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復活的軍團

(2004年金鐵木執導的6集歷史紀錄片)

鎖定
《復活的軍團》是由金鐵木執導的6集歷史紀錄片。以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考古和歷史研究成果為依託,借鑑故事片的表現形式,層層揭示秦軍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的歷史真相。
該片於2004年春節期間在中央電視台首播。2004年9月,獲得第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電視紀錄片獎及最佳編導獎 [1] 
中文名
復活的軍團
外文名
An Army Reborn
類    型
歷史、戰爭
發行公司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導    演
金鐵木
編    劇
金鐵木
製片人
廖燁
集    數
6 集
在線播放平台
央視網 [2]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首播時間
2004年
每集長度
30 分鐘
主要獎項
第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電視紀錄片獎
第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電視紀錄片最佳編導獎

復活的軍團劇情簡介

復活的軍團
復活的軍團(5張)
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軍隊第一次統一了中國大地,也創建了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復活的軍團》以兵馬俑為考古證據,並加以歷史研宄作為依託,借鑑故事片的表現方式,層層揭秘了在春秋戰國時期,秦軍何以能結束紛亂的年代,統一天下,成為最後的勝者 [2] 

復活的軍團分集劇情

1-5 6
    第1集 王者之師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公元前11世紀,周王朝以武力征服了天下,將土地分封給諸侯。西周滅亡之後,王室日趨衰落,周天子的這些屬國之間開始了長達500多年的戰爭。直到公元前230年,一支來自西北方的軍隊開始橫掃天下。在10年的時間裏,他們吞併了所有的國家,征服了所有的部落。就是這支軍隊,最終結束了500多年的戰亂,在中國第一次創建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秦帝國。


    第2集 血色青銅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兩千多年前,秦人的軍隊將中華文明推進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轉折點上,然而在史學家司馬遷的筆下,秦軍摧城伐地,殺人如麻。1974年,在秦始皇兵馬俑坑中發現了大量兵器,對這些兵器的研究,讓人們逐漸看到了秦軍鮮為人知的一面,司馬遷未曾記錄的那一面。從那些兵器一絲不苟的鑄造工藝上,能看出秦人將青銅的性能發揮到了極致。


    第3集 死生之地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公元前262年,秦軍攻陷了大片韓國領土,韓國地方長官不但不降,反而將土地送給了趙國。戰火在秦趙兩國之間就此被點燃。在趙國一個叫長平的地方,兩國集結了100多萬人的軍隊,一場大戰即將爆發。這是古代戰爭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將決定戰國時代的政治格局。


    第4集 關山飛渡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上,許多最偉大的軍事工程都出現在秦始皇的時代,而且集中在秦統一中國前後短短的十幾年當中。為何秦人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或許只有追隨秦始皇那支無敵軍隊的足跡才能找到答案。


    第5集 舉國之戰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這曾經是古代世界一支最為強悍的軍隊。慢慢地靠近這些雕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迎面而來。它們不再是陪葬品,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它們的神態暗示着每一個陶土面具的背後都曾擁有一個鮮活的靈魂和一段自己的人生。然而,史書中是不會記載這些普通士兵的,漫長的歲月抹掉了關於他們的所有記憶。


    第6集 與子同仇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秦始皇的兵馬俑有一個令人迷惑不解的現象,大量的士兵頭上帶着一種小圓帽,考古人員證實這是一種麻布做的頭巾,軍官模樣的戴着板狀的牛皮帽子,更多的士兵則把長髮盤在頭上挽成一個髮髻,無論士兵還是軍官,秦軍一律不戴頭盔,他們不僅不戴頭盔,身上穿的鎧甲也很簡潔,甲片減少到了最低限度。隱藏在這一奇怪現象背後的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1-5 6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2-3] 

復活的軍團幕後製作

為了拍攝《復活的軍團》,金鐵木曾在陝西的兵馬俑博物館住了十多天,收穫了大量關於兵馬俑和秦人的珍貴資料 [4]  ;又在國家圖書館裏泡了一年多時間,查找資料,習讀學術著作 [5] 
2001年3月,為了真實再現出當年秦軍的青銅兵器,金鐵木親自找到湖北鄂州市博物館的文物復原複製研究所請求幫助。工作人員幫助劇組完全按照當初秦人的技術標準製造了一批秦劍、鈹、矛、戈、戟等兵器,並派了人前往河北涿州影視基地扮演秦人實地拍攝冶煉、熔鑄過程。同時,金鐵木還在涿州請專家們幫助製做了四輛全仿真古代戰車 [6] 
繁瑣的前期工作基本準備就緒後,金鐵木帶領着他的攝製組首先開赴內蒙古的錫林浩特進行騎兵場面的外景拍攝,接着又返回涿州基地拍攝荊柯刺秦王等室內片斷,之後他們就前往西北的甘肅,正式開始了尋訪秦人故地的長途拍攝工作。從甘肅天水開始,攝製組先後走過了16個省區,一路上尋訪的幾乎都是偏遠難行的角落。最北端走到了距蒙古邊境只有30公里處秦人修築長城,同匈奴人交戰的地方;向南則到達了當年秦軍征服的最南端廣西 [7] 
為了還原秦軍騎兵的作戰場面,金鐵木拜訪了駐紮在內蒙古錫林浩特的中國最後一個騎兵營。秦人騎兵的外景部分在錫林浩特拍攝了一個多月,因為要尊重歷史的真實,所有戰士都必須無鞍鐙騎馬 [8] 

復活的軍團主創團隊

顧問
袁仲一李學勤、張仲立、吳永祺、白建剛、董亞魏
策劃
藝術指導
薛繼軍
製片人
廖燁
導演
副導演
李慧興、蔡學亮、陳曉琪、王新源
編劇
金鐵木
攝影
吳立曉
攝影助理
張豐偉、王智
美術
道具
竇振莊
服裝
張德仲
化妝
置景
李世國
照明
田繼昌、李繼剛
剪輯
李慧興
作曲
錄音
丁維芬
解説
製片主任
陳阿根
製片
劉振才、許培鏞、劉志雄
監製
任振華、薛繼軍
總監製
職員表參考資料 [9] 

復活的軍團幕後花絮

  1. 按照導演金鐵木的要求,騎兵營的戰士們在拍攝中必須全程無鞍鐙騎馬,僅僅一天時間,屁股就全破了 [8]  。從第二天開始,金鐵木就成了“人民公敵”,得了個“魔鬼”的綽號。
  2. 人們都認為站在戰車上的演員是最“舒坦”和風光的,金鐵木一次拍得興起,親自上陣扮演車兵。草原從遠處看是一馬平川,但實際上地面上到處都是石頭,草原上的烈馬又使高速奔馳的戰車難以駕馭,金鐵木的戰車就在下坡的時候撞上了一塊石頭。多虧來自康西草原的駕車人經驗豐富,才控制住了即將翻覆的戰車 [8] 
  3. 考古人員在兵馬俑坑發現了接近7米的長矛,這很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刺殺兵器。在拍攝秦軍方陣挺進戰場的時候,起初沒有戰士能夠扛得動長矛,這甚至讓金鐵木對古代兵器記錄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但經過一週訓練後,戰士們就能夠熟練操作長矛了 [8] 

復活的軍團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方
獲獎情況
2004-09-26
第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電視紀錄片獎 [1] 
《復活的軍團》
獲獎
第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電視紀錄片最佳編導獎 [1] 
金鐵木
獲獎

復活的軍團發行信息

《帝國軍團——秦軍秘史》 《帝國軍團——秦軍秘史》
2004年春節期間,《復活的軍團》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首播,取得了接近2%的收視率,其後應觀眾的要求在一年之內又重播數次。該片又通過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銷售到了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上的主流電視網絡陸續播出 [10]  。 2004年9月,導演金鐵木撰寫的《復活的軍團》配套圖書《帝國軍團——秦軍秘史》由中華書局出版。

復活的軍團作品評價

《復活的軍團》是中國紀錄片從傳統紀實模式走向客觀與主觀有機結合的新模式過程中湧現出來的代表之作。作品中對“情景再現”和電腦三維動畫的恰當運用使紀錄片展現出一種整體的“真實美”,它們不但沒有使觀眾在文本解讀上“誤入歧途”,反而幫助觀眾最大限度地接近歷史真實,並更好地理解之。《復活的軍團》重新定義了紀錄片的“紀實”與“真實”,在創作理念上是對紀錄片“紀錄”的一次深度拓展 [11]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王瑞林評)
在《復活的軍團》中,從“喜”這個典型人物切入,引出他所在的秦國和秦國的百萬大軍、兵役制度,以及軍隊的糧食供應問題。糧食問題在片中具有很重要的價值,值得肯定的是,編導並沒有採取平鋪直敍的方式,而是採取提出問題的方式,用探謎、設置懸念的手段承上啓下,以此完成片子的過渡。
《復活的軍團》在解説與採訪的銜接上也有欠順暢之處。比如在中國最早的已知戰地家信那一段故事中,創作者的解説和對專家的採訪,其內容是一樣的。如此處理只會告訴觀眾兩層含義:將觀眾的理解能力看得太低;用重複的內容拖延時間 [12] (《中國電視》餘輝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