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忄是漢字部首,由“心”演變而來。稱豎心旁或豎心。古代人認為心臟主管人的思想,故“忄”旁的字多與心理活動有關。
1997年8月第1版的《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對“忄”筆順的説明是:左點、右點、豎。
中文名
拼    音
xīn
部    首
鄭    碼
UAAA
筆    順
左點、右點、豎
注    音
ㄒㄧㄣˉ
五筆86
NYHY
字    例
懷、憶、恆、怕、慚、懼、快
U
5FC4
GBK
E2E0
筆畫數
3
筆順編號
442
簡體部首
繁體部首

釋意

同“心”,用作偏旁。俗稱“豎心旁”,簡稱“豎心”。 [1] 

書寫注意

“忄”的左右點不同:左為“ 左點”,下部稍向左斜;右為側點 。先寫左點,後寫右點,最後寫垂露豎。左點略低,右點略高。

古籍解釋

【卯集上】【心字部】𢛔 ·康熙筆畫:0 ·部外筆畫:0
集韻》同懶。字頭字從忄從柬。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