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從江香豬

鎖定
從江香豬,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2] 
從江香豬有“體型矮小、肉質香嫩、基因純合、純淨無污染”等特點。顯著特點是不同的生長時期都可以宰殺食用,哺乳仔豬及斷奶仔豬食用均無奶腥味或其它異味,煮沸後肉湯無渾濁,透明清澄,清甜,皮薄肉嫩,肉香鮮美,口感愜意性好,多汁有糯性,味醇香,無渣質感,肉味香濃,回味深長,食而不膩,有“一家煮肉四鄰香”,“頰齒餘香三日長”之稱,是從江香豬食用和其它豬種相比最顯著的特徵。 [2]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從江香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中文名
從江香豬
產地名稱
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
品質特點
體型矮小、肉質香嫩、基因純合
地理標誌
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農業部公告第1675號
批准時間
2011年11月22日

從江香豬產品特點

從江香豬體型外貌

從江香豬體型特別矮小,頭較直,額部皺紋淺而少,縱行呈倒八字型,無旋毛,眼睛周圍有一圈無毛眼暈。被毛黑色,稀疏有光澤,亦有少量尾端、四蹄、額心為白色。皮薄骨細,嘴圓而尖,吻端粉紅色或黑色,耳小而薄,略向兩側平伸或稍下垂。身軀短,背腰寬凹,腹大而圓,觸地,後軀較豐滿,四肢短細,前肢正直,後肢多卧系,奶頭5—6對(5對佔半數以上)。根據其體型分為兩類:一是體型較大,身軀較長,四肢粗短,頭大嘴稍粗,耳較大下垂。另一類型體格小,身軀短,背腰寬,腹大,頭小,嘴細,耳較小,稍豎起,四肢纖細。在數量上以小型居多,佔70%左右。 [3] 
從江香豬 從江香豬

從江香豬繁殖性能

從江香豬性成熟較早,公豬早於母豬,60日齡前出現爬跨行為。65—75日齡體重3—6千克開始射精,90日齡時生殖器官大小與成年公豬接近。170日齡,體重8.5—9千克用於配種。一次射精量25毫升左右,精子密度為2.5—3.8億/毫升,精子活率為95%以上。
母豬80—120日齡、體重8.5千克左右開始發情,發情週期約為19天,持續4—5天。第一胎妊娠期為113.28天,產後第一次發情為7—69天,初產活仔數7.1頭,經產母豬窩產活仔數8—10頭居多,最多達14頭。仔豬初生重0.35—0.61千克,雙月斷奶個體重3—6千克。 [3] 

從江香豬生長性能

從江香豬是在低水平飼養條件下形成的品種,體型矮小,生長髮育緩慢,從江香豬在從2—5月齡時,日增重逐漸提高,但到5—6月齡時日增重下降,在6月齡時體重只有29.68±6.43千克,表明從江香豬生長髮育緩慢。六月齡從江香豬的體高、體長、胸圍和腹圍數據表明從江香豬的體型矮小。從江香豬在4—5月齡增重最快,6月齡以後日增重和飼料報酬率下降,因此宜在6月齡左右屠宰。從江香豬的屠宰率為68.59%,皮佔12.46%,骨佔8.4%,膘厚4.56釐米,皮厚0.29釐米,眼肌面積10—13釐米,後腿佔胴體的27%一28%。 [4] 

從江香豬育肥肉質

從江香豬為肉脂兼用型豬,早熟易肥。在飼養條件較好的情況下,育肥至8個月齡時,體重可達40千克,日增重為230克。5—6個月齡平均日增重315.5克,飼料利用率較高。7—8個月齡後,日增重和飼料報酬均下降。因此,育肥期不宜過長,適於提早出欄。從江香豬的屠宰率為68.4%,胴體瘦肉率為46.5%,脂肪35%,皮佔12.46%,骨佔8.41%,膘厚4.5釐米,皮厚0.29釐米。1月齡香豬膘厚1.25釐米,花板油佔胴體重的26.42%,胴體瘦肉率為45.58%,脂肪率為25.37%;在哺乳期有較強的貯脂能力,燒烤乳豬脂多肉嫩。香豬肉色澤正常,大理石紋明顯,肉質細嫩,熟肉率為70.81%。8月齡香豬眼肌的化學成分為:蛋白19.79%,粗脂肪4.79%,粗灰分1.10%,每100克幹樣粗蛋白含量為81.41%,17種氨基酸含量為60.65—72.99克,其中谷氨酸為15.67—17.16%。從江香豬肉質細嫩,味香,湯清甜。哺乳仔豬及斷奶豬均無奶腥味或其他異味,這是從江香豬的重要特徵之一。 [5] 

從江香豬生活習性

從江香豬喜温畏寒,氣温低時在圈內相聚集而卧,活動減少。終年關養於陰暗潮濕的圈舍中,膽小怕人,但抗逆性強。 [5] 

從江香豬內在品質

從江香豬指標17種氨基酸總量(鮮品)15.05%,其中谷氨酸3.35%,天冬氨酸1.72%,亮氨酸1.50%,賴氨酸1.03% [2]  。香豬肉乾物質蛋白質81.4%,18種氨基酸總含量72.0%(其中谷氨酸17.1%),粗脂肪2.9%,2—3月齡豬肉的剪切力值為2.5千克,肌肉脂肪含量4.7%,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61.1%,營養價值高(數據測定在2006年5月,貴州大學張藝等人)。 [6] 

從江香豬安全要求

從江香豬符合《NY/T843-2004綠色食品肉及肉製品》標準的質量安全要求。 [2] 

從江香豬產地環境

從江香豬土壤地貌

從江香豬產區位於貴州高原苗嶺山脈向廣西盆地過渡的低山和中低山地帶,山地丘陵面積佔總面積98%,產區土壤為黃壤及黃棕壤,腐殖質層20—50釐米,土壤有機質含量9.31%,氮0.0182%,含磷0.0014%,含鉀0.0173%,pH值5—6。地勢高峻,壁巖聳立,溝谷縱橫,切割強烈,地形十分破碎,相對高差大,起伏大,地理特點是“上山入雲端,下山到河邊,兩山能對話,相會要半天”。 [7] 

從江香豬氣候水質

從江縣屬中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水熱條件較好,氣候温和。年平均氣温15—18℃,最高極端氣温為41.3℃,最低極端氣温為-19℃,無霜期年280—320天,年降雨量1100—1700毫米,平均濕度82%,年平均日照時數1284小時,是濕度較大、日照欠佳的地區。氣候特徵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全縣河流屬珠江流域,山谷、河流縱橫,水源豐富,水質清澈、純淨,沒有污染型企業。都柳江貫穿縣境。有源於香豬主產區的孖温河、平正河等河流在從江境內注入都柳江。 [7] 

從江香豬飼料生產

從江縣處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地帶,森林覆蓋率65%以上,草山草坡面積廣,牧草繁茂,飼料豐富。產區耕地少,佔總面積的5%—10%,梯田梯土分佈在溝谷中及坡膀上。主要種植水稻、糯谷、玉米、薯類為主,還有蕎麥、小米及紅稗等,飼料作物種類有水芋、芭蕉芋、紅薯藤以及天然野菜、浮萍、水草等。獨特的生態環境形成了從江香豬特殊的品質,是從江香豬最適宜的生長繁衍地域。 [7] 
由於從江香豬產區飼料糧食緊缺,其飼養必須使用野生植物資源。產區農户將一些肥嫩的野菜如鴨腳板、野芹菜、魚腥草、浮萍等切細,把一些較粗硬的野生植物,如獼猴桃葉、葛藤葉和懸鈎子葉等用碓舂爛後放入鍋或鼎罐中,加少許碎米、米糠和水用急火燉爛,涼後餵豬,豬喜食易消化。早晚飼餵兩餐,其它時間放牧自由採食,當地稱為“放牧豬”。這種傳統的特殊飼養方法為充分利用天然野生植物及其種子如錐粟、青岡子、茅粟等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1981年貴州省科學院調查,從江縣僅中草藥植物就有2000餘種,其中部分常用於飼養從江香豬,如夏枯草、車前草、魚腥草、鬼針草、千里光、野蘭花、虎杖、鈎藤、剪刀菜,馬蘭、蒲公英、一點紅等。據初步調查統計,天然青飼料有46科、140種,年產量2700萬千克以上。除上述草藥外,常用的有芭蕉、芭蕉玉、水芋、懸鈎子葉、獼猴桃葉、蕨菜、浮萍、野芹菜、鴨腳板、水青苔、水草、水花生,水案板、水浮蘆、水慈菇等,其它還有雞眼草、山螞蝗、山豆、餓螞蝗、小葉三點金草、野百合、野綠豆、鼠麴草、十字苔草、野葡萄等。從江香豬長期食入大量的野生青綠飼料、中草藥,這是其肉質香嫩的重要原因。 [8] 
從江香豬 從江香豬

從江香豬歷史淵源

從江香豬是經長期自然和人工選擇而成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原始豬種。據傳説,苗族同胞剛遷徙到這個荒蕪人煙的深山時,沒有糧食吃,男人上山打獵,捉得小野豬,女人們看到這些小野豬既可憐,又可愛,捨不得宰食,就摘野菜飼餵,逐漸地把野豬馴化成家豬,因其體小肉嫩,即乳豬或斷奶仔豬不加佐料也清香無奶腥味,故譽名為香豬,實際上並非有其它特殊的香味 [3]  。無論從江香豬的外貌特徵,還是生活習性均與野豬有相似之處,壯族同胞稱它為“姆汗”(竹鼠),苗族同胞稱它為“別玉”。
從江縣地處黔桂兩省九萬大山腹地,山高坡陡,道路崎嶇狹窄,土地零散,耕地較少,僅佔總面積的5%左右,受自然地理條件限制,長期處於“刀耕火種”年代,糧食產量低,長期不能自給,經濟落後,交通閉塞。在這種自然經濟條件下,體型小、耕料少、早熟易肥的豬種便被當地羣眾選留下來,加之當地只有孤寡老人才飼養種公豬的習俗及山路極為難行等原因,多自繁自養,子母交配,小公豬配種後便閹割育肥。長期高度近親繁殖形成了香豬基因的高度純合及近親交配不退化的特點。由於飼料糧的緊缺,全靠野菜加米糠:把一些肥嫩的野菜(鴨腳板、野芹菜、魚腥草、浮萍、蕨菜等)用刀切細,獼猴桃葉、葛藤葉、麻葉、懸鈎子葉、水芋、芭蕉芋等較粗硬的野菜用碓舂爛後放入鍋或鼎罐中,加少許碎米、米糠和水用急火燉爛,放温涼後餵豬,豬喜食易消化,這樣餵養的豬既沒有有毒化學物質的污染,也沒有某些生長激素的殘留。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飼養方法及長期人工選育的結果,形成了從江香豬特有的經濟類型。
據《黎平府志》記載自清朝、民國時期,從江香豬就以“孖城河香豬”(孖城河流經產區加鳩、宰便兩鄉鎮後進入都柳江)遠銷兩廣及港澳等地。 [8] 
1993年,從江縣人民政府制定了《從江縣香豬保種開發暫行辦法》對從江香豬劃定產區為保種區,加大對從江香豬資源保護力度。 [6] 

從江香豬生產情況

2002年,從江縣的香豬保種區存欄香豬34500多頭,種豬7350餘頭。 [3] 
2011年,從江香豬飼養量50萬頭,年產量1600噸。 [7] 

從江香豬產品榮譽

1980年,從江香豬被列為中國八大地方豬種之一。 [5] 
1993年,從江香豬被農業部列為二級保護畜種。 [5] 
1995年,在北京首屆“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暨宣傳活動會上,從江縣被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 [6] 
1999年,從江香豬獲“1999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特優產品”稱號。 [5] 
2004年11月,從江縣申請“從江香豬”為原產地標記產品,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符合《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頒發了註冊證。 [6]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從江香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從江香豬肉 從江香豬肉

從江香豬地理標誌

從江香豬地域保護範圍

從江香豬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是貴州省從江縣全境的21個鄉鎮,包括從江縣的宰便、加鳩、加勉、光輝、加榜、剛邊、秀塘、東朗等主產區域8個鄉鎮,以及從江縣的下江、停洞、丙妹、翠裏、鬥裏、西山、雍裏、高增、谷坪、往洞、貫洞、洛香、慶雲等分佈區域13個鄉鎮。地理座標位於東經108°05′—109°12′,北緯25°16′—26°05′。北與貴州省榕江縣為鄰,西與貴州省荔波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相連,南抵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縣界,東與貴州省黎平縣、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相接。縣境內東西長94千米,南北寬77.5千米,保護總面積為3244平方千米。 [2] 

從江香豬質量技術要求

1.品種要求
從江香豬品種符合《NY/T808—2004香豬》的規定。體軀短,矮小,豐圓,肥腴;頭大小適中,面直,額部皺紋縱行,淺而少,耳略小而薄,幼年時呈荷葉狀略向前豎,成年後呈垂耳;背腰微凹,腹較大,四肢短細,後肢多卧系;全身無旋毛,被毛多為黑色,少量毛色呈“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特徵。皮較稀疏有光澤,吻突呈粉紅色或藍黑色。眼周有淡粉紅色眼圈。奶頭5—6對,性成熟早。成年公豬體重24—37千克,體長61—93釐米;成年母豬體重38—46千克,體長97—106釐米;經產母豬窩產仔數8—10頭。在地理保護地域內實施本品種選育,自繁自養,嚴禁外來豬種血緣雜交。
2.飼養管理
從江香豬採取規模飼養、小區飼養和分散飼養等方式,主要以散養為主。飼養管理符合《DB5226/T05.2—2009從江香豬養殖技術規程》有關規定。 [2] 
營養標準
從江香豬是長期在低水平飼養條件下形成的地方品種,具有早熟易肥,日增重緩慢,耐粗飼的特點,因此,飼糧營養水平不宜太高,否則易至母豬過肥、情期受胎率低、產仔數少、初生重低等情況發生。種豬保持中等體況即可獲得較好的繁殖水平。日飼餵優質青飼料1—2千克。
初配月齡
從江香豬性成熟早,母豬90日齡左右開始發情,公豬15—20日齡開始有爬跨行為,30日齡左右有精液排出,此時不宜配種,否則影響繁殖力及導致難產情況發生。待3—4個情期後,6月齡母豬體重達20—30千克,公豬體重15—20千克時開始配種。
種公豬的管理
從江香豬性成熟早,性慾旺盛,15—20日齡可爬跨,30日齡有精液。因此應儘早將後備公母仔豬分開並將後備公豬單圈飼養,種公豬舍應隔種母豬舍稍遠一些,種公豬舍四周牆壁不得低於1.6米且牆壁和豬舍門光滑。一是避免後備母豬早孕和種公豬的提早利用,影響繁殖力。二是避免後備種公豬相互爬跨及種公豬聞到發情母豬氣味爬牆壁產生自淫而報廢。
接產
從江香豬
從江香豬(5張)
從江香豬膽小易驚,母性好,護仔力強,表現出極強的防衞性,在使用產牀時母豬不易安靜,需小心慎重,極少發生難產,除個別難產母豬需手術外無需助產。母豬產仔時對靠近的接產人員有攻擊性。接產人員在不驚動母豬的條件下,在稍遠處靜靜觀望,當仔豬產出後用木棍將仔豬刨過一邊,輕輕撿起,用柔軟的毛巾將仔豬擦乾,放入保暖箱,接產完畢後,待仔豬能自由行動後輕輕放回母豬旁,讓其吃初乳並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香豬仔豬寄養
從江香豬奶頭多為5對,初產仔數7頭左右,而經產母豬產仔數大多在10頭以上,最多達16頭。在羣體結構合理的豬場要做好仔豬的寄養工作,提高仔豬成活率。由於香豬的母性好,對寄入的仔豬雖沒有攻擊性,但仔豬對母豬氣味的識別性較強,餓死也不願吃寄養母豬的乳汁,而且驚叫不安,到處亂跑。因此在寄入前將寄入母豬的仔豬檢出與寄入仔豬一起放入保温紙箱,混羣1小時左右後再一起放回哺乳。寄養時,如兩窩產仔時間相差1—2天,將寄出一窩內選最強壯的1—2頭寄入。如產仔時間相差較長(需寄養一窩早生5—6天)則將寄出一窩內體質最弱的一頭寄入。
黃白痢防治
仔豬黃白痢是哺乳仔豬的常見病、多發病。從江香豬黃白痢的防治與其它種豬沒有什麼不同,但從江香豬多在2月齡左右屠宰食用,鑑於藥物殘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從江香豬黃白痢的防治以預防為主,二月齡內的仔豬除留種和用於育肥的豬隻外均不注射任何疫苗,儘量不使用抗生素。
一是在產前做好母豬大腸桿菌疫苗預防接種,調整母豬營養結構、多喂青綠多汁飼料以防乳汁過濃引起下痢。
二是仔豬提早補料,仔豬在生後15—20天用哺乳仔豬料進行單獨補飼,在每50千克飼料中加入酵母片20片,以補充此時仔豬從母乳獲得的營養不足,增強仔豬消化道功能,減少下痢情況發生。
三是預防性投藥:
(1)母豬在產前、產後3天內使用大蒜酊(白酒浸泡大蒜)50—100毫升或大蒜一頭搗爛拌入飼料飼餵母豬,每日2—3次。
(2)使用中成藥過奶安飼餵母豬,每次一包,每日1—2次。
四是治療:
(1)在下痢仔豬的圈舍內撒上一些紅土和木炭,讓仔豬自由啃食。
(2)用白龍散(白頭翁二份、龍膽末一份)給仔豬內服。
(3)周齡內的仔豬使用止痢精透皮劑1毫升塗於仔豬肩背部,一次即愈。在上述方法無效的情況下使用抗生素氟苯尼考,恩諾沙星之類的抗生素治療,並做好獸藥使用記錄,在休藥期內不得用於食品加工和宰殺食用。 [9] 

從江香豬專用標誌使用

本規定地域範圍內的從江香豬生產經營者,符合本特定生產方式和產品質量要求,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從江香豬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從江縣畜牧獸醫協會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從江香豬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2]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167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19-12-04]
  • 2.    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告 第1675號 產品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引用日期2019-12-04]
  • 3.    楊秀江.從江香豬: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02
  • 4.    周金星,王珏,金光明.貴州從江香豬及開發前景: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02
  • 5.    從江香豬:廣西農業科學,2002
  • 6.    諶洪光.陳正林.香豬(從江香豬)的保護和利用:中國地方豬種保護與利用第十屆年會論文集,2013
  • 7.    從江香豬  .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查詢系統[引用日期2019-12-04]
  • 8.    申學林.從江香豬品質與人文自然因素淺析:貴州農業科學,2005
  • 9.    陳正林,楊秀江.從江香豬飼養管理的技術要點:中國畜禽種業,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