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得榮學羌

鎖定
得榮學羌,四川省得榮縣民間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得榮學羌是一種自娛性的民間歌舞表演形式,流傳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得榮縣子庚鄉、子實、阿村村境內。得榮學羌主要使用得榮方言表演,以得榮鍋莊韻調為基本音樂,以得榮鍋莊舞步為基本舞步。得榮學羌舞蹈動作的主要特點是剛勁有力、古樸大方,跺腳與踏腳動作相結合,形成學羌舞獨特的韻味。
2008年6月14日,得榮學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序號:Ⅲ-66。 [1-2] 
中文名
得榮學羌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14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遺產編號
Ⅲ-66
申報地區
四川省得榮縣

得榮學羌歷史淵源

得榮學羌 得榮學羌
得榮的原始藏族居民是公元7世紀吐蕃藏王松贊干布統一雪域高原,從西藏阿里、江孜、貢布等地來的吐蕃人和公元1451-1509年間雲南納西王斯郎繞登向康南各地軍事擴張時隨軍納西人三部分構成。 [3] 
關於得榮學羌的起源大致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得榮學羌是從雲南香格里拉一帶流傳而來的,當地人聲稱為“納西”時代的舞蹈。據《滇雲歷年傳》記載,晚明納西人極盛一時,曾一度統治中甸、巴塘、理塘一帶地區。 [4] 
還有一種説法是學羌舞是當年的得榮藝人為歡迎文成公主進藏而編創的,並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融合了藏族與納西族文化發展成為了民間自娛性的歌舞。 [3] 
得榮藏族源流是由當地土著,西藏人和納西族三大氏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得榮藏民迄今保留着土著先民的語言、服飾、飲食等古老習俗,同時也保留有納西族的許多習俗。 [3] 
民國28年(1939年)西康省成立,得榮屬西康省第五行政監察區。
1950年,西康省撤銷,得榮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駐地松麥。
1992年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巴塘縣白松、茨巫、貢波3鄉劃歸得榮,並將政府駐地松麥鄉撤鄉建鎮,得榮學羌也隨之改變地域。 [3] 
得榮縣成立了一支以學羌隊為主,規模60人的文化藝術協會,會員年齡在20至50歲之間。 [5] 

得榮學羌舞蹈特色

得榮學羌表演形式

得榮學羌 得榮學羌
學羌作為一種民俗性舞蹈,與民眾的民俗活動是緊密相連的,凡節日、集會,村村寨寨男女老幼歡聚一堂,跳起學羌以示和睦、吉祥、祝福。歌舞時,人們點燃熊熊的篝火,以篝火為中心圍成圓圈,邊唱邊跳,唱詞多以情歌為主。 [3] 
動作以腿的彈和跳為特點,歌詞較多的是反映男女青年間的愛情。南路鍋莊表演時分男女兩隊圍圈,輪唱輪舞。舞蹈時相互牽手或扶腰,低首俯身,舞姿低矮,上身動作較小,主要動作集中在腿部的踏地和靠腿。
在跳到情緒熱烈時,還要加進“跳火堆”的遊戲,由幾人組成一橫排,或跳過篝火,或互相追逐着往前踏地而舞,或互相踏撞,推倒對方,直至盡興,學羌這一舞蹈形式也與當地民眾的遊戲嬉耍等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 [3] 

得榮學羌音樂特點

學羌曲調結構較為複雜,常有起式、連接、主段、結束段之分。音程起伏很大,旋律明快而古樸,以五聲調式音階為主。旋律結尾處多以不穩定的角音為主,每段曲子旋律結束後,伴以舞者的踏點而填補空白,給不穩定的餘音造成穩定的結尾,使學羌這一旋律單一的舞曲充滿生機活力。 [3]  [5] 

得榮學羌演奏特點

學羌舞剛勁有力而古樸大方,其動作特點在於腳下的踏跺組合。舞蹈中常見的進式踏點,下步有力,踏腳輕脆,當舞者俯身而變化踏點後,又顯得柔韌、灑脱,從而創造出學羌舞的獨特韻味。 [3] 

得榮學羌服裝特徵

男舞者頭戴狐皮帽,穿藏式男襯衣,外套藏袍,穿彩褲,系紅綢腰帶,佩珊瑚項鍊,腰後插男用藏刀,着藏靴。女舞者頭上盤髮辮,戴銀耳環,穿綵綢或白綢藏式女襯衣,外套無袖大襟女藏袍,系氆氌圍腰,佩嘎烏,着女式藏靴。 [4] 

得榮學羌傳承保護

得榮學羌傳承價值

學羌以口耳相傳、言傳身教的方式傳承。該舞蹈起源於民間,流傳於民間,無論其唱詞、韻調、舞步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其間藴涵着得榮人民代代相傳的精神信仰、價值取向,具有獨特的人文學意義。 [4] 
得榮學羌充滿了地方色彩,洋溢着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淳樸的生活氣息,是歷史文化、民俗學、舞蹈學等方面研究的重要資料。 [2] 

得榮學羌傳承現狀

隨着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跳學羌的藝人日益減少,面臨傳承乏人的狀況,亟待搶救保護。 [2] 

得榮學羌傳承人物

格瑪次仁,男,藏族,1930年7月生,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得榮學羌”代表性傳承人,四川省得榮縣申報。 [6] 

得榮學羌保護措施

得榮學羌 得榮學羌
從1980年開始,格瑪次仁在瓦卡鎮子實村、瓦卡村組建了業餘學羌隊,有很多他指點的年輕人,這裏既包括他的3個子女,也有來自鄰村的學羌愛好者。 [5] 
2003年,得榮縣人民政府一次性投入80萬元,在收集、整理、編排、紀錄、分類、編目的基礎上用文字、錄像、錄音、數字化多媒體等手段對學羌進行系統化的保存,同時進行大力的宣傳和普及。 [5] 
自從2008年,得榮縣文化旅遊和廣播影視體育局每年向格瑪次仁補助8000元用於發展非遺項目傳承與保護,鼓勵他為傳承得榮學羌傳統文化作出新的貢獻。 [5]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得榮縣文化館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榮學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7]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保護單位得榮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10] 

得榮學羌社會影響

得榮學羌重要活動

得榮學羌 得榮學羌
2013年,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專題演出的原生態民族歌舞巡演,由青羊區與對口援建的甘孜州得榮縣聯合舉辦,得榮學羌是其中的節目之一。 [8] 
2016年8月,第九屆康巴藝術節在康定舉辦,《得榮學羌》等20個節目參加了開幕式的文藝演出。 [9] 
2014年,甘孜藏族自治州舉辦春節聯歡晚會,得榮學羌代表性舞蹈《情舞學羌》參與其中。 [5] 

得榮學羌榮譽表彰

2003年,在援藏幹部的努力下,單珍羅布帶領40人的學羌隊參加了第四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節,獲得優秀表演獎。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