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微骨折手術

鎖定
微骨折手術是常用於修復膝關節軟骨病損的技術。醫生利用關節透鏡將軟骨受損部位移除,接下來在骨頭上鑽幾個洞,使骨髓細胞與血液會凝結,成為平滑且堅固的修復組織,代替軟骨的作用。
中文名
微骨折手術
專科分類
外科、骨科
特    點
方法簡單,操作方便
適用領域
用於修復膝關節軟骨病損

微骨折手術簡介

微骨折術方法簡單,操作方便,是治療膝關節全層軟骨損傷的一種安全有效方法,不管是急性或慢性軟骨損傷.均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和減輕疼痛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微骨折手術的恢復情況和患者自身的修復能力直接相關,年輕患者通常恢復較好,而年齡越大則恢復的越慢。微骨折手術修復膝關節軟骨缺損在低年齡(45歲以下),低體重(體重指數低)患者中療效顯著,而對高齡肥胖患者療效不佳。手術後患者要用支架行走6到8周,4到6個月不能進行任何運動,真正痊癒則需要6到12個月,有的甚至時間更長。

微骨折手術手術原理

慢性的軟骨損傷無法自我修復。不過,嚴重外傷或者某些手術帶來的骨骼軟骨損傷,由於可以深及軟骨下面的骨骼,人體骨髓的多功能間葉幹細胞就可從損傷處滲出,從而有可能生成由纖維組織、纖維軟骨或者類透明軟骨構成的替代性組織,修復損傷。這一類手術包括如Pridie drilling、spongialization、abrasion或者微骨折手術。
人體骨骼軟骨是透明軟骨(hyaline cartilage),因此微骨折並不能真正修復受損的軟骨本身,只是提供了性質類似的替代品。

微骨折手術手術過程

微骨折手術是一種利用關節鏡做的微創手術。通過關節鏡,醫生首先清除關節中已經鈣化的軟骨,然後在軟骨有缺損的位置,在軟骨下方的骨頭上鑽出小孔,令一部分骨髓和血液從孔中滲出,形成血液凝塊。這種血液凝塊中含有幹細胞,可以從中分化出形成軟骨的細胞。人體自身會將微骨折的部位當作肌體損傷來應對,手術因而可以為患者提供新的替代性的軟骨。

微骨折手術術後康復

手術後生成的血液凝塊非常脆弱,需要小心保護。大約8到15周之後凝塊會轉化為纖維組織,在手術後四個月通常會轉化為纖維軟骨,可以開始復健過程。
目前的研究表明,對於45歲或以下的患者,微骨折手術的成功率約有75%到80%,甚至在職業運動員中也是如此。依靠物理治療的幫助,患者通常可以在4個月後回到賽場(或進行其他激烈運動)。不過這只是最佳狀況,是否能夠達到還要看軟骨受損的程度以及關節的情況。
微骨折手術本身是比較小的手術,不需要住院,只會造成較小的不適。真正困難的部分是手術之後,患者在康復過程中要面臨的種種限制。對於許多患者來説這都是最大的挑戰。為了讓軟骨表面得到最好的重新生長的條件,病人需要非常耐心和合作。他們往往需要拄拐4-6周甚至更久;有時還需要戴上固定護具,具體情況同樣取決於損傷的情況。患者最好每天能有6-8小時使用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連續被動運動)機,幫助軟骨生長。
這種手術的主要貢獻者理查德-斯泰德曼(Richard Steadman)醫生認為關節的天然結構和患者嚴格遵守“康復紀律”對於康復的影響同樣顯著。

微骨折手術手術效果

微骨折手術生成的替代性的組織的質量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人種、年齡、軟骨損傷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手術的技術——包括軟骨下的骨骼平台如何處理,以及手術後的復健計劃等等。
這種手術對於較年長的患者、體重過重的患者以及軟骨缺損超過2.5釐米的患者效果較差。此外,有較高的風險在手術後1到2年之後,隨着纖維軟骨的磨損,症狀會復發,迫使患者再次接受關節軟骨的修復。這種狀況並不總會發生,不過由此微骨折手術被認為只是一種過渡手段。
研究顯示微骨折技術並不能完全填補軟骨損傷,因為生成的是纖維軟骨而非透明軟骨。纖維軟骨的機械強度沒有透明軟骨高,比透明軟骨更密實,因而在反覆的日常活動壓力下比透明軟骨更容易破碎。
替代方案
由於理論上認為微骨折手術後的軟骨生長取決於患者骨髓中幹細胞的數量,一些人認為提高幹細胞的數量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的機會。一些醫生正在研究替代性的治療方案,將自體間葉幹細胞移植到受損軟骨部位來進行治療,這樣可以不必損壞軟骨下的骨骼。
一種名為CCI(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procedures,軟骨細胞培植術)的以細胞技術為基礎的關節軟骨修復治療方法試圖為修復軟骨提供完全的透明軟骨組織。2008年2月,CCI的研究者發表的論文宣稱這種方法對於膝關節軟骨損傷可以提供更好的結構修復效果。根據這份論文,治療後一年,這種治療方法下生成的組織比微骨折手術的質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