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微生物菌羣

鎖定
光合菌類、乳酸菌類、酵母菌類等三大菌羣的多屬多種微生物組成。通過發酵工藝將上述好氧及厭氧微生物混合培養,各微生物在其生長過程中產生有用物質及其分泌物,形成相互生長的基質和原料,通過相互共生、增殖關係形成一個結構穩定、功能廣泛的具有多種多樣微生物羣落的生物菌羣。
中文名
微生物菌羣
外文名
Microorganisms

目錄

微生物菌羣應用

可廣泛應用於農業(種植)、畜牧(養殖)、水產、環保等領域。在日本,有益微生物菌羣系列產品已應用至工業、建築、汽車、醫療保健、美容及日常生活各個領域。所有這些功效,皆源於有益微生物菌羣所具備的強大抗氧化能力。
直接稀釋法
根據使用目的,將有益微生物菌羣原液按一定比例用水直接稀釋,用於作物葉面噴施、農田澆灌、畜禽飲用、環境除臭等等(稀釋比例請參照各領域應用方法)。注意:稀釋用水最好是井水,如使用自來水,應放置一晝夜使氯氣散發後使用(下同)。
製作活性液
將原露與等量糖蜜(可用紅糖代替,下同),按10-50倍不同比例用水稀釋並攪均勻後(糖蜜或紅糖要先用熱水溶化,下同),置於密封容器內厭氧發酵(環境温度20-35℃)。發酵過程中因產氣而容器鼓脹,要及時放氣。待pH降至3.5左右,並有醇香發酵酸味,表明發酵成功。活性液可與原露一樣稀釋後使用,但應在兩週內用完。
製作有益微生物菌羣發酵飼料
每100份固體飼料(畜禽飼料、水產飼料等)使用有益微生物菌羣原液0.1-0.3份,加等量糖蜜或紅糖,用20-30份水稀釋後均勻拌入固體飼料中,裝入塑料袋或容器中密封發酵(温度20℃以上),待出現酒麴醇香氣味,即發酵成功。注意:水份含量掌握在一捏成團、一觸即散。水份過多易腐敗,過少發酵不充分。密閉保存。可應用於畜禽及水產養殖。
用米糠、麥麩、秸杆粉等原料,按以上方法制作固體發酵物。
製作堆肥
牛糞、豬糞等牲畜糞便摻入秸杆、稻殼、鋸木屑等吸水材料後,按此方法可發酵製作堆肥。以牛糞為例:牛糞1000kg,秸稈粉或稻殼、木屑100kg,與牛糞混合均勻;原露2-3kg,糖蜜2-3kg,水20-30%(視乾濕度增減水量),將原液與糖蜜溶於水,均勻噴灑在牛糞混合料上,邊噴邊翻,堆成高40cm、寬約100cm的糞堆後,覆蓋上塑料膜,用草簾等適當遮光,中間適當翻堆一兩次,等糞堆表面出現白色菌絲並有酒麴香味,即發酵成功。其他材料(豆粕、菜籽餅、酒糟等)亦可按此方法制作EM堆肥 [1] 
製作EM防蟲液
將原露、糖蜜、食醋、白酒(30°以上)、清水按1:1:1:1:10的比例備料。將EM原露與糖蜜攪勻、裝入容器蓋緊,發酵2-3天,產氣鼓脹後,開蓋放氣,加入與EM原露等量的食醋與白酒,攪勻蓋緊,再發酵兩週左右。其間,因產氣而容器鼓脹時,要及時放氣並立即蓋緊,到氣體不再產生、能聞到酸甜酯香味時,表明發酵成功。保持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通常可保存6個月。
微生物菌羣防蟲液能增強植物新陳代謝,強化葉片保護膜的角質層,防止病原菌進入,其酯成分在草食害蟲體內不分解,產生生理障礙致死,對線蟲等多種害蟲有顯著效果。但應及早使用,貴在防,蟲害大面積發生時用效果甚微。
使用時的標準稀釋倍數為1000-500,霧狀噴施,葉片正反兩面都應噴到。

微生物菌羣與人體健康

正常微生物菌羣對人體的健康起重要作用,可以説是我們保持健康,增強體質,益壽延年及防禦疾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維持人體組織器官的正常結構和功能
腸道菌羣是人體內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腸粘膜有巨大的表面與微生物接觸,既是保護機體抵抗微生物的屏障,又是微生物選擇侵入機體的入口。腸道微生物在數量、位置和代謝活性上的變動,可以改變腸粘膜的表面組成與功能。研究無菌動物對了解正常微生物菌羣的作用是有用。缺少正常腸道菌羣的無菌動物常表現為:盲腸明顯增大,小腸壁變薄,重量減輕;腸組織水分比正常動物少10%;粘膜固有層少15%,並缺乏細胞;粘膜總面積比正常動物少33%,因此吸收面積也減少。這些無菌動物特有的組織結構,在輸入正常菌羣后二週即行消失,其結構功能變為與正常動物相似。因此,由此可知,細菌對腸道的正常發育是必不可少的 [2] 
抵禦、拮抗外襲菌羣的作用
首先,各種正常菌羣在人體皮膚粘膜表面特定部位粘附和繁殖,形成一層自然的菌膜,是非特異性的局部保護膜,可抵禦致病菌的侵襲。其次,正常微生物菌羣的存在與人體免疫系統的完善是密切相關的。實驗證明無菌動物抗感染能力遠比正常動物低。無菌動物淋巴系統衰退,淋巴組織縮小,免疫活性細胞減少,對細菌感染的敏感性比一般動物高得多。如枯草桿菌對一般動物是無害的,對無菌動物則是有害的。霍亂弧菌(霍亂的病原菌)和志賀氏痢疾桿菌(細菌痢疾的病原菌)是難於感染一般動物的,但這些微生物易感染無菌動物。正常菌羣的生態平衡對清除外襲菌方面有很大作用。實驗表示,在腸道安全無菌情況下,由外界輸入的致病菌可迅速增殖;而在有正常菌羣存在腸道中,由於競爭優勢,使得致病菌增殖速度明顯下降,存活於腸道內的致病菌數量只有無菌動物的0.01-1%。正常菌羣對外襲菌的持抗作用可歸納如下:①競爭營養物質和生存空間;②降低pH值;③產生抗菌物質,如乳桿菌產生過氧化氫,嗜酸乳桿菌產生乳酸鹽,有的細菌產生低分子肽,腸道內的厭氧菌產生未分解的揮發性脂肪酸,戊酮,異丁酸,丁酸及醋酸都有很大抗菌力。
產生生理活性物質
腸道微生物菌羣對人體具有重大影響,它們可以完成多種代謝反應。如分解食物中的氨基酸,由酪氨酸生成酪胺能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產生的組胺具有刺激胃酸分泌的功能。由色氨酸衍生的吲哚和糞臭素使大便有令人厭惡的氣味。正常微生物菌羣能向人體提供營養物質,如維生素B1、B2、B12、K、生物素、葉酸,氨基酸等。它們和人體結成了休慼與共的互生關係。初生嬰兒的腸道中無微生物,在嬰兒的血液中缺少由微生物供給的維生素K,血液就不易凝結,一旦出血就會暢流不止,新生兒在三天以後微生物在腸道中才繁殖起來。為了使初生嬰兒度過危險期,醫生往往給新生兒注射維生素K。實驗證明,無菌動物即使很好的餵養,仍然十分嬌弱,而且必須給它們服用維生素和氨基酸才勉強地活下去。此外,正常菌羣還影響人體對糖、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的吸收,也能改變人體消化酶的活性,糞便內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與轉化酶的活性在無菌動物比正常動物顯著地高 [3]  。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新幾內亞人食物的96.4%是白薯(地瓜),該食物缺乏蛋白質,但在他們的腸道中有種產氣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aerogeries)能進行固氮作用。這些細菌是這些人羣腸道菌羣的恆定成員。有足夠的氮素被固定下來,通過腸壁進入血液。因此,新幾內亞人就能依賴營養成分不全的食物為生。當然,人體某些正常菌(如大腸桿菌)產生的脂多糖(即內毒素)對人本身是有害的。
由此得出結論:雖然正常菌羣能引起一些有害的效應,但人體卻能從正常微生物菌羣中獲得巨大益處。正常菌羣對人體發揮起有益或有害的生理作用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微生物、人體和環境必須保持動態的生態平衡,三者保持生態平衡,正常微生物菌羣才能有益於人體的健康,否則將導致疾病。
參考資料
  • 1.    席北斗, 孟偉, 劉鴻亮,等. 三階段控温堆肥過程中接種複合微生物菌羣的變化規律研究[J]. 環境科學, 2003, 24(2):152-155.
  • 2.    高權新, 吳天星, 王進波. 腸道微生物與寄主的共生關係研究進展[J]. 動物營養學報, 2010, 22(3):519-526.
  • 3.    劉藝端, 餘凱凡, 朱偉雲. 食物主要成分與動物腸道微生物組成及其代謝的關係[J]. 世界華人消化雜誌, 2016(5):70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