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微散文

鎖定
微散文,是以微博為載體,以互聯網為傳播平台,受微博體例字數限制,立意於以微見大或以微見細等,有文學性意趣的散文創作。凡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入140字的感情抒懷言志雜議的一種相對獨立而完整的微文體。
中文名
微散文
外文名
essay
屬    性
文學體裁
特    點
言簡意賅
代表人物
南派三叔

目錄

微散文概念

其記錄心情故事,抒發真實情感,詩情畫意,富於韻味。真情實感的要求,比一般文學作品要求高。(盛子潮語)是具有感情真摯,倡導向善,詩情畫意,富有韻味特色的性情文字,是文學愛好者入門的一個很好的創作手段。(鄭曉林語) [1-2] 

微散文起源

“陽光在三月噴薄而出,西塘於微露的晨曦中醒來,古樸的青石板開始鐫上一葉又一葉的印跡,深深淺淺地嵌入歲月和年輪······”這是一篇散文,特別之處是它以為微博的方式出現。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微博成為網民們表達意願、分享心情的重要渠道。當微博如火如荼地盛行網絡世界時,其衍生的微散文也悄然出現。 [2] 

微散文發展

舉辦首個微散文大賽
2012年3月5日,由浙江省嘉善縣聯合新浪浙江共同主辦的全國首屆“善文化微散文”大賽啓動以來,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海外的眾多網友。廣大散文愛好者積極以發微博的形式投稿,參與熱情高漲,反響熱烈。大賽截止到3月25日,新浪微博上關於“善文化微散文”的信息近40000條,共收到原創作品1200餘篇。
此次的“善文化微散文”大賽與以往的各類徵集大賽有所不同。這是一場由嘉善縣推出,為弘揚傳統美德,深入挖掘嘉善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打造以“善文化”為核心的地方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核心價值觀,打響“善文化”品牌的全國首屆“善文化微散文”創作大賽系列活動。該活動不僅強調了“善”這一觀念的整體貫穿,更是要求將“善”與微散文這一新的載體相結合,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
“善文化微散文”活動自開展以來,在網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既有洪峯曉航盛可以龍仁青等知名作家的積極參與,也有普通網友的熱切響應。上至60多歲老人,下至一年級學生,其中還包括耕讀教育學校和藏區希望小學的孩子。活動在江浙一帶乃至全國各地掀起了一陣微散文熱潮,影響力輻射東亞乃至歐洲。一位遠在巴塞羅那的參賽者,連日來積極投稿,還有日本朋友幫忙翻譯參賽作品。
鄭曉林、袁明華、盛子潮、夏烈4位評委評審,共評出55篇優秀微散文作品。 [3-4] 
出版首本微散文繪本
2012年9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由夏烈主編的《生命的常數:善文化唯美繪本》,這是一冊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的繪本。文字部分由首屆全國“善文化微散文”大賽獲獎作品以及麥家伊能靜張悦然七堇年畢飛宇等人的微博構成,插畫部分則由知名青年漫畫家慕容引刀領銜。 [5] 

微散文具體示例

南派三叔:解語花從噩夢中醒過來,看到病房外明媚的陽光和滿目的綠色。北京最生機勃勃的季節會令人產生一種錯覺,讓人會短短的在這美景下面醉了一醉,忘記很多東西。秀秀在他牀邊上削着蘋果,用小刀切着吃着,看到他醒來,便用刀切了一小塊,遞到了他的嘴邊。--《盜墓筆記》他們在幹什麼集(2012年3月4日) [1] 
鄭曉林:#善文化微散文# 元代大畫家吳鎮,善畫梅花,其墓就在嘉善縣城。走進梅花庵,見有八角墓躺在一片綠草中,春雨滋潤,悽清靜穆卻有生氣;園中遍植的梅花雖然謝了,但疏離的樹枝在空中舒展,透出孤傲和挺立。我仰視梅花亭,一滴晶瑩的雨點落下,打在眼鏡上,散成了一朵梅花,我與古人在這一刻心心相印。(2012年3月6日) [1] 
盛子潮:#微眼看嘉善#又一次來到西塘,一個雨夜,擰一把濕漉漉的記憶,在屋檐下把它晾乾,幾年前一場朋友聚會的情景竟是如此清晰:是這條小河,木桌,石凳,從沿河的店家叫幾個小菜,當然要有炒螺絲,臭豆腐和西塘醃菜,於是喝酒,於是放歌------此刻在雨中的我,徘徊在記憶中的小巷小弄,拾撿着散落在古鎮的一個個故事片斷。(2012年3月4日) [1] 
袁明華:朋友,當鋼筋水泥叢林中的穿行無法把控時,你是否想過逃離?昨晚夢中,我又一次追隨湯姆克魯斯駕着發現者3走向了西塘,萬安橋下清亮的波影裏,一層一層的漣漪,極柔緩地蕩擊石坎,漾入石罅,喚醒我兒時西塘街頭販賣黃姜時的聲聲吆喝,吆喝聲中,天空飄落一道當下生活的符咒,我能用錢買它嗎?(2012年5日) [1] 
夏烈:人的生命是列車中的客。醒時,透過車窗看沿途的風景,從日出到月明,聽風聲和雨聲,看生長暨衰落;睡時,則縮回上下鋪,夢再高也有天花板,夢再低貼着軲轆轉。同行的客是緣也是劫,就那麼些人,走再遠交往再多不過頭號車廂到末號車廂,膚色大抵是黑白黃。説是想超越,於是在車肚裏跑,卻總跑不過列車。(2012年3月8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