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徘徊歧路

鎖定
徘徊歧路,漢語成語,拼音:pái huái qí lù,意思是在岔道上走來走去;比喻猶豫觀望,主意不定。出自《觀朝雨》。
中文名
徘徊歧路
拼    音
pái huái qí lù
近義詞
徘徊不定
注    音
ㄆㄞˊ ㄏㄨㄞˊ ㄑㄧˊ ㄌㄨˋ
出    處
《觀朝雨》

徘徊歧路釋義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歧路:岔路。比喻猶豫觀望,主意不定。 [1] 

徘徊歧路出處

南朝·齊·謝眺《觀朝雨》:“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 [1] 

徘徊歧路例句

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 [1] 
清 紀昀 《閲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丁御史 芷溪 言:曩在 天津,遇上元,有少年觀燈夜歸,遇少婦甚妍麗,徘徊歧路,若有所待,衣香髻影,楚楚動人。” [2] 
毛澤東 《南京政府向何處去》:“第三部分是一些徘徊歧路,動向不明的人們。” [3] 

徘徊歧路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猶豫不決。

徘徊歧路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武則天控制政權後,改國號周,自己當女皇。大將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他為擴大影響,號召天下人們起來推翻武則天,請當時文學家駱賓王寫《為徐敬業討武瞾檄》:“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