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御城棋

鎖定
日本古代從德川時代開始,圍棋四大家(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的棋士們每年一度聚會於江户城(東京),在天皇或將軍面前對局,這就是“御城棋”(又叫天覽棋)制度。比賽規定:每年十一月六日報名, 由四大家協議,決定對局者之間的比賽標準,而且一般要在七段以上才有資格參加。
中文名
御城棋
時    代
德川時代
類    型
圍棋
起源國家
日本

御城棋背景介紹

因此,御城棋成了棋界最隆重的盛會。當時,由於四大家對外實行技術保密,平日輕易不與別家的棋士對弈,所以除了爭棋外,御城棋便成了公開較量的唯一場合。對參加御城棋的棋士來説,對局勝負不但關係到個人的前途,更關係到本門本派的榮譽,甚至與日後棋所寶座歸誰家所有有關。故對局者無不全力以赴,比賽緊張酷烈的程度絕非常人所能想象,也着實弈出了許多精彩絕倫的好棋來。
據《慶長日件錄》記載:第一次御城棋,對局者有本因坊、利玄、仙角、道碩四人。利玄就是鹿鹽利賢;仙角是本因坊老師仙也的兒子;道碩則是本因坊的徒弟,後來自立門户,成為安井家的開山祖師。這次比賽,本因坊算砂大概因心理壓力過大有些失常,結果一勝一負。
後來的棋聖本因坊秀策曾自1849年起,十三年間創造御城棋賽十九連勝的空前紀錄。

御城棋參加資格

御城棋平面圖 御城棋平面圖
御城棋每年十一月初六報名,十一月十七舉行。圍棋參賽者必須是本因坊家、井上家、安井家、林家四家家元、跡目,以及達到四家協議標準(一般是七段以上)的其他棋士。出席棋士按慣例有十枚銀幣、衣服、茶食等賞賜。在對局期間,對弈者禁止外出。

御城棋發展歷史

1608年(慶長13年),本因坊算砂和林利玄對弈於駿府德川家康御前,此後算砂遷居京都寂光寺,每年三月率領各位棋手拜見將軍,並進行對局。寬永三年(1626年),中村道碩繼承算砂的名人棋所身份後同安井算哲對弈於德川秀忠御前,一般認為這是御城棋的正式開始。
1855年(安政2年),由於安政大地震,御城棋停止了一年。1862年(文久2年),因為江户發生火災,御城棋暫停,其後再也未能恢復。1864年(元治元年),御城棋正式結束。
意義
在200多年間的日本圍棋歷史上,御城棋是棋四家交鋒的最重要舞台,其間出現過多次經典爭棋場面。御城棋制度促進了各家之間的瞭解,從而推動日本圍棋水平在競爭的基礎上不斷髮展。

御城棋御好棋

除了御城棋外,通常賽後都會安排御好棋,是一種“餘興棋”,由將軍或是其他大官自行指定,不過後來將軍與大官也大多不管此事,多由棋界元老安排,許多棋士想與勁敵對局,都會暗地裏疏通元老以達到對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