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葉大黃

鎖定
心葉大黃(Rheum acuminatum Hook. f. & Thomson ex Hook.):為蓼科大黃屬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高可達2米,根及根狀莖內部黃色,粗壯,基生葉大型,葉片近圓形,稀極寬卵圓形,葉腋花序分枝;大型圓錐花序,分枝開展,花成簇互生,綠色到黃白色;花梗細長,果實長圓狀橢圓形,5-6月開花,8-9月結果。
產於中國陝西、四川、湖北、貴州、雲南、河南等地。生於海拔1200-4000米山溝或林下。
(概述圖片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中文名
心葉大黃
拉丁學名
Rheum acuminatum Hook. f. & Thomson ex Hook.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3] 
石竹目
蓼科
大黃屬
心葉大黃
命名者及年代
.

心葉大黃形態特徵

心葉大黃植株

中型草本,高50-80釐米,根較細長,內部橙黃色,雜有白色斑紋。 [1]  [4] 
心葉大黃

心葉大黃

莖直立,中空,基部有時在花期以前具疏短毛,通常為暗紫紅色。 [1] 

心葉大黃

心葉大黃
心葉大黃(5張)
基生葉1-3片,葉片寬心形或心形,長13-20釐米,寬12-19釐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稀短鈍,基部深心形,全緣,基出脈多為5條,兩側最下一條脈基部的外緣常裸露,葉上面暗綠色,光滑無毛,下面紫紅色,具短毛;葉柄約與葉片等長(幼株可比葉片長1倍),半圓柱狀,光滑無毛或近葉片處具稀短毛,紫紅色;莖生葉1-3片,通常上部的1-2片葉腋有花序枝,葉片較小成寬卵形到心形,向上漸小柄亦漸短;托葉鞘抱莖,長約2釐米,表面無毛或略粗糙,幹後膜質。 [1] 

心葉大黃

圓錐花序自中部分枝,一般為二次分枝,排列稀疏,通常無毛,花近,10朵簇生,簇間較疏,紫紅色;花梗細,長約3毫米,關節在下部;花被開展,直徑約5毫米,花被片6, 外輪3片稍小,寬橢圓形,長約1.8毫米,寬約1.3毫米,內輪3片較大,圓形或寬卵圓形,長2-2.5毫米,具較清晰疏網脈;雄蕊9, 不外露,花絲紫紅色,長約2毫米,基部接連成環,花葯黑紫色;花盤略呈瓣狀;子房菱狀橢圓形,花柱短,稍外傾,柱頭大而扁,頂面不平滑。 [1] 

心葉大黃

果實長圓狀卵形或寬卵圓形,長7-8毫米,寬6.5-7毫米,上端圓鈍或略呈倒心形,基部淺心形,翅較窄,縱脈在翅的中部以外,鮮時紫紅色,幹後紫褐色。 [1] 
種子卵形或窄卵形,下部寬2.5-3毫米,土棕色。 [1] 

心葉大黃花果日期

花期6-7月,果期8-9月。 [1] 

心葉大黃生長環境

大黃喜涼爽、乾燥氣候、耐寒性強。高温多濕條件下易爛根。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中栽植。以中性及微鹼性土壤為宜。大黃的生命力較強,種子發芽力可維持3-4年。播後當年或第二年只形成葉簇。每年4月上旬返青,第三年5-6月開花,6-10月果實成熟。 [2] 

心葉大黃分佈範圍

產四川、雲南及西藏,最北可達甘肅南部。 [1] 
生於海拔2800-4000米山坡、林緣或林中。 [1] 
喜馬拉雅山南麓各國也有分佈。 [1] 

心葉大黃主要價值

【拉丁名】Rheum acuminatum. F.Et.Thoms(原植物心葉大黃)
【別 名】:曲禮(藏藥名)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蓼科植物心葉大黃的根及根莖。
【相關藥材】牛耳大黃葉 牛耳大黃穗序大黃藏邊大黃 滇邊大黃 高山大黃 河套大黃 麗江大黃 天山大黃
【功 效】:消積健胃,祛瘀止血,瀉火解毒
【主 治】:用於消化不良、疳積,癰瘡,治熱毒之證。
【性味歸經】:苦,寒。脾、胃、肝、心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中藥化學成分】:含總蒽醌 8.25%,其中大黃素結合型蒽醌 7.1%,遊離型 1.15%。還含大量鞣質。
【景頗藥】Huimo:治療便秘,腹痛,急性傳染性肝炎《德宏藥錄》。
【阿昌藥】革兒喝: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德昂藥】芽卡龍當: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藏藥】曲什札,紅大黃,山大黃(藏):根治熱性病,瘡癤腫毒[15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