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爾蘇·烏扎拉

(蘇聯、日本1975年黑澤明執導劇情片)

鎖定
《德爾蘇·烏扎拉》是由黑澤明執導,Maksim MunzukYuri Solomin領銜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改編自俄國地理學家阿爾謝尼耶夫的遊記《在烏蘇裏的莽林中》,講述了沙俄軍官阿爾謝尼耶夫和赫哲族獵人德爾蘇·烏扎拉之間的超越階層與等級的友誼。該片於1975年8月2日在日本上映。 [1] 
中文名
德爾蘇·烏扎拉
外文名
Дерсу Узала、デルス・ウザーラ、Dersu Uzala
其他譯名
德蘇烏札拉
德爾蘇烏扎拉
類    型
劇情
製片地區
蘇聯、日本
導    演
黑澤明
編    劇
黑澤明
尤利·納吉賓
製片人
松江陽一、Nikolai Sizov
主    演
Maksim Munzuk
Yuri Solomin
片    長
144 分鐘
上映時間
1975年8月2日(日本)
對白語言
俄語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071411
主要獎項
第9屆莫斯科國家電影節金獎
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第21屆意大利大衞獎專業獎
1977年意大利國立電影記者聯合會外語片最佳導演銀絲帶獎
1977年西班牙國立作家和戲劇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德爾蘇·烏扎拉劇情簡介

沙俄軍官阿爾謝尼耶夫Yuri Solomin飾)於1902、1907年兩次到烏蘇裏地區探險,兩次都是赫哲族獵人德爾蘇·烏扎拉Maksim Munzuk飾)為其充當嚮導,兩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次打獵時,德爾蘇發現自己的眼睛已經不行了,感到很悲傷。在阿爾謝尼耶夫的勸説下,隨同其到大城市伯力居住,但因不習慣城裏的生活,德爾蘇又回到了密林,臨行前阿爾謝尼耶夫送他一支新的獵槍。歸途中,匪徒搶走了他的槍並將其殺害。 [2] 

德爾蘇·烏扎拉演職員表

德爾蘇·烏扎拉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德爾蘇·烏扎拉 Maksim Munzuk ----
阿爾謝尼耶夫 Yuri Solomin ----
安娜 Svetlana Danilchenko 阿爾謝尼耶夫的妻子
沃瓦 Dmitri Korshikov 阿爾謝尼耶夫的兒子
楊保 Suimenkul Chokmorov ----
Turtwigin Vladimir Kremena ----
Olenin Aleksandr Pyatkov ----
as M. Bychkov Mikhail Bychkov ----

德爾蘇·烏扎拉職員表

製作人 松江陽一、Nikolai Sizov
原著 阿爾謝尼耶夫
導演 黑澤明
副導演(助理) 野上照代
編劇 黑澤明、尤利·納吉賓
攝影 Fyodor Dobronravov、Yuri Gantman、中井朝一
配樂 Isaak Shvarts
美術設計 Yuri Raksha
展開
(以上參考資料) [3]  [5] 

德爾蘇·烏扎拉角色介紹

  • 德爾蘇·烏扎拉
    演員 Maksim Munzuk

    生活在烏蘇裏地區的赫哲族獵人,性格淳樸,有着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在沙俄軍官阿爾謝尼耶夫於1902、1907年兩次到烏蘇裏探險時,德爾蘇都為其充當嚮導,兩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阿爾謝尼耶夫
    演員 Yuri Solomin

    沙俄軍官,受過高等教育,懂得科學知識。於1902、1907年兩次到烏蘇裏地區探險,兩次都是赫哲族獵人德爾蘇·烏扎拉為其充當嚮導,兩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沃瓦
    演員 Dmitri Korshikov

    阿爾謝尼耶夫的兒子,德爾蘇·烏扎拉稱其為“少長官”,送給他熊牙和山貓爪,這讓他與德爾蘇·烏扎拉相處融洽,他還很喜歡聽德爾蘇講打獵的故事。

(以上參考資料) [2]  [4] 

德爾蘇·烏扎拉幕後花絮

花絮
  • 影片最初商定為日蘇合拍,最後變成了由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獨立出品。 [1] 
  • 影片中篡改烏蘇里江流域原屬中國並以漢語命名的領土標識,這在原著《在烏蘇裏的莽林中》中處處可見。對此,黑澤明也表達了不滿和擔心。他承認,影片和歷史與事實不符的地方很多。 [1] 
  • 影片在意大利放映時,拷貝被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剪掉20分鐘,這使得黑澤明勃然大怒,宣佈説,他沒有同意剪掉這20分鐘,是蘇聯人在搗鬼。他聲稱,他再也不願意與蘇聯人一起工作。因為他們缺少一種“對這個偉大的蘇聯人物(德爾蘇·烏扎拉)的同情” [1] 
  • 1977年,基於蘇聯破壞香港與鄰近地區關係的理由,影片遭香港電檢處禁映,至1979年由“第一映室”再度呈交電檢處複核,才得以獲准在該會放映。 [6] 
穿幫
  • 阿爾謝尼耶夫使用的步槍是温徹斯特M1895,而俄國收購這些步槍在1915年至1916年,因此阿爾謝尼耶夫不可能在1902年使用這款槍。

德爾蘇·烏扎拉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名稱
提名/獲獎
提名/獲獎方
1975年
第9屆莫斯科國家電影節金獎
獲獎
《德爾蘇·烏扎拉》
1976年
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獲獎
《德爾蘇·烏扎拉》
1977年
第21屆意大利大衞獎最佳外語片導演二等獎
獲獎
黑澤明
第21屆意大利大衞獎專業獎
獲獎
《德爾蘇·烏扎拉》
意大利國立電影記者聯合會外語片最佳導演銀絲帶獎
獲獎
黑澤明
西班牙國立作家和戲劇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獲獎
《德爾蘇·烏扎拉》
西班牙電影評論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獲獎
《德爾蘇·烏扎拉》
法國電影評論家獎
獲獎
Maksim Munzuk
(以上參考資料) [1] 

德爾蘇·烏扎拉幕後製作

1902—1907年,時任帝俄西伯利亞第29火槍團校尉的阿爾謝尼耶夫開始了在烏蘇裏地區的第一次考察。1908—1910年,阿爾謝尼耶夫又進行了第二次考察。兩次考察期間,都是由當地的赫哲族獵人德爾蘇·烏扎拉為其充當嚮導。在此期間,阿爾謝尼耶夫與德爾蘇·烏扎拉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當阿爾謝尼耶夫再次來到烏蘇裏地區時,聽到了德爾蘇·烏扎拉遇害的消息。後來阿爾謝尼耶夫將他八年的考察日記整理成遊記《沿着烏蘇裏邊疆區》和《德爾蘇·烏扎拉》,在1921年和1923年公開出版。1926年,海參崴的“書的事業”出版社將兩本書合集出版,書名為《在烏蘇裏的莽林中》。後來日本翻譯家長谷川四郎將其翻譯為日文出版。導演黑澤明於1940年代閲讀過該書,他在1951年拍完《白痴》後,曾邀請日本左翼劇作家久板榮二郎將其改編為電影劇本,但後來黑澤明發現故事的背景在日本無法拍攝,所以就擱淺了該計劃。1971年12月,黑澤明參加莫斯科國家電影節,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第一書記庫利扎諾夫邀請黑澤明來蘇聯拍攝電影,黑澤明立即表達了拍攝《德爾蘇·烏扎拉》的願望,於是雙方達成協議,由黑澤明創作電影劇本,再由蘇聯劇作家尤利·納吉賓改寫,最後由兩人協商定稿。影片耗資400萬美元,製作時長達四年,其中兩年是在蘇聯進行實景拍攝。 [1] 

德爾蘇·烏扎拉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蘇聯
1975年7月(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日本
1975年8月2日
蘇聯
1976年1月5日
丹麥
1976年3月15日
芬蘭
1976年3月19日
匈牙利
1976年9月16日
美國
1976年10月5日(紐約電影節)
加拿大
1976年10月20日(多倫多電影節)
瑞典
1976年10月25日
東德
1976年10月29日
西德
1976年11月12日
法國
1976年12月22日
美國
1977年10月(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美國
1977年12月20日
土耳其
1978年4月
瑞士
1998年9月11日(再發行)
阿根廷
1998年11月13日(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希臘
1998年11月20日(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阿根廷
2000年11月26日(日本經典電影)
日本
2006年7月15日(俄羅斯和蘇聯電影節)
日本
2008年10月25日(東京國際電影節)
(以上參考資料) [7] 

德爾蘇·烏扎拉影片評價

德爾蘇·烏扎拉媒體評價

影片生動、具體、富有藝術性地表現了深邃的哲學思想:生於自然又迴歸自然的規律是不可逾越的。當德爾蘇打獵時發現視力下降、衰老的症象已悄悄在他身上出現時,阿爾謝尼耶夫明白:德爾蘇的密林生活即將結束了,這一切都是順乎自然的。人與大自然的聯盟不是田園詩,悲劇不可避免的會發生。 [4]  (《電影文學》評)
海報
海報(13張)
在電影中,黑澤明用精緻的長鏡頭處理着人與自然的關係,展現了烏蘇裏的嚴冬和盛夏,色彩斑斕的樹林、篝火、風雪,腳印和河流,展現相信萬物有靈、敬畏自然、珍惜生命、保護環境和愛憎分明的德爾蘇·烏扎拉的人性,展現阿爾謝尼耶夫與德爾蘇·烏扎拉超越階層與等級的友誼。 [1]  (《俄羅斯研究》評)

德爾蘇·烏扎拉大眾評分

網站
評分
參評人數
統計截止日期
豆瓣
8.4
9581
2023-12-11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