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理恐懼

鎖定
恐懼心理是在可怕情景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十分緊張的情緒反應。特別是當這種情景可使人具有重大意義的需要遭到剝奪時,如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名譽、前途和經濟的利益時,恐懼的情緒就會支配人的整個身心。
中文名
心理恐懼
外文名
The psychological fear
詞    意
可怕情景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情緒
消除方法
放慢呼吸節奏法
分    類
廣場恐怖症社交恐怖症

心理恐懼詞語簡介

心理恐懼 心理恐懼
所謂“可怕情景”,並沒布什麼絕對的標準,而主要特點是人缺乏處理或擺脱這種情景的能力。地震的突然爆發、樓房失火等,都可使人處於恐怖之中。 人的情緒既是對刺激物的一種反應。又是產生一系列反應的原因。如果消極的情緒過於持久,體驗過於深刻,就會破壞情緒的信號功能和調節功能,引起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的混亂。因此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是恐懼的情緒。外部環境和軀體本身的致病因素,常常首先使人產生恐懼的情緒反應,然後才產生其他心理、生理功能的異常變化。

心理恐懼原因

造成心理恐懼的原因,是因為從從小受到的家庭暴力,的陰影一直伴隨長大,有時候在心裏感到無名的不安,或者懷疑周圍的事物看不到它的另一面,心裏沒底,而感到的恐慌。總是幻想着有個令自己(自己假想)事務會威脅自己。這個不受白天或者黑夜的影響,會在心裏無事,的時候或者擔心什麼事情的時候幻想產生。
另外就是,看的恐怖片或者看到自己看到接受不了的的事情和圖片,以後一段時間,不斷浮現,也就是假想,的事務。
這些都是不自信,或者做了自己感到虧心的事情,心裏自責而不安造成的。
需要,先把心態平衡,心態坦蕩,讓自己有愛心,善待朋友,不斷做善事,得到大家的認可,自信慢慢恢復。

心理恐懼消除方法

1、放慢呼吸節奏法
第一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對呼吸的感覺上,不要力圖去控制呼吸節奏。第二步,把一隻手置於肚子上,每次吸氣時輕輕地擴張腹部肌肉。同時,呼吸時儘量減少肩、胸的運動。第三步,吸氣時,控制自己數到十時再呼氣,但不要吸氣過深。最後一步,吸氣,並慢慢數到三,再呼氣,並慢慢數到三,注意不要深呼吸。保持這樣呼吸頻率至少一分鐘。
2、紙袋法
當你感到恐慌時,把一個紙袋貼在你的嘴和鼻子上,並用紙條緊緊地壓住,盡力不要放跑氣。然後,向紙袋中規律地慢慢呼氣,連續在紙袋中呼吸直到感到恐慌被制服、呼吸輕鬆為止。這種方法可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使你血液中的氣體很快達到平衡,幫助你克服焦慮。
3、數數法
有人發現,如果他們注意力集中於數週圍環境中的物品,便能從並不劇烈的恐慌中解脱出來。你可以數馬路上通過的汽車數或是建築物的層數,從而幫助自己擺脱恐慌。 [1] 

心理恐懼分類

心理恐懼廣場恐怖症

廣場恐怖症(agoraphobia)又稱場所恐怖症,它最初用來描述對聚會的場所感到恐懼的綜合症,已不限於廣場。它不僅包括害怕開放的空間或害怕離家(或獨自在家),也包括害怕置身於人羣擁擠場合以及難以逃回安全處所(多為家)的其他地方如商店、劇院、車廂或機艙等。其臨牀表現有三個特點:
(1)恐懼症狀。患者擔心在公共場所昏倒而無親友救助,或失去自控又無法迅速離開。這種恐懼是對即將發生危險的一種預期,預感到自己或所愛的人將發生可怕的後果,且伴有植物性神經功能激活的表現,很多病人在焦慮程度嚴重時出現驚恐發作
(2)恐懼均在特定情境中發生。多數場合是擁擠人羣、封閉場所、難以立即逃到安全地方等情境。
(3)迴避行為。即立即從恐怖情境中逃走或迴避恐怖情境是廣場恐怖症的一個重要特徵。

心理恐懼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主要表現為對一種或多種人際處境持久的強烈恐懼和迴避行為。恐懼的對象可以是某個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當泛化,包括除了某些特別熟悉的親友之外所有的人。
具體可表現為:恐懼被別人注視,恐懼自己會做出丟臉的言談舉止或表決尷尬;或者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張口結舌,怕吃飯時由於有人注視而醜態百出,在公共廁所裏怕因恐懼而解不出小便;或者,由於旁邊有人而恐懼得手發抖以致無法寫字;害怕在公共場所嘔吐,等等。由於害怕,他們拒絕參加各類聚會,也可能迴避所有公眾場合如餐廳、劇場和公共車輛等。在極端的情況下,可引起完全的社會隔離。除焦慮外,還有面紅、心慌、震顫、出汗、噁心、尿急等症狀。
患者多數有自卑感和害怕別人評論自己。雖然也可見到抑鬱、強迫症狀,但不如廣場恐怖症時多見。本症與廣場恐怖症的不同在於,患者的先佔觀念是害怕別人給予不好的評價和自己感到發窘,從而行為上表現出避開與他人的接觸和交談,而不是害怕無法離開。

心理恐懼特殊恐怖症

特殊恐怖症(specific phobia)又稱簡單恐怖症,是指對存在或預期的某種特殊物體或情境而出現的不合理恐懼。最常見的恐懼對象有:某些動物(如狗、貓、蛇、老鼠)、昆蟲(如蜜蜂、蜘蛛)、登高、雷電、坐飛機、外傷或出血、鋭器以及特定的疾病(如放射性疾病、性病、艾滋病),等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