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高望重

鎖定
德高望重(拼音:dé gāo wàng zhò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見於《晉書》。 [3] 
“德高望重”意指品德高尚,名聲很大(德:品德。望:威望、聲望)。該成語在句中多作定語、謂語;含褒義。多用於稱頌年長而名望高的人。 [3] 
中文名
德高望重
拼    音
dé gāo wàng zhòng
近義詞
眾望所歸年高德劭
反義詞
無名鼠輩德薄能鮮
同義詞
德隆望重德高望尊
注音字母
ㄉㄜˊ ㄍㄠ ㄨㄤˋ ㄓㄨㄙˋ
語法結構
並列式(聯合式)
語法功能
作定語、謂語
來源出處
《晉書》

德高望重成語出處

唐·房玄齡等《晉書·簡文三子傳》:“元顯因諷禮官下議,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羣僚,皆應盡數。” [3]  又《晉書·司馬元顯傳》:“元顯因諷禮官下議,稱己德隆望尊。” [4] 
後人將句中的“德隆望重”“德隆望尊”加以改造,產生了“德高望重”這個成語。

德高望重成語典故

富弼,字彥國,北宋洛陽人。他出身貧寒,從小讀書勤奮,知識淵博,加上舉止豁達,氣概不凡,當時有位前輩見過他後,讚歎説:“這是輔佐帝王的賢才啊!”
富弼二十六歲踏上仕途。四十多年裏,他對北宋王朝竭誠盡忠,在處理外交、邊防、監察刑獄、賑濟災民等事務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斷被加官晉要先後擔任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國屯兵邊境,要求宋朝割讓關南的大片領土。朝廷決定任命富弼為報聘使者前往敵營談判。在交涉中,他不顧個的安危慷慨陳詞,列舉兩國數十年來結盟交好的歷史,勸説契丹君主放棄割的要求成功地維護了本國的利益。他先後兩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文兒得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聞報小兒子出生,他都沒有回家看上一眼。歸國以後,朝廷為了褒揚他的功績,先後授予他樞密直學士、翰林學士和樞密副使等要職,他都謙遜地再三辭謝,不肯就任。
慶曆八年(1048年),黃河在商胡決口,洪水氾濫成災,河北六七十萬災民倉皇南下,湧向京東地區。當時,富弼正遭到政敵的讒言誹謗,謫官在青州,在境內騰出公私房屋十多萬間來分散安排災民,並出榜向當地百姓募集糧食,加上官倉中的全部存糧,都運送到各區散發。到第二年,河北麥子大熟,絕大多數災民都扶老攜幼返回家鄉。富弼為國家召募到兵員一萬多人。民間頌聲載道。天子特派使者前來慰勞,並授任他為禮部侍郎,富弼卻辭謝説:“這是臣應盡的職責。”
富弼為人謹恭慈和,即使當了宰相以後,也從不以勢傲人。無論下屬官員或平民百姓前來謁見,他都以平等之禮相待。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長期隱居洛陽。一天,他乘小轎外出,經過天津橋時被市民發現,馬上紛紛跟隨觀看,使熱鬧的一個集市頃刻之間變得空無一人。司馬光曾稱頌他説“三世輔臣,德高望重。”這個評價是符合事實的。(故事根據北宋司馬光《辭人對小殿札子》相關內容改寫) [2] 

德高望重成語寓意

“德高望重”是社會或階級對某些道德榜樣人物或者是道德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人一種崇高的道德評價。這種評價是人們在長期的道德實踐活動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不是外界對某個人的強加或個人不懷好意的自封。享有崇高道德聲望的人,一般都是嚴格遵守某種社會道德規範的模範,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並對他人和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人們要多瞭解他們的故事,敬仰他們,認真地學習他們時時刻刻心繫天下人民,為國家、為社會甘於無私奉獻的精神。 [5] 

德高望重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德高望重”意指品德高尚,聲望很大。該成語在句中多作定語、謂語;含褒義。多用於受羣眾愛戴的年長者。 [3]  [6] 
  • 運用示例
北宋·司馬光《辭人對小殿札子》:“臣竊惟富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2] 
明·歸有光《上總制書》:“伏惟君侯,德高望重,謀深慮淵。” [2]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我們家德高望重,呼韓邪單于保護我們、信任我們。” [1] 
老舍《正紅旗下》:“定大爺,咱們這一帶可就數您德高望重,也只有您肯幫助我們。” [7] 

德高望重成語辨析

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兩者都含有“品德高尚”的意思,都用於有聲望的老年人。區別在於:“德高望重”強調“望重”,“年高德劭”強調“年高”。 [6] 
參考資料
  • 1.    德高望重的解釋|德高望重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9-11-29]
  • 2.    鄭永安 編著.中華成語典故.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94-95
  • 3.    史有為主編.成語用法大詞典[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7.07:212
  • 4.    閆秀文編著. 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2:251
  • 5.    魏明鐸,耿文清主編. 共產黨員思想道德修養辭典[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2.01:876
  • 6.    周宏溟編著.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122
  • 7.    倪寶元/主編. 成語範例大詞典[M]. 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7.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