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慶學宮

鎖定
德慶學宮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德城鎮朝陽西路北,始建於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舊址在子城東五里紫極宮故地,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遷於今址。元至元元年(1264年)被洪水沖毀,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是嶺南乃至中國南方現存最古老的孔廟。 [1] 
原德慶學宮形制甚備,建築羣佔地約3900平方米。在南北中軸線上,由南而北有石欄、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殿、尊經閣,還有明倫堂、名宦祠、鄉賢祠和附屬建築尊聖義祠等。2000年後,逐漸修復了泮池,重建欞星門、大成門等毀壞的建築。 [1] 
1996年11月,德慶學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中文名
德慶學宮
地理位置
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
所處時代
北宋至現代
佔地面積
3900 m²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時間
1081年(宋大中祥符四年)
類    型
孔廟
組    成
大成殿、崇聖殿、尊經閣等
編    號
4-3-0124-46
批准單位
國務院

德慶學宮歷史沿革

德慶學宮始建於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詔置康州孔子廟,將其建在子城東五里的紫極宮故址上。德慶學宮(孔廟)自創立以來,歷朝地方統治者都極為重視,把它視為“人材之有無學術之純駁”的根本。因而愛護有加,屢有修葺。
北宋慶曆三年(1043年),知府事李仲求重修。
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遷今所。
元大德元年(1297年),教授林舜諮重建大成殿、兩廡,殿後建尊經閣。
明弘治三年(1490年),知州王淮重建尊經閣。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州張安鼎修大成殿。 [2] 
1971年,重修大成殿。 [5] 
2000年後,逐漸修復了泮池,重建欞星門、大成門等毀壞的建築。過欞星門與泮池仰聖橋,現德慶學宮南北中軸線上,有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殿與尊經閣。 [1] 

德慶學宮建築格局

德慶學宮 德慶學宮
原德慶學宮形制甚備,在南北中軸線上,由南而北有石欄、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殿、尊經閣,還有明倫堂、名宦祠、鄉賢祠和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所建的附屬建築尊聖義祠等。學宮內的大成殿,面闊、進深各五開間,重檐歇山頂,斗拱富於變化,其內部樑架結構和外觀造型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又富有當地建築特色。 [7] 

德慶學宮主要建築

德慶學宮大成殿

大成殿是德慶學宮現存最重要的建築,居正中,前有文明門、石欄、泮池,後有崇聖殿、尊經閣、明倫堂。大成殿面闊5間17.36米,進深5間17.53米,建築面積304.3平方米,重檐歇山式頂。殿高19.4米。平面幾乎是正方形,為宋元古制。殿中減柱4根,只餘正中4根木質大金柱。殿前為13.22米、深8.7米的月台,圍以磚砌欄杆,月台前正中及左右各設踏道、月台前設一磚石拜壇,周6.15米、深4.73米。大成高19.4米,重檐山灰瓦頂,坡度平緩、出深遠,斗拱疏朗。
大殿正脊中為蓮花寶杯及光環,正脊兩端為夔脊飾靠內側兩邊各置一魚龍。正脊和垂脊兩邊繪滿“三獅會燕”“金玉滿堂”及松鶴等彩畫,具有典型嶺南特色。 [4] 
山面有山花板,各施懸魚一條。大成殿斗拱種類複雜,計有11種之多。下斗拱樑架保持了宋代風格,柱頭和補間鋪作均為七鋪作單三下昂,兩根直昂昂尾均長二,甚為罕見,其出跳總長居全國現存唐宋同類斗拱(七鋪作)之首位。上橋前後橋鬥扶,是元代構,其採用象鼻子昂的形制,為較早形態,其後流行於清代。
德慶學宮 德慶學宮
大成建築技藝為世人所稱奇:一是“四柱不頂”,殿內明間四根金柱不到殿頂,而是在柱頂橫架座鬥枋,由12朵蓮花狀斗拱承託壓槽枋和井口天花板;二是減柱四根”,兩側重下,各省去中間兩柱,使內減柱四根;三是“出昂特長”,下斗拱七作單抄三下昂,其出跳總長112釐米,居全國唐宋同類斗拱之冠。 [6] 
大成殿設計者獨蹊徑,打破了傳統廳堂那種“八柱撐空”的木樑架結構而採用“四柱不頂”的獨特形式以滿足建築物防災的要求。所謂“四柱不頂”就是:在殿樑架不砌上露明藻,左右次間各減了兩根內檐柱,明間正中只豎四根不到頂的圓林金柱,柱頂上橫架座鬥枋,安放四朵類似金的斗拱,以承託着壓槽枋和井口天花板,天花板上再立園柱以支撐正樑;在山牆上和前後柱的柱頭上,承託着下的重疊起來的斗拱。殿身的樑架則用大鹿結構法。這是古代建築師為使廳堂免受雷擊,採用消除電學上稱為“跨步電壓”危險的一種獨特沒計;那四根上不到頂的圓木柱,稱作“雷公柱“。 [10]  大成殿對研究中國宋、元建築史有重要意義,是嶺南元代木構建築的瑰寶。 [1] 
大成殿在防洪上採取了有效的建築技術,加高了殿堂台基;設置了高35釐米的花石門,前檐用花崗石柱,左、右、後三面圍以高牆;採用了花崗石高柱礎,尤其是正中四根金柱,石礎高達82釐米。 [6]  [1]  大成殿的樑架結構,外圍採用石柱磚牆,使結構更堅固耐久,下檐副階用了6根斷面呈正八邊形的花崗石柱,左、右、後三面用磚牆圍護,並砌出磚柱承重,這一做法增強了建築抗風雨侵蝕、抗洪水衝擊的能力,也有利防火。樑柱結構採用完全對稱的設計方法,前後檐柱,前後重檐金柱,前後金柱,高度一一相等。前後下檐斗栱,其鋪作一一對應,構造相同,梁栱前後副階均用三椽袱,袱首置於柱頭鋪作上,袱尾插入重檐金柱柱身,三椽袱下邊均用了穿插梁,重檐金柱和金柱間施以四椽袱,而額枋部分,前下檐柱頭間施以闌額,上施普拍枋,後檐因用磚牆磚柱,故用磚砌出普拍枋,重檐金柱柱頭間施以闌額與普拍枋。副階用了穿插梁,加強了結構的穩定性。 [1] 
大成殿的裝修裝飾有濃厚的嶺南地方特色。殿門上部橘扇用官式萬字花紋,殿內重檐後金柱間的由額和順身串間置一花,花紋別緻。大成殿上正脊中央為蓮花寶杯及光環,下墊以夔紋飾塊,正脊兩端為脊飾,靠內側兩邊各置一魚龍。戧脊為游龍卷草龍身繞脊出沒,形體生動。下角脊上端為魚龍吻,下端為卷草,稍上為一虎。正脊和垂脊兩邊滿繪有“三會燕”“金玉滿堂”以及松鶴等彩畫。灰瓦頂屋上邊用紅色陶質勾頭滴水邊,下檐用藍綠色琉璃勾頭滴水邊。
德慶學宮大成殿,無論外部造型還是內部結構,都有較高的建築藝術,是古代典型的嶺南建築,是不可多得的建築佳品。它在建築上別具一格,與廣西容縣“四柱不地”的真武閣,一東一西,一文一武,一天一地,遙遙相對,被稱之為中國南方古代木構建築的“一對明珠”。是廣東省宋元時期的木結構建築,被譽為“國之瑰寶”。

德慶學宮明倫堂

                           明倫堂 明倫堂
德慶學宮大成門的東面院落有明倫堂,軸線上依次為頭門、明倫堂、翠秀堂和魁星閣,明倫堂在古代是學宮的講堂,是德慶當地學習交流思想和講學的地方。明倫堂的魁星閣奉祀着文昌帝君,供遊客拜祭,祈求勤敏聰慧,高中狀元,事業有成。 [1] 

德慶學宮欞星門

                      德慶學宮欞星門 德慶學宮欞星門
欞星門是德慶學宮的大門,由六根柱子組成的火焰沖天式石坊,是進入孔廟的第一道大門。傳説天上有二十八個星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教育的星宿叫“欞星”,又叫做“文曲星”“天振星”,因此古代祭天的時候,就要先祭祀欞星。孔廟設立欞星門,就是尊孔如同尊天。進入德慶學宮欞星門後,有一小橋和一個水池。橋下的水池叫泮池,形狀為半圓形,古代學宮也稱泮宮,泮池即泮宮之池的意思。泮池上面的橋為仰聖橋,意思是凡到孔廟的來人,都是帶着對孔子的無限崇敬心情而來的。過欞星門與泮池仰聖橋,現德慶學宮南北中軸線上,有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殿與尊經閣。 [1] 

德慶學宮泮池仰聖橋

            德慶學宮泮池、仰聖橋 德慶學宮泮池、仰聖橋
進入德慶學宮欞星門後,有一座小橋和一個水池。橋下的水池叫泮池,形狀為半圓形,泮通半,所以古時候也稱學宮為泮宮,意思就是半於天子之宮,皇宮的一半,泮池即泮宮之池的意思。上面就是仰聖橋,意思是説凡是到孔廟來參觀遊覽的客人都是帶着對孔子的無限崇敬之情而來的,站在橋上,向裏也可以一覽中軸線上的所有建築。

德慶學宮尊聖義祠

德慶學宮大成門的西邊為尊聖義祠,裏面主要陳列着《中國科舉文化展》,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近代的一種用設科舉考試的方法進行官員選拔的制度,肇始於隋朝,完備於唐朝,廢除於晚清。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分為童試(包括縣、州府試),鄉試(省級),會試(中央級)與殿試(皇帝親試)四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會學子們的艱辛歷程。展出的兩尊學子蠟象,正在仿造貢院的獨立居所內發憤攻讀。
                         尊聖義祠 尊聖義祠

德慶學宮仰聖園

            仰聖園孔子歷史文化長廊 仰聖園孔子歷史文化長廊
魁星閣後面是忠義祠仰聖園。仰聖園是仰慕先賢聖哲的樂園,也是孔子歷史文化長廊,廊長237m,曲折迂迴,古樸典雅。門廳刺繡孔子像兩旁是“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和“刪述六經垂憲萬世”的聯句,這副對聯不是上下聯相對,而是上下聯自對,即“德侔天地”對“道冠古今”;“刪述六經”對“垂憲萬世”。這種對句的特點叫自對求工,即上下聯各自對求得工整。上聯的意思是:道德相等於天地,學説、思想是古今最高的;下聯的意思是:孔子對《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進行全面的整理,對傳播和保全古文化功績偉大,萬世傳揚。 [1] 

德慶學宮文物價值

德慶學宮 德慶學宮
德慶學宮大成殿,對研究中國宋、元建築史有重要意義,是嶺南元代木構建築的瑰寶。殿脊灰塑,造型簡樸。殿內樑柱結構,明間四根木質金柱不到殿頂,以十二組斗拱承託平棋,起抬梁作用,呈“四柱不頂”之勢。左右兩側重檐下,均採用大丁栿結構,各省去中間兩柱,使殿內減柱四根,獨樹一幟,為國內孤例。下檐斗拱七鋪作單抄三下昂,其出跳總長達122分,居全國唐、宋同類鬥共之冠德慶學宮大成殿是中國宋元木構建築不可多得的珍品,對研究南方宋元木構建築和藝術有重要價值。 [8] 

德慶學宮文化活動

開筆禮
“開筆禮”儀式 “開筆禮”儀式
2019年6月2日,在德慶縣德慶學宮舉行的“開筆禮”儀式上,老師在輔導學童書寫“人”字。近年來,廣東德慶縣以推動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為着力點,利用豐富的歷史古蹟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自然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讓遊客感受嶺南特色的華夏文明傳承之路。 [3] 
紀律教育學習月
在德慶學宮內,封開縣紀檢幹部用傳統書法書寫廉政格言警句,潤物 在德慶學宮內,封開縣紀檢幹部用傳統書法書寫廉政格言警句,潤物
2020年,封開縣紀委監委將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與主題黨日結合起來,組織機關黨員幹部赴德慶學宮和德慶縣黨校,接受儒家廉政思想的薰陶洗禮和全面從嚴治黨思想教育。通過現場感受儒家先賢廉政思想文化、重温入黨誓詞、實地參觀全面從嚴治黨教育基地、觀看違紀違法案警示教育片等“體驗式”學習,進一步提升委機關黨員幹部初心使命和廉潔意識,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始終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衞士。

德慶學宮保護措施

1962年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8] 
德慶學宮 德慶學宮
1996年11月20日,德慶學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德慶學宮地理位置

德慶學宮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德城鎮朝陽西路50-1號。
參考資料
  • 1.    陸琦. 廣東德慶學宮[J]. 廣東園林, 2019, v.41;No.189(02):108-112.
  • 2.    徐偉堅. 略論德慶學宮的保護與德慶儒學的形成發展[J]. 大觀週刊, 2012, 000(034):31-31.
  • 3.    【紀檢人鏡頭】 封開:“體驗式”學習 紮實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  .肇慶市清風網.2020-08-31[引用日期2021-09-18]
  • 4.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廣東印記 第2冊》: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77-78
  • 5.    王鶴鳴,王澄,梁紅.中國寺廟通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222
  • 6.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西江流域: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7:176
  • 7.    周沙塵.中國旅遊分類詞典:重慶出版社,1997:886
  • 8.    肇慶文物志編纂委員會.肇慶文物志:廣東省新聞出版局,1996:67
  • 9.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9-29]
  • 10.    王河.中國嶺南建築文化源流: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