷,分別如此,彼居中下,將氣挫心懈而不可用。且義軍率皆農民,已散歸田畝,趨時力作,徵集旬日,農事廢而歲計失矣。乞本府所定,無輕變易。”詔許之。阿魯帶繕完州縣之可守者,其不可守者遷徙其民,依險為柵以備緩急。
澤州舊隸昭義軍,近年改隸孟州,阿魯帶奏:“澤州城郭堅完,器械具備,若屯兵數千,臣能保守之。今聞議遷於青蓮寺山寨,距州既遠,地形狹隘,所容無幾。一旦有急,所保者少,所遣者多,徒棄名城以失太行之險,則沁南、昭義不通問矣。”詔澤州復隸昭義軍。
是歲,潼關失守,阿魯帶趨備藍田、商州,乃陳河北利害,略曰:“今忻、代撤戍,太原帥府眾才數千,平陽行省兵亦不多,河東、河北之勢,全恃潞州,潞州兵強,則國家基本漸可復立。臣已將兵離境,乞復置潞州帥府。”阿魯帶行次澠池,右副元帥蒲察阿里不孫敗績,逃匿不所在。阿魯帶亦被創,收集潰卒,卧澠池。詔還潞州。
興定元年,改簽樞密院事。數月,以元帥左監軍兼山東路統軍使,益都府事。未幾,權參政事,行尚書省於益都。阿魯帶復立潞州,最有功,識遼州刺史郭文振,舉以為將。既而去潞州,張開代領其眾,與郭文振不相得,文振漸不能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