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華江

(中華民國空軍少將)

鎖定
徐華江(原名徐吉驤),字叔敬,1917年出生,黑龍江富錦縣人,1935年,徐吉驤進入中國陸軍軍官學校第11期學習,1938年在航空學校7期畢業。 [1]  在抗日戰爭中擊落多架日軍戰機,曾榮獲國民政府頒發的寶鼎、雲麾、忠勤、幹元、勝利、復興等勳章,以及星序、宣威、彤弓、雄鷺、翔豹、忠貞等獎章2010年9月1日,徐吉驤在台灣去世,享年93歲。 [1] 
本    名
徐吉驤
叔敬
所處時代
中華民國
出生地
吉林省永吉市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2010年
主要作品
天馬蹄痕:我的戰鬥日記
主要成就
空軍少將

徐華江人物經歷

徐華江,字叔敬,1917年出生,黑龍江富錦縣人。
1935年,徐吉驤進入中國陸軍軍官學校第11期學習。受訓一年後,轉入中央航校第7期學習飛行。1936年3月3日開學,未即畢業,抗戰爆發了,徐吉驤隨學校西遷,先後在武漢、柳州、昆明等地繼續學業,於1938年2月26日正式畢業。
1938年底,中國空軍當局將部隊輪流集中至蘭州接受蘇聯援華飛機,並接受蘇聯軍事顧問的訓練。徐吉驤隨所在的中國空軍第5大隊第17中隊來到蘭州,受訓結束後,暫留蘭州協助防空。
蘭州是甘肅省的省會,為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北有黃河,南有皋蘭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戰爆發後,蘇聯援華戰略物資大多集中於此,然後分送前線。特別是滇越、滇緬國際援華運輸線被日軍切斷後,經蘭州的這條西北國際援華運輸線對中國的抗戰變得尤為重要。當時,中國空軍駐防蘭州的部隊,除徐吉驤所在的第17中隊外,還有第15中隊,以及蘇聯援華志援飛行隊的1箇中隊。
日軍早將蘭州的中國空軍視為眼中釘,欲以拔除,但多次小規模的襲擊都未達到目的。1939年1月底,日軍從漢口調來陸軍第一飛行團。2月7日,日軍下達攻擊蘭州我空軍基地的任務,並確定作戰時間為2月11日,以紀念日本的“紀元節”(即公元前660年2月11日,日本第一位皇帝——神武天皇登基之日)。因受天氣影響,攻擊時間順延至12日。
2月12日中午12點,蘭州第一軍區司令部接到防空司令部電話,稱日機29架過海源向西飛行,遂令第17中隊和蘇聯志願隊的1箇中隊共計25架飛機於12點15分,分批起飛警戒。
第一批到達的日機是第12戰隊的9架轟炸機,由於領航判斷失誤,他們全部向北偏航,將蘭州東北約100公里外的祖歷河誤認為是蘭州以南的洮河,將靖遠縣城(靖遠也有機場)誤認為是蘭州,而將54枚50公斤重的炸彈全部投下。
第二批到達的是第60、第98戰隊的20架轟炸機,他們則找到了蘭州,並開始向市區投彈。12點55分,正在蘭州機場上空巡航的第17中隊發現市區濃煙滾滾,8架日機中,7架正在投彈,1架在高空擔任照相任務。
徐吉驤作為第17中隊中隊長岑澤鎏的第3號僚機(在中隊長座機之左側後方),緊隨帶隊機向日機羣撲去。這是徐吉驤自航校畢業後首次作戰,毫無經驗的他在戰機還未進入有效射程之前,就開動4挺機槍向日機射擊。由於注意力過於集中,他只顧追擊前方的7架日機,以致座機遭到1架落單日機的射擊,好不容易以半滾方式脱離了險境,安全返回基地。
下午1點40分,另12架日機由西面進入蘭州機場,第17中隊副隊長馬國廉率3機向其攻擊。但高度過低,攻擊一次後,日機已遠遁,雖追至六盤山附近,因油量不足而返航。
這次空戰,我方未抓住機會擊落日機,全體參戰飛行員無不憋着一口氣,發誓下次一定要擊落日機。
2月20日,日陸軍第一飛行團第98戰隊的8架轟炸機在服部武士大佐率領下,首先從運城起飛,目標為蘭州的西古城機場。不久,第60戰隊的12架轟炸機、第12戰隊的9架轟炸機分別由田中友道大佐和河島慶吾少佐率領,從運城出發,經靖寧從西北方向繞行,於下午2點50分前後飛抵蘭州上空。
早在1點50分,我空軍第一軍區司令部就先後接到防空司令部關於日機向蘭州進襲的情報,遂令駐防蘭州各機場的中蘇空軍部隊做好戰鬥準備。
2點07分,徐吉驤所在的第17中隊的9架戰機奉令起飛,與先期起飛的14架蘇聯志願隊飛行員駕駛的戰鬥機匯合,升高至4000米,在蘭州機場上空嚴陣以待。第15中隊則負責西古城基地的防空。2點50分,第17中隊率先發現第一批日機9架,高度約3000米,當即向日機羣發動俯衝攻擊,蘇聯志願隊的飛機也緊跟着發動攻擊。這是一場在局部空域以多打少的戰鬥。日空軍第98戰隊的飛機不斷被我機擊落,很快就隊形散亂,四處逃竄。我機豈肯放過這殲敵的大好機會,立即分頭追擊。3點05分,第二批日機12架(第60戰隊)乘我機與第一批日機空戰時竄入蘭州,投彈後即遁去,逃脱了我軍的打擊。10分鐘後,第12戰隊的9架轟炸機侵入蘭州,又遭到中蘇飛機的攔截。
是役,我第17中隊隊長岑澤鎏、副隊長馬國廉、隊員郭耀南各擊落日機1架,隊員陳桂民與人合擊落日機1架,再加上蘇聯志願隊飛行員擊落的4架飛機,以及白塔山高射炮陣地擊落的1架飛機,共擊落日機9架。我方僅損失蘇聯志願隊飛機1架,而返航的日機全部中彈,最多者中54發。
3天后,日軍再次實施報復行動。這一次,日軍改變策略,以上次遭受重創的第98戰隊對蘭州以東約260公里的平涼進行轟炸,然後再轟炸寶雞。其目的是誘使我駐防蘭州的空軍部隊提前起飛戰機,待燃油耗盡時,第12、第60戰隊再予以突襲。
下午2點53分,由河島慶吾少佐指揮的第12戰隊8架轟炸機到達蘭州。旋即,佐賴育三上尉率領的第60戰隊12架轟炸機也由黃河鐵橋方向進入蘭州市區。這一次,日機羣遭到中國空軍第15、第17中隊,以及蘇聯志願隊共31架E-15、E-16戰機的包圍和攻擊。日機羣見勢不妙,將炸彈亂丟一氣,立即回逃。在空戰中,徐吉驤抓住機會,緊盯1架落單的轟炸機,不斷向其發動攻擊。由於座機上的4挺機槍中有2挺的拉線已被敵彈擊斷,無法使用,還有1挺機槍卡殼,他只能用唯一的1挺機槍射擊,一直打到甘肅會寧上空。眼見這架日機的油箱被打穿,漏油甚至還飛濺到他駕駛的飛機上,徐吉驤認定這架被擊傷的日機已不可能返回基地,才放心返航。
是役,我空軍共擊落日機6架。
2月20日和23日的蘭州空戰,我空軍一共擊落日機15架,這是自武漢、廣州失陷後,中國軍隊在戰場上取得的最大的兩次勝利。在兩次蘭州空戰中,先後有蘇聯志願隊的13名飛行員榮獲中國政府頒發的1星至2星星序獎章。中方飛行員獲此榮譽的有12人,其中,包括徐吉驤。
日本空軍在蘭州連續遭到慘敗後,被迫暫停了對蘭州的空襲。
3月,徐吉驤隨部隊回到成都的原駐防地。
奉調第4大隊轉戰重慶
1940年5月,日軍發起針對我大後方的“101號作戰”,企圖單純依靠陸海軍的航空力量,以無區別的“政略轟炸”,摧毀我軍民的抗戰意志。
此時的徐吉驤,早已奉命調入中國空軍第4大隊第23中隊,擔任重慶的防空任務。
5月30日,日機27架空襲重慶。中國空軍第4大隊第21、22、23中隊,以及從成都趕來增援的第18中隊出動7架E-15戰鬥機、8架霍克Ⅲ戰鬥機、3架霍克75戰鬥機,共計18架戰機升空攔截。日機見我機防備嚴密,便在合川、涪陵、廣陽壩一帶投彈,未敢進入我空軍佈防的市區上空。徐吉驤駕駛編號為7129的E-15戰鬥機,參加了這次攔截作戰。
7月8日,日機90架分3批,強行突破我空軍的防線,對重慶市區進行轟炸。中國空軍共起飛24架戰機升空迎戰,我機在高度不及日機羣且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仍向日機發動猛烈攻擊,重創日機3架。徐吉驤駕駛編號為2306的E-15戰鬥機,參加了這次空戰。
7月10日,日機99架分3批空襲重慶。臨近重慶時,見渝空雲層較厚,不敢貿然進入,遂向江津、永川、銅梁等地竄擾。是日,我空軍共出動E-15、E-16、霍克Ⅲ戰機22架,嚴密佈防於重慶市區上空。日機見無隙可乘,只好慌亂投彈,然後東返。徐吉驤駕駛編號為2303號的E-15戰鬥機,參加了這次成功的攔截作戰。
7月16日,日機54架分兩批襲渝,中國空軍第4大隊第21、22、23、24中隊出動31架戰機迎戰。是役,我空軍擊落日機3架,其餘日機受傷累累,狼狽東遁。中國空軍第4大隊第21中隊飛行員丁壽康陣亡,柳哲生、武振華、曾培復、陳鎮和、嚴桂華等人駕駛的飛機都有不同程度的中彈,足見當時空戰之激烈。徐吉驤駕駛編號為2328的E-15戰鬥機參加了這次空戰。
7月31日,日本陸軍航空隊36架飛機、海軍航空隊81架飛機,分別從山西運城和武漢出發,空襲重慶。此外,還有多架偵察機相繼飛渝,監視我機行動。下午2點20分,敵我雙方的飛機在重慶市區上空相遇,當即發生激烈空戰。此次,我方參戰飛機達到38架,上百架飛機在重慶主城上空展開混戰,這在抗戰時期的重慶空戰中還不多見。空戰中,有數架日機被我機擊中後冒出濃煙。事後,新聞報紙稱當場擊落日機5架。而我方王元龍、陳少成陣亡,黎良、温炎、高又新、武振華駕駛的飛機各中1彈。此次參戰,徐吉驤仍然駕駛編號為2328的E-15戰鬥機。
之後,中國空軍又多次升空展開對日機的攔截作戰。在保衞重慶的空戰中,最讓徐吉驤難忘的是發生在1940年9月13日的璧山空戰。
那一天,日軍為了對付頑強抵抗的中國空軍,首次將研發的最新式戰鬥機——零式11型投入到戰場。由於日軍的零式戰鬥機在技術、性能等方面遠優於我空軍使用的蘇制飛機,致使我空軍遭遇了自抗戰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被擊毀飛機13架、損傷11架;人員傷9人、陣亡10人。
在這次空戰中,徐吉驤駕駛編號為2310的E-15戰鬥機,被1架零式戰鬥機追擊,無論採取何種戰術動作,都沒有辦法擺脱其“咬尾”。日機的子彈打在他的機身上鐺鐺作響,機翼張線也被打斷捲了起來。由於中彈,發動機的潤滑油在高速飛行中不斷向外噴射,並濺灑到座艙的擋風玻璃上。徐吉驤只得探身出艙觀察方向,但飛行眼鏡也被噴濺了油污,他乾脆摘掉了眼鏡。日機仍在追擊。這時,潤滑油漏光了,機首的螺旋槳停止了轉動,飛機空中停車。但經驗豐富的徐吉驤並未驚慌,他冷靜地控制住飛機,讓其滑翔,最終迫降於一片水田中。由於速度太快,飛機迫降時翻了個跟頭才停下來。所幸的是,徐吉驤只是額頭和兩腿被炮彈碎片劃傷,並無大礙。等到攻擊他的日機離開後,他才從飛機殘骸中鑽出來,上演了令圍觀村民嘖嘖稱奇的一幕。
“9.13”空戰後,中國空軍被迫作出決定,將所有飛機撤往川西。
徐吉驤與他的戰機 徐吉驤與他的戰機
開啓復仇之旅
1943年10月8日,由中美空軍組成的中美空軍混合團正式成立,徐吉驤出任第3大隊第7中隊上尉中隊長,駐防桂林。這時的中國空軍已今非昔比,全部換裝美國的新型戰機。戰友們個個摩拳擦掌,要奪回中國上空的制空權,向日寇討還其欠下的累累血債。
1944年初,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作戰部門決定策劃一個“奇襲日軍在海南島空軍基地”的計劃。最終,美軍選擇日軍在海南島的瓊山(海口)機場為打擊目標。
3月4日上午9點40分,中美空軍混合團第3大隊的第7、8中隊出動P-40N戰鬥機16架、美軍十四航空隊第23戰鬥機大隊出動P-40N戰鬥機8架,掩護中美空軍混合團第1大隊的6架B-25轟炸機,從桂林的3個機場起飛,先向北飛,造成攻擊北面目標的假象。機羣在預定目標上空匯合後,突然掉頭向南,以6架B-25轟炸機居大編隊中前方,在右側擔任掩護任務的是徐吉驤率領的7中隊8架戰鬥機;在左側擔任掩護任務的是8中隊的8架戰鬥機。後方則是第14航空隊的8架戰鬥機,每機攜帶火箭彈6枚。
為了達到奇襲的目的,我機羣起飛後,一律將無線電處於靜默狀態,直至攻擊前為止。同時,為了防範敵人在雷州半島和潿洲島設立的雷達發現,機羣出海後即以50米的超低空高度緊貼海面飛行。當我機羣距離目標機場上空還有15分鐘飛行時間時,各戰鬥機紛紛拋下附油箱,做好戰鬥準備。中午12點25分,我機羣編隊出現在海口敵軍機場上空。日軍毫無防備,就連在機場上空進行飛行訓練的日本戰鬥機也沒有意識到,一股復仇的烈火正向他們逼近。
第8中隊首先對停放在機場上的日機發動攻擊,接下來,6架B-25轟炸機對機場進行轟炸。徐吉驤率領的第7中隊的飛機,由南向北,對準機場進行掃射。這時,1架零式戰鬥機從他面前掠過,他豈能放過這一大好機會,牢牢地將這架日機瞄準,6槍齊射。被擊中的日機很快冒着煙,墜地爆炸。
是役,中美空軍在空戰中擊落日軍戰鬥機10架、轟炸機1架,在地面摧毀日戰鬥機18架、轟炸機2架,並炸燬多處建築物。其中,徐吉驤在空中擊落日機1架,地面擊毀日機2架。此外,他還對機場上的水塔和營房等設施進行了攻擊。
這一天,徐吉驤終於擊落了1架零式戰鬥機。自1940年“9.13”空戰被零式戰鬥機擊落4年後,他終於回報一箭之仇。
1944年4月,徐吉驤又隨中美空軍混合團移防梁山(今重慶市梁平縣)。他所在大隊除擔任重慶地區防空任務外,還以湖北的老河口、恩施,以及陝西的安康為前進機場,掩護轟炸機部隊,或單獨執行空襲敵機機場、交通運輸線、敵軍陣地,支援陸軍作戰等任務。
關於徐吉驤在抗戰中擊落了多少架日機,迄今仍有爭議。但經查證,有據可查的應有3架,另擊傷多架,這其中不包括在地面上擊毀傷日機的數量。他曾榮獲國民政府頒發的寶鼎、雲麾、忠勤、幹元、勝利、復興等勳章,以及星序、宣威、彤弓、雄鷺、翔豹、忠貞等獎章。
在國共內戰期間,徐吉驤升任國民黨空軍第4大隊大隊長,後去台灣,曾任飛行教官、參謀等職。1973年,以少將軍銜退役。退役後,徐吉驤積極為《中國的空軍》雜誌撰稿,向後人講述當年抗戰的艱辛過程。兩岸開放通商往來後,徐吉驤多次造訪大陸,參加北京航空聯誼會、南京航空聯誼會、抗戰航空烈士紀念碑落成儀式等活動,將其長期保存的有關對日空戰的資料、文物捐獻給國內相關研究單位、組織和個人。
2010年9月1日,徐吉驤在台灣去世,享年93歲。 [3-4] 

徐華江捐贈文物

由台灣退役將軍徐華江捐贈的15件抗日戰爭珍貴歷史文物和資料,被南京抗日航空紀念館收藏。
徐華江曾在抗日戰爭中擊落過6架日本侵略者飛機。他捐贈的這批文物中包括1943年11月卡拉奇空軍基地美國空軍戰鬥隊飛行員指導手冊一份(絕密),封面有“作戰計劃室主任徐華江”印章一枚;中美混合聯隊空軍飛行員軍用絲巾一條(印有南亞多國地圖);蘭州空戰勝利紀念銀盃一座(刻有“功蓋戚俞”隸書四字及“中國農民銀行、中央銀行、中國銀行、平市官錢局贈”字樣);飛機識別盤1個(記錄當時各種飛機的型號和數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