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電圖T波

鎖定
t波屬於心電圖5個波段之一。心臟搏動時產生的生物電流,用心電圖機從身體特定部位記錄下來的電位變化圖。
1856年克利克和米勒首先直接在心臟上記錄到心搏時產生的電流。1887年瓦勒發現在身體表面也可記錄到這種電流。1903年愛因託芬首次用絃線電流計加以描記,使測定技術規範化,並用羅馬字母命名心電圖各波。此法經過後人的改進很快被應用於臨牀心臟病的診斷。
中文名
心電圖T波
所屬學科
醫學
基本信息
T波運動引起的冠狀動脈機能不全,使心肌心內膜下及心外膜下發生急性心肌缺血,從而導致了T波形態和方向性改變。
T波運動引起的冠狀動脈機能不全,使心肌心內膜下及心外膜下發生急性心肌缺血,從而導致了T波形態和方向性改變。
⑴心內膜下心肌缺血T波高聳而對稱運動引起急性冠狀動脈機能不全後,可使心內膜下缺血,T波向量向着V4、V5導聯(背向心內膜面),因此這些導聯及鄰近導聯中T波增高、對稱及呈箭頭樣改變。此類改變常伴有心內膜下損傷的ST段下降,QTc縮短。此時T波振幅增加,10%的冠心病患者可超過0.5mV或平靜時幅度的3倍。
⑵心外膜缺血T波倒置心外膜下缺血時T波向量背離心外膜面,背向V4、V5導聯,這些導聯及其鄰近導聯出現T波倒置,呈雙支對稱及箭頭樣改變。T波倒置可以單獨出現,或者與ST段及U波異常同時出現。即當同一導聯(V4、V5)中,如果ST段下降和T波的對稱性倒置同時存在,説明既有心內膜下損傷又有心外膜下缺血。V5導聯的T波倒置常常出現較晚,一般在運動試驗完畢後幾分鐘出現,並且持續時間較長,有時長達40分鐘且伴有QTc延長。
單獨的T波倒置出現在下列情況時常提示冠狀動脈機能不全:
①倒置T波呈明顯箭頭狀、對稱,並且ST段停留在等電位線上較長時間(>0.12秒);
②QT間期延長;
③運動後T波倒置的程度大於立位及安靜時過度通氣30秒的心電圖記錄;
④運動後T波倒置伴有相對緩慢的心率;
⑤在Ⅰ導聯發生T波倒置(説明QRST夾角增大),當倒置的T波伴有ST段下降時,這種倒置T波常常出現較晚,即T波倒置發生於ST段下降之後,即運動後ST段下降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之時,T波倒置才出現。
⑶生理性T波倒置T波倒置有時是運動引起的正常生理反應,其特點是:①T波為不對稱的箭頭樣改變;②無QT間期延長;③ST段停留在基線上的時間不長;④T波倒置的深度<0.2mV。生理性T波倒置見於以下因素:①通氣過度;②交感神經張力增加;③心動過速對心肌的影響;④正常寬大的QRST夾角更加增寬,此時心電圖有以下特徵:平靜心電圖為較高的R波伴有較低的T波;運動時T波更低或倒置,尤其心動過速時;口服鉀鹽可以預防發生;多見於瘦長無力型體型,T波倒置也可見於肥胖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