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覺哉

鎖定
1949年8月生於上海,籍貫寧波鎮海,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先後在中共上海市靜安區委員會宣傳部理論教育科、上海社會科學院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情報(信息)研究所國外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從事理論研究工作。 [1] 
中文名
徐覺哉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49年8月
畢業院校
華東師範大學
職    稱
研究員

徐覺哉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社會主義學説史、社會主義思潮和流派。 [1] 

徐覺哉基本介紹

歷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領導小組成員,信息所所長助理,國外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運史專業碩士點負責人,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組特聘專家,《國外社會科學前沿》常務副主編,《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主編、《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鑑》主編。兼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客座教授,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常務理事、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全國社會主義思想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理事,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法國魯昂大學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 [1] 

徐覺哉主要研究成果

《“世界公民”的足跡》(1983年)、《解放前馬恩列斯部分著作印行情況》(1983)、《列寧的足跡》(1984年)、《馬克思恩格斯手稿紀事》(1984年)、《如何看待當今西方社會的階級結構:“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提出四種模式》(1985年)、《歐美學術界關於劃分階級的幾種標準》(1985年)、《馬克思、邊際主義和當代資本主義》(1987年)、《韋伯的社會政治思想述評》(1987年)、《社會主義流派政治思想述評》(合作、1988年)、《對修正主義問題的再思考》(1988年)、《秘聞曝光錄:蘇聯歷史錯案紀實》(合作、1989年)、《恩格斯的足跡》(1990年)、《鮮為人知的中共“一大”參加者》(1991年)、《社會主義政治學説史》(合作、1992年)、《西方馬克思主義辭典》(合作、1992年)、《“現實社會主義”論綱》(1992年)、《作為世界歷史進程的社會主義》(1995年)、《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名著提要(下卷)》(主編、1997年)、《社會主義流派史》(1999年第1版、2007年修訂版)、《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穩定》(副主編、1997年)、《十月革命:歷史創舉還是社會悲劇》(1999年)、《市場社會主義的來龍去脈》(1999年)、《西方關於當代資本主義若干問題的爭論》(2000年)、《世界上一些老黨、大黨衰敗的八點教訓》(2001年)、《當代社會民主黨及其“第三條道路”》(2001年)、《西方學者對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解讀》(2002年)、《國外政黨執政方式初探》(2003年)、《社會發展規律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的表現》(2004年)、《對修正主義問題的再思考》(2004年)、《目標與運動:兼論伯恩施坦的“修正主義公式”》(2005年)、《迴應社會主義實踐的理論創新》(2005年)、《歐洲空想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觀》(2005年)、《馬克思研究在日本》(2006年)、《國外執政黨主流意識形態的演變》(2006年)、《關於伯恩施坦幾個觀點的評析》(2007年)、《對伯恩施坦主義的重新解讀》(2008年)、《國外學者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08年)、《世界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徐覺哉研究員訪談》(2008年)、《對<共產黨宣言>的幾點解讀》(2009年)、《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04—2011)》主編、《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鑑(2011—2018)》主編、《海外中共研究著作要覽》(主編、2012年)、《恩格斯晚年的觀察與思考》(2012年)、《社會形態演進規律之探索:思想史片斷的梳理》(2012年)、《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合作、2015年)、《恩格斯畫傳》(2015年)、《恩格斯晚年給我們留下了什麼理論遺產》(2015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語境下的資本文明問題》(2016年)、《崛起後帶來的一種全新思維和範式:中國道路對人類文明的意義》(2016年)、《近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潮的多元譜系》(2018年)、《放眼世界: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報告(2011—2017)》(2018年)、《近代中國社會主義傳播史圖譜》(2019年)、《關於“消滅私有制”的斷想》(2019年)、《“第二小提琴手”拉出新時代主題曲:論與時俱進的恩格斯晚年思想》(2020年)等,多次榮獲各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 
參考資料
  • 1.    徐覺哉  .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