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理物理學綱要

(1860年萊比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心理物理學綱要》是1860年萊比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G.T.費希納
中文名
心理物理學綱要
作    者
G.T.費希納 [1] 
出版社
萊比錫出版
出版時間
1860年
ISBN
9787300203423 [1] 
內容簡介
G.T.費希納著。1860年於萊比錫出版。費希納對於心理學的影響主要來自於他的心理物理學。他企圖用以科學方法得來的數據闡明心物的相互關係,故此稱為心理物理學。他假設心理強度的算術級數與物質能力的幾何級數相當,物質的相對關係與感覺的絕對關係相當,並做了一些實驗支持這個假設。他又利用E.H.韋伯的有關感覺差別閾限的結果做了許多實驗及數學推演,最後得出感覺強度與刺激強度的對數成正比的定律,用公式表示就是:S=KlogR,式中S為感覺;R為刺激;K為常數。這一定律確定了心物之間的定量關係,因而成為心理物理學確定感覺強度和刺激強度間函數關係的基本定律。
費希納以感覺的最小可覺差作為感覺的單位,表示感覺的等級。他觀察到感覺閾限和差別閾限在實際實驗中不是恆定不變的,因此用了很多測定和統計的方法,最後把前人的方法系統化為3種心理物理學的方法。有人批評説,單位與單位必須彼此絕對相等,但在刺激強度很高時的最小可覺差未必等於強度很低時的最小可覺差。另有些人認為,既然都是最小可覺差則可以作為單位。假如不確知一切最小可覺差都相等就不能把它作單位,那麼我們可以不認為是作為單位而認為是作為感覺的等級,這樣就可以不必爭論最小可覺差是否絕對相等的問題了。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引起後來其他人的許多相關的研究。費希納看到感覺閾限差別閾限在實際實驗中不是恆定不變的,因此用了很多測定和統計的方法,最後把前人的方法系統化為3種心理物理學的方法,即最小可覺差法、正談法和均差法。這些方法成為後來研究心理物理學和其他心理學問題的方法。費希納對心理現象進行實驗研究,這對心理學的發展很有意義。
費希納對於韋伯定律的修正只是《心理物理學綱要》的一部分內容。書中闡述的心物關係的定律,在今天心理學中仍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心理物理學可以定量研究人對環境的反應和行為特性,所以它在現代化生產中具有實用價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