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

鎖定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英文:USS Des Moines Heavy Cruiser [1]  )是20世紀40年代美國建造的一型重巡洋艦 [2]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首艦德梅因號CA134於1946年9月在伯利恆鋼鐵公司下水,1948年11月服役,共建造了3艘 [2] 
中文名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
外文名
Des Moines-class cruiser [1] 
前型/級
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
次型/級
此為最後型
研製時間
1945~1948年 [3] 
標準排水量
17250噸
滿載排水量
20900噸
218.39米
22.96米
吃    水
7.92米
最大航速
33節
續航力
12000海里/15節
編    制
1799人
所屬國家
美國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發展沿革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歷史背景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主炮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主炮
1942年,所羅門羣島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的密集火力使美國海軍水面艦艇損失慘重,美軍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己方重巡洋艦上的8英寸炮(203毫米)射速太低,限制了其在狹窄海域內的使用效能。同樣原因,美軍在阿留申羣島作戰時,不得不依靠驅逐艦輕巡洋艦,雖然這些艦上的5英寸(127毫米)和6英寸(152毫米)炮威力小於重巡洋艦,但其較快的射速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對岸火力優勢 [2] 
為了彌補這一不足,1943年春美軍開始開發一種新型的203毫米速射主炮。這就是MK16型55倍口徑203毫米速射炮。新炮原打算安裝在俄勒岡級重巡洋艦上,但新炮塔太重,艦體需要大改。最後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決心設計一級全新的艦艇來安裝MK16,以便發揮其卓越性能,這就是德梅因級重巡洋艦。德梅因級是美國海軍艦艇建造史上最後一級,也是設計最精良的一級火炮巡洋艦 [2]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建造沿革

按計劃,德梅因級將建造12艘,但因為日本海軍迅速失敗,美軍造艦計劃大幅調整,最後只有3艘完工,且全部在戰後才服役。首艦德梅因號CA134於1946年9月在伯利恆鋼鐵公司下水,1948年11月服役。二號艦薩勒姆號CA139,1947年3月才下水,1949年服役。三號艦紐波特紐斯CA148是三姐妹裏唯一獲得出彩的角色。1948年3月下水,卻趕在薩勒姆號之前在1949年1月服役,CA148建造過程中就被改造成艦隊指揮艦,加裝了大量當時屬於先進的電子設備。3艘德梅因級重巡洋艦雖然沒有把203毫米炮彈扔到日本人的腦袋上,但也算風光一時,先後擔任過美國第6艦隊的旗艦,在地中海大西洋地區執行任務 [4]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服役動態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CA134艦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CA134艦
1950年後,德梅因號頻繁在加勒比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地區活動。1949-55年擔任第6艦隊旗艦。1958年“黎巴嫩危機”期間擔任美國在地中海的臨時指揮所。1961年7月正式轉入預備役,直到1991年才正式退役。2006年5月,美國海軍解除德梅因號的保管狀態,將其改列為“可處置”。2006年8月,德梅因號被從長期保存的賓西法尼亞海軍船廠拖離,之後被送往德克薩斯州納什維爾船廠。2006年到2007年,德梅因號在納什維爾船廠被拆解回收。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CA139艦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CA139艦
1950年,二號艦薩勒姆號CA139就擔任了第6艦隊旗艦,主要任務是拜訪地中海國家的港口和參加各種演習,1959年薩勒姆號就退役了,1974年編入大西洋預備役艦隊,一直停泊在費城。作為戰艦,可謂一生平淡至極。不過,該艦雖戰績平平,卻有幸登上銀幕,她在1956年的英國電影《普雷特河之戰》(追擊斯佩號)中飾演了德國裝甲艦“斯佩伯爵號”。最終,成為位於昆西市的軍艦博物館。
1950至1961年間,三號艦紐波特紐斯CA148多次擔任第6艦隊旗艦。1962年,紐艦經過改裝,成為第2艦隊旗艦,隨後參加了封鎖古巴的行動。1967年紐艦駛入越南峴港,開始越戰生涯。10月9日,該艦9門203毫米炮終於有機會將炮彈狂瀉到北越敵人的陣地上。這是MK16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參加戰鬥。1968年該艦返回美國休整。紐艦的結局甚為悲慘,1972年10月該艦重返越南,在一次射擊時2號主炮炮塔發生劇烈爆炸,20名水兵當場死亡。後調查時主炮炮膛磨損未及時更換,射擊時炸膛。(1990年美國的衣阿華號戰列艦也發生過類似事故)由於這次事故,紐艦的傳奇歷史就此打住,1975年退役後非但沒有成為紀念艦反而被賣給了南方廢料公司,1993年被拆毀 [1]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技術特點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設計特點

德梅因級最終標準排水量達到19993噸,滿排達到21268噸。德梅因級艦長219米,最大寬度23米。德梅因級採用2組GE公司的渦輪機和4台威爾考克斯公司的鍋爐,四軸推進,最大航速33節,15節航速續航時間10500海里。艦員1799人。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艦型結構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CA148艦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CA148艦
德梅因級更多地沿用了巴爾的摩級的設計,但設計更為緊湊,去掉了後煙囱。根據美軍在太平洋海戰的經驗,德梅因級強調了防空和主炮火力,在主甲板上又鋪設了一層防觸發引信的新甲板,擴大了彈藥艙的容量。
德梅因級水線裝甲帶厚度為152毫米,艦體主甲板厚89毫米,上層甲板厚25.4毫米。主炮炮塔頂部厚102毫米,前部為203毫米。炮塔座圈為160毫米,司令塔為140~165毫米。全艦有5條裝甲防護帶,裝甲總重為2,189噸,佔標排的12.6%與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持平,但設計分佈更合理。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火力防護

德梅因級的MK16艦炮,這是美國海軍第一種採用自動裝彈機的艦炮,火炮俯仰和旋轉都是電力驅動,可以在任意角度裝彈。火炮單重17.14噸,射速每分鐘10發,最大射程27250米,單艦的彈藥傾瀉量為13.5噸/分鐘,在使用高速穿甲彈時可在26公里距離上穿透102毫米的裝甲。德梅因級安裝有9門MK16艦炮,分別安裝在3個三聯炮塔內,前2後1佈局。由於安裝了自動裝彈機和更厚的裝甲,每個炮塔重達451噸。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性能出色的203毫米艦炮只裝備了德梅因級,好炮配好艦,可惜成了曇花一現。 德梅因級的副炮採用美軍制式MK12型127毫米38倍口徑高平兩用炮,全艦共裝備6座雙聯炮塔和4座MK37射擊指揮儀。這種組合在二戰後期的海空大戰中表現出色。4座副炮對稱佈置在兩舷,另兩座沿艦體中心線佈置。該炮射速15~22發/分鐘,最大射程15.8公里,最大射高11.4公里。
德梅因級原計劃安裝12座博福斯4聯裝40毫米高炮和20門厄利空20毫米單管高炮,但美軍發現實戰中這兩種炮都殺傷力不足,無法摧毀日本的神風特攻機。因此最後用MK33型76毫米雙聯防空炮代替了博福斯炮,而厄利空炮則被保留下來。 [5] 

德梅因級重巡洋艦總體評價

德梅因級雖然是二戰末期建造的終極火炮巡洋艦,但卻生不逢時,在導彈技術迅速發展的年代裏被迅速淘汰,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