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復活節遊行

鎖定
《復活節遊行》是由理查德·耶茨所編寫的,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孩提時代的薩拉和愛米莉便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女孩。在愛米莉眼中,理智的姐姐總是高高在上,她嫉妒姐姐與爸爸(爸爸因為離婚而離開了她們)的關係,也嫉妒姐姐後來看似美滿的婚姻。愛米莉為自己選擇了一條並不那麼安全亦異於傳統的道路,所有的風流情事都無法真正滿足她,雖然聯繫姐妹的紐帶一直存在,但是她們之間的距離卻是越來越遠
中文名
復活節遊行
作    者
理查德·耶茨(美國)
譯    者
孫仲旭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1月1日
頁    數
235 頁
定    價
20.00
開    本
大32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2749201
紙 張
膠版紙

復活節遊行內容簡介

“格蘭姆斯家的兩姐妹都不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回過頭看,總是讓人覺得問題始自她們父母的離婚。”
孩提時代的薩拉和愛米莉便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女孩。在愛米莉眼中,理智的姐姐總是高高在上,她嫉妒姐姐與爸爸(爸爸因為離婚而離開了她們)的關係,也嫉妒姐姐後來看似美滿的婚姻。愛米莉為自己選擇了一條並不那麼安全也異於傳統的道路,所有的風流情事都無法真正滿足她。雖然聯繫姐妹的紐帶一直存在,但是她們之間的距離卻是越來越遠……
* * *
二十世紀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泰晤士報》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美國小説家之一。
——《週日電訊》
自福樓拜以來,鮮少有人像此書作者一樣對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婦女表達出那麼深切的同情。
——庫爾特·馮內古特
故事真實而感人,悲傷而優美。耶茨就像是温柔化了的厄普代克,用不那麼咄咄逼人的語言詮釋了美國郊區的現實。
——TIME OUT
美國最好的戰後小説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為他身處的時代貢獻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説,也給今天有幸一讀的讀者帶來了樂趣。
——《獨立報》
充滿活力、引人入勝……每個字詞都低調地營造出一種幻覺,彷彿故事完全是自己在發展……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
——《時代週刊》
《復活節遊行》是我今年讀過的最好的當代小説。
——朱利安·巴恩斯
這是理查德·耶茨最好的小説。從開篇直至結尾……我愛這本書。
——瓊‧迪迪安

復活節遊行作者簡介

年輕時的理查德·耶茨 年輕時的理查德·耶茨
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1926年2月3日-1992年11月7日),美國小説家,被文學史長期不公正對待的大師,被遺忘的最優秀的美國作家。
耶茨出生於紐約州揚克斯市,一生落魄不堪,煙鬼兼酒鬼,一生共著有長篇小説7部,短篇小説集2部。1961年,其極富盛名的處女作《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發表,引起轟動,與《第22條軍規》、《看電影的人》一同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其首部短篇小説集《十一種孤獨》(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於次年出版,被評論界譽為“紐約的《都柏林人》”。
耶茨的作品曾獲《紐約時報書評》,《君子》,《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好評,有四本小説入選“每月一書俱樂部”。他後來接連創作了長篇小説《擾亂和平》(Disturbing the Peace,1975)、《復活節遊行》(The Easter Parade,1976)、《好學校》(A Good School,1978)、《年輕的心在哭泣》(Young Hearts Crying,1984)、《冷泉港》(Cold Spring Harbor,1986)等。
耶茨有“作家中的作家”以及“焦慮時代的偉大作家”之稱,藝術風格影響了雷蒙德愠孓、安德烈·杜波依斯等文學大家。美國很多作家都對耶茨讚譽有加,如著名黑色幽默作家科爾特·馮內古特。
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 (1961)
十一種孤獨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 (1962) (stories)
A Special Providence (1969)
擾亂和平 Disturbing the Peace (1975)
復活節遊行 The Easter Parade (1976)
好學校 A Good School (1978)
Liars in Love (1981) (stories)
年輕的心在哭泣 Young Hearts Crying (1984)
春寒料峭的港口 Cold Spring Harbor (1986)
理查德·耶茨短篇小説自選集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Richard Yates (2001)
Children Playing Before a Statue of Hercules (2005) (the short story "Oh Joseph, I'm So Tired" appears in this anthology edited by David Sed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