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翔

(同濟大學教授)

鎖定
徐翔(1983-),江西人。同濟大學教授、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兼任學院大數據與計算傳播研究中心主任。
先後在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取得本科、碩士、博士學位。2009年博士畢業,擔任助理研究員;2011年晉升副研究員。2017年晉升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網絡傳播、社交媒體和文本數據挖掘、計算傳播學。出版學術專著3部、學術合著4部;參與編著四部。在權威期刊、核心期刊發表科研論文數十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7篇。相關調研報告曾獲中央政治局委員批示或其他政府獎項。《新華文摘(網絡版)》、《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紅旗文摘》、《黨政幹部參考》等全文或摘要轉載多篇。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文明網等重要網站全文轉載多篇次。
擔任國家社科基金匿名評審專家,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上海市新聞獎評委,上海市藝術科學規劃項目通訊評審專家等。
現任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新聞傳播教育史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委員會理事、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新聞傳播專業委員會理事,曾任北京市文藝學會副秘書長等。
任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管理評論》、《新聞與傳播評論》等新聞傳播學、管理學領域多學科、跨學科的SSCI、CSSCI期刊評審專家。 [5] 
[2-3] 
中文名
徐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83年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職    務
副院長 [1] 
職    稱
教授

徐翔主持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上海市社科規劃項目、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項目、上海市決策諮詢重點項目、上海市軟科學項目等省部級課題6項。如“社交網絡互動中用户‘信息窄化’機理分析:基於微博的數據挖掘”(國家自科基金項目,71804126)、“中國文化對外社交媒體傳播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CXW050)、“首都媒體‘社交化’發展研究”(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13ZHC023)、“中國城市國際社交媒體傳播效果優化研究”(上海市社科規劃項目,2014FXW001)等。此外,還主持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研究重點課題(2017-A-058)、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財政扶持基金項目(2014020072)等相關的省部級項目。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社交網絡‘情緒設置’效果與模型研究”(20160647)一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其他課題近十項。 [5] 

徐翔社會職務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委員。 [4] 

徐翔部分論著成果

主要從事網絡信息傳播結構與調控機理研究。提出和分析了網絡平台“社會迴音室”“從意見領袖到意見典範”“社交網絡意見領袖標準化”“用户影響力圈層”“網絡巴爾幹化與中心化的統一”“沉默輿論”“從議程設置到情緒設置”“媒介情緒偏向”等理論模式與問題。出版學術專著3部、合著4部,主編以書代刊連續出版物1部。以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新聞界》、《傳播與社會學刊》、《新聞大學》、《現代傳播》、《新聞記者》、《新聞界》、《新聞與寫作》、《全球傳媒學刊》、《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社版)》、《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社會科學》、《南京社會科學》、《探索與爭鳴》、《北京社會科學》、《文藝理論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發表論文70多篇。其中CSSCI檢索論文48篇、TSSCI論文2篇、CSSCI來源集刊論文6篇,除上述外另被北大源檢索19篇、《中國社會科學報》刊發3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8篇,《新華文摘(網絡版)》全文轉載6篇。論文獲《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社版)》“2021 年高影響力論文”(十篇入選論文之一)。《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摘要轉載1篇,《紅旗文摘》、《黨政幹部參考》摘要轉載2篇,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國家權威網站全文轉載近10篇。相關調研報告曾獲中央政治局委員批示或其他政府獎項。 [6] 
一、已出版著作:
1.《計算、智能與傳播(第一輯)》,主編。同濟大學出版社,2020年。
2.《計算、智能與傳播:智能時代的信息與溝通》,主編。同濟大學出版社,2024年。
3.《中國文化國際社交媒體傳播研究——基於社交媒體挖掘與數據分析》(專著),同濟大學出版社,2019年。
4.《文化創意產業對提升城市人居環境質量的分析研究》(專著),同濟大學出版社,2017年。
二、已發表論文:
5. 徐翔. 新浪社會新聞傳播中的“情緒偏好”效應與特徵研究——基於新浪社會新聞的網絡挖掘與實證分析[J]. 國際新聞界,2017,39(4):76-94. 學科2大頂刊之一。獲得第四屆“新聞傳播學學會獎”,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頒發.在知網“情緒傳播”主題全部論文中被引頻次居第9位(截止2023年8月).CSSCI。
6. 徐翔. 異化的“去中心”:審視電子烏托邦[J]. 南京社會科學,2010,(10):120-126.《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1年第1期全文轉載.獲得“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獎”,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等頒發. CSSCI。
7. 徐翔. 社交媒體傳播中的“影響力圈層”效應——基於媒體樣本的實證挖掘與分析[J].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8(3):48-58+109.《新華文摘(網絡版)》2017年第23期全文轉載.獲得“啓皓獎”。
8. 徐翔,王雨晨. 社會迴音室:網絡傳播中的信息趨同及其媒介邏輯——基於“今日頭條”樣本的計算傳播學分析[J]. 國際新聞界,2021,43(7):99-124. 學科2大頂刊之一。歐洲科學院院士評價該文及作者“推動了計算傳
播學在中國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報》作為年度主要成果之一予以肯定。PDSI指數為10.246,在“新聞與傳媒”領域排名前1% (103/39238) 。CSSCI。
9. 徐翔. 社交網絡意見領袖的內容特徵影響力及其傳播中的趨同性[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9(2):89-104.獲評《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社版)》“2021 年高影響力論文”(十篇入選論文之一)。《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21年第7期全文轉載.知網高PCSI論文.CSSCI。
10. 徐翔,李暢.從議程設置到議程設置網絡[J].新聞與傳播研究,2024,(2):53-66。學科頂刊。CSSCI。
11. 徐翔. 在線儀式:傳統文化的網絡新構建[J]. 國際新聞界,2011,33(4):68-73. 學科2大頂刊之一。CSSCI。
12. 徐翔.網絡文化的地方邏輯[J].《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5期轉載.
13. 徐翔,劉佳琪,靳菁. 微博空間中的意見典範用户及其作用路徑研究[J]. 新聞大學,2021,(7):14-32+119-120. 傳播學四大刊之一。《新華文摘(網絡版)》2022年第4期全文轉載. CSSCI。
14. 徐翔,敖子棋,史靜遠,王曉虹. 殊途同歸:社交媒體用户內容生產中信息繭房趨同化——基於新浪微博的實證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2(3):133-140.知網PDSI指數在“新聞與傳媒”領域排名前1% (73/24691) . CSSCI。
15. 徐翔.社交網絡意見領袖“標準化”效應與路徑——基於新浪微博的用户樣本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7(2):108-118. CSSCI。
16. 徐翔、孫天怡.平台”熱趨同”:基於新浪微博的內容熱度與相似度網絡中心度關聯結構分析[J]。傳播與社會學刊,2023,65:125–154。TSSCI收錄,國際傳播學會(ICA)附屬學刊,獲此榮譽的第一份非英文期刊。權威刊物之一。
17. 徐翔,周詩凡,靳菁.社交媒體使用中用户內容生產的同質化研究——基於新浪微博樣本的計算傳播學分析[J].傳播與社會學刊,2022,60:123-146.TSSCI收錄,國際傳播學會(ICA)附屬學刊,獲此榮譽的第一份非英文期刊。權威刊物之一。
18. 徐翔. 從“議程設置”到“情緒設置”:媒介傳播“情緒設置”效果與機理[J].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3):82-89.《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8年第9期、《新華文摘(網絡版)》(2018 年第 17 期)全文轉載。知網“三高”認證論文。在知網“情緒傳播”主題全部論文中被引頻次居第4位(截止2024年3月). CSSCI。
19. 徐翔. 中國文化在國際社交媒體傳播的類型分析——基於共詞聚類的研究[J].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10):38-45. 新聞傳播學四大刊之一。被引頻次在“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領域排名前5% (847/22856) ,在“新聞與傳媒”領域排名前5% (1330/41897). 傳播學四大刊之一。CSSCI。
20. 徐翔,夏敏,唐穎,王曉虹. 去“巴爾幹化”:微博社會“中心化”趨同現象與結構[J]. 新聞記者,2022,(10):28-40+59.《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23年第5期全文轉載。CSSCI。
21. 徐翔. “沉默輿論”的傳播機理及功能研究[J]. 南京社會科學,2015,(10):112-117.《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6年第1期全文轉載。光明網、中國幹部學習網等全文轉載. CSSCI。
22. 徐翔,楊航宇,徐舟爽,邵敏之. 社交網絡的情緒波動週期性及應對策略——基於新浪微博樣本的大數據分析[J]. 新聞與寫作,2021,(8):22-32.PDSI指數在“新聞與傳媒”領域排名前5%。彭蘭等學者在權威刊物《國際新聞界》的2021年度綜述中作為2021年度重要成果之一予以肯定。被《新華文摘(網絡版)》2022年第1期全文轉載. CSSCI。
23. 徐翔.公共信息繭房:社交媒體信息內容收斂現象與效應——基於新浪微博的文本挖掘[J].情報志,2023,42(1):113-123. CSSCI。
24. 徐翔,徐舟爽.社交媒體主題的週期性對其主題觸發能力的影響——基於新浪微博的樣本分析[J].情報雜誌,2024,43(04):156-167. CSSCI。
25. 徐翔. 中國文化在國際社交媒體傳播中的“話語圈層”效應[J]. 新聞界,2017,(2):48-58.PCSI指數、PDSI指數在“新聞與傳媒”領域排名前5% . CSSCI。
26. 徐翔. 回到地方:網絡文化時代的地方感[J]. 文藝理論研究,2011,(4):128-132. 權威刊物之一。CSSCI。
27. 徐翔,鄺明豔. 接受與效果研究中的“潛文本”[J]. 文藝理論研究,2010,(1):121-124. 權威刊物之一。CSSCI。
28. 徐翔. 政治認同的審美性[J]. 文藝理論研究,2010,(4):52-57+132. 權威刊物之一。CSSCI。
29. 徐翔. “創意社區”:轉型機理與發展路徑[J]. 社會科學,2015,(5):45-50.《新華文摘》2015年16期索引摘錄。被引頻次在“文化經濟”領域排名前5% (296/9754) ,在“文化”領域排名前5% (617/16655)。 CSSCI。
30. 徐翔. “創意人居城市”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J]. 社會科學,2016,(8):51-64. CSSCI。
31. 徐翔.推薦算法平台“興趣領袖”:內涵、功能與模式[J].學術界,2024(1):182-196. CSSCI。
32. 徐翔. 中國文化在視頻自媒體的傳播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於YouTube的樣本挖掘與實證研究[J]. 被《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7年第4期全文轉載.
33. 徐翔,董潔芸. 社交網絡內容生產中用户“信息繭房”的情感偏向研究[J]. 全球傳媒學刊,2022,9(4):78-99.被《國際新聞界》傳播學年度課題組發佈的《2022年中國的傳播學研究》中關注和肯定為該年度主要成果之一.被《新華文摘(網絡版)》全文轉載。CSSCI擴展版。
34. 徐翔. 社交網絡意見領袖“同心圈層”:現象、結構及規律[J].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39(1):133-148.PCSI指數、PDSI指數在“新聞與傳媒”領域排名前5% 。 被《新華文摘(網絡版)》2022年第14期全文轉載. CSSCI。
35. 徐翔. 社交網絡中的“偶像趨同性”現象及其趨同後果——基於新浪微博樣本的實證分析[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4):133-146. CSSCI。
36. 徐翔. 城市文化軟實力構建的“網都”範式[J]. 南京社會科學,2012,(6):134-140. CSSCI。
37. 徐翔. 發揮首都網絡優勢 促進北京文化發展[J]. 北京社會科學,2011,(6):14-18. CSSCI。
38. 徐翔. 城市帝國主義及其文化邏輯[J]. 思想戰線,2012,38(4):116-120. CSSCI。
39. 徐翔. 媒介傳播中的“效果斷裂”現象研究[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3(4):80-84。 CSSCI。
40. 徐翔. 符號的生產與“符號場”[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61-65. CSSCI擴展版。
41. 徐翔. 符號場與文化的自我生長[J]. 學術論壇,2008,(1):157-161. CSSCI。
42. 徐翔. “西方中心”與“中介突圍”:中國文化在社交媒體國際傳播中的區域張力與結構[J].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107-119+171-172.PDSI指數在“新聞與傳媒”領域排名前5% (2094/45458) ,在“文化”領域排名前5% (545/15391)。 CSSCI。
43. 徐翔. 網絡文化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建構[J]. 學習與實踐,2012,(4):135-140. CSSCI。
44. 徐翔. 城市網絡文化軟實力的指標體系構建[J]. 中州學刊,2012,(6):201-205. CSSCI。
45. 徐翔.“涵化”理論及其在效果研究應用中的主要矛盾[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31(03):116-120. CSSCI。
46. 徐翔. 微博媒介使用中的用户趨同化現象與路徑——基於新浪微博用户的實證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6):176-187.CSSCI擴展版。
47. 徐翔,餘珺君.社交網絡內容用户“繭房趨同性”——基於BERT模型的新浪微博樣本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4):182-191. CSSCI擴展版。
48. 徐翔.中國媒體“社交化”傳播效果與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基於三十家媒體的微博樣本挖掘[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3):63-70.《新華文摘》2016年第14期索引摘錄.
49. 徐翔,靳菁.基於Word2vec的信息窄化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J].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21,39(3):339-347.
50. 徐翔,張鈴媛,王雨晨.社交網絡“內容趨同引力”現象與效應實證——基於Word2vec的微博數據挖掘[J].數據與計算發展前沿,2023,5(2):136-149. CSCD擴展版。
51. 徐翔.莫讓網絡非理性影響社會“正能量”[J],《紅旗文摘》2013年6月轉載.
52. 徐翔. 算法推薦平台“興趣領袖”理論向度與實踐機制[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05-18(003).
53. 徐翔.網絡文化軟實力的內涵與構成要素[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6-27. 光明網、中國文明網、中國改革網、人民論壇網等全文轉載。《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年第 1 期壓縮轉載。
54. 徐翔,石林愷,餘珺君,等.社交媒體從頭部到全局的情緒設置效果——基於格蘭傑因果分析[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5):385-397. 北大核。
55. 徐翔. 論媒介傳播中的“第一人效果”[J]. 湖北社會科學,2011,(3):193-196. 北大核。
56. 徐翔、陽恬.網絡傳播中“情緒設置”的同質效應與傳導研究[J],中國新聞傳播研究,2019年5月:144-155. CSSCI來源輯刊。
57. 徐翔,張鈴媛.“用户氣泡”:社交網絡使用中用户的異質性生產——基於k-means聚類的實證分析[J].媒介批評,2021,(01):106-132.CSSCI來源輯刊。
58. 徐翔,陽恬.社交媒體“話語分層”現象與機制——基於新浪微博的實證分析[J].新媒體與社會,2018,(02):164-180. CSSCI來源輯刊。
59. 徐翔.“北京模式”的路徑審思[J],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12期),2010年8月:203-214. CSSCI來源輯刊。
[5] 

徐翔研究成果簡介

(一)社交媒體用户傳播行為、內容與結構研究
對於網絡中“影響力圈層”效應進行具有創新性的理論聚焦和深化研究。論文《社交媒體傳播中的“影響力圈層”效應》(唯一作者)明確提出“影響力圈層”並結合Twitter、Youtube、Flickr等網絡平台的數萬條數據加以實證分析,分析傳者與其受眾之間的“影響力流動圈”(徐翔.社交媒體傳播中的“影響力圈層”效應——基於媒體樣本的實證挖掘與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8(3):48-58+109.)。該文被《新華文摘(網絡版)》2017年第23期全文轉載。獲得2018年國內青年新媒體學術研究“啓皓獎”,為我國學者的25篇/部獲獎論著之一,該獎是我國新媒體和傳播學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獎項。
首次提出意見典範的理論模式及其社交網絡用户相似性傳遞中的角色和作用,對87,739個用户及其1.3177億條初始帖子樣本經清洗篩選後,採取LSA和社會網絡分析進行大規模計算與定量考察。(徐翔.社交網絡意見領袖的內容特徵影響力及其傳播中的趨同性[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9(2):89-104. CSSCI期刊。文章也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論文獲評“《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社版)》2021 年高影響力論文”(十篇入選論文之一),PCSI指數在“新聞與傳媒”領域排名前1%。
以新浪微博2347.5萬條帖子為樣本,結合Word2vec詞向量等挖掘方法進行考察,發現個體在向"意見典範"發生內容趨同的過程中趨於封閉的"信息繭房"後果。(徐翔,劉佳琪,靳菁.微博空間中的意見典範用户及其作用路徑研究[J].新聞大學,2021(7):14-32+119-120。CSSCI。)。研究刊發於學科範圍內的重要刊物並被《新華文摘(網絡版)》2022年第4期全文轉載。
提出推薦算法平台“興趣領袖”現象和模式、影響機制,成果刊發於《學術界》《中國社會科學報》等。
分析網絡用户信息同質化的影響因素,結合SWEM模型和7825個新浪微博用户進行社交媒體數據挖掘,成果刊發於學科重要刊物,併產生具有辨識度的系列研究。(徐翔,周詩凡,靳菁.社交媒體使用中用户內容生產的同質化研究——基於新浪微博樣本的計算傳播學分析[J].傳播與社會學刊,2022,60:123-146)
圍繞用户內容生產的公共信息繭房及其用户趨同路徑,以新浪微博的20,000名用户樣本及其帖子為對象,結合Word2vec模型和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多變量之間的關係分析(徐翔,敖子棋,史靜遠,王曉虹. 殊途同歸:社交媒體用户內容生產中信息繭房趨同化——基於新浪微博的實證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2(3):133-140。CSSCI。),文章的知網PDSI指數在“新聞與傳媒”領域排名前1% 。
對社交網絡中的意見領袖內容生產是否以及如何趨於“標準化”的問題,分析15,296個新浪微博用户樣本,使用潛在語義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方法進行數據挖掘。(徐翔.社交網絡意見領袖“標準化”效應與路徑——基於新浪微博的用户樣本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7(2):108-118. CSSCI)。針對社交網絡用户“巴爾幹化”趨異和“中心化”趨同並非衝突而是統一的關係及其中心趨向性的社交網絡結構,以新浪微博的87, 739個種子用户為基礎進行抽樣,得到13,762 組“關注—被關注”的一對一的用户關係,繼而採用LSA等文本挖掘方法和SNA等網絡結構分析手段,檢驗五條假設及其“核心--邊緣”等傳播結構。這些創新性的理論觀點或模式,刊發在《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新聞記者》等重要刊物,被《人大複印資料》《新華文摘(網絡版)》等轉載多篇,形成了具有特色性與一定辨識度的研究成果。
(二)社交媒體信息傳播與演化研究
明確提出“社會迴音室”理論框架並結合881.9萬條“今日頭條”帖子數據及NLP神經網絡的計算建立迴歸模型,強調輿論信息傳播及其內容相似度結構從局部"迴音室"到"社會迴音室"的拓展,刊發於學科最權威刊物之一(徐翔,王雨晨.社會迴音室:網絡傳播中的信息趨同及其媒介邏輯——基於“今日頭條”樣本的計算傳播學分析[J].國際新聞界,2021,43(07):99-124.)。歐洲科學院院士評價該文及作者“推動了計算傳播學在中國的發展”。
探索網絡傳播中心化結構的異化發展邏輯,成果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於2012年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高等
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全國新聞學研究會頒發的“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獎”,項目負責人是該獎歷史上最年輕獲獎者之一。
提出社交網絡平台“熱趨同”效應及其結構並進行新浪微博的數據挖掘,通過786.99萬條帖子研究400類主題間熱度和相似度之間非均衡的關聯機制、迴歸模型與“核心-邊緣”等結構特徵(徐翔、孫天怡.平台“熱趨同”:基於新浪微博的內容熱度與相似度網絡中心度關聯結構分析[J]。傳播與社會學刊,2023,65:125–154)。成果刊發於學科內重要刊物。
對典型社交媒體平台Youtube展開數據分析,揭示其中內容流行度及其影響因素,對於研究平台信息傾向性及其與流行度的關係具有借鑑性;成果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新聞與傳播》2017 年第 4 期全文轉載。圍繞社交媒體信息傳播擴散形成論文《中國媒體“社交化”傳播效果與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基於三十家媒體的微博樣本挖掘》,刊發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對於社交媒體“話語圈層”進行首次闡述並結合Twitter、Flickr數萬組數據的考察,在CSSCI刊物《新聞界》刊發。《“創意人居城市”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通過結構方程模型提出和論證文化發展路徑和動力,為網絡文化和信息環境研究提供借鑑,成果刊發於《社會科學》(CSSCI)。
開展網絡“沉默輿論”潛在信息形態及其調控的理論探索,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全文轉載,光明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全文轉載。圍繞網絡潛在信息的引導與調節,提出“潛文本”“效果斷裂”“第一人效果”“符號場”“在線儀式”等理論框架與創新觀點,成果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國際新聞界》等重要刊物刊發或轉載。
(三)網絡情緒傳播、情緒偏向的理論探索與調控策略研究
提出媒介“情緒偏好”問題,結合58,386條數據並對四個子假設進行檢驗(徐翔.新浪社會新聞傳播中的“情緒偏好”效應與特徵研究——基於新浪社會新聞的網絡挖掘與實證分析[J].國際新聞界,2017,39(04):76-94. CSSCI)。該文作為封面文章刊發於學科最權威兩個刊物之一。2018年獲第四屆中國“新聞傳播學學會獎”,為該屆全國十五篇/部“優秀學術獎”獲獎論著之一。該獎由教育部學科教指委、全國一級學會聯合頒發。該文在中國知網“情緒傳播”主題中被引用次數居第9(截止2024年3月)。
強調媒介“不一定決定人們怎麼想,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以怎樣的情緒想”的功能與條件。首次提出和探討媒介“情緒設置”理論框架的論文在中國知網“情緒傳播”主題中被引用次數居第4(截止2024年3月)。論文《從“議程設置”到“情緒設置”》先後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8年第 9 期)、《新華文摘(網絡版)》(2018 年第 17 期)等全文轉載。“情緒設置”理論效應成為網絡輿論研究中值得關注的本土探索之一。項目負責人對此展開了繼續的跟進研究,以新浪微博在1,095天內的5,734,818條帖子作為樣本,使用文本挖掘與格蘭傑因果分析方法,探究頭部帖子的情緒比例變化對其後全局帖子的情緒比例變化的影響(徐翔,石林愷,餘珺君等.社交媒體從頭部到全局的情緒設置效果——基於格蘭傑因果分析[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5):385-397.)。
首次把小波分析引入我國社交網絡情緒傳播研究,成果刊發於《新聞與寫作》,知網PDSI指數在“新聞與傳媒”領域排名前5% (1955/39238)。彭蘭等學者在權威刊物《國際新聞界》的2021年度綜述《虛實混融、人機互動及平台社會趨勢下的人與媒介——2021年新媒體研究綜述》中作為年度重要成果之一予以肯定。文章被《新華文摘(網絡版)》2022年第1期全文轉載。
在社交網絡的情緒偏向下,探究用户隨着信息繭房程度加深而呈現出的共通情感偏向,以2,143個新浪微博用户的1,975,085條帖子為樣本,採用BERT模型進行32類情感的機器學習及其和信息傳播窄化程度的迴歸模型分析。(徐翔,董潔芸.社交網絡內容生產中用户“信息繭房”的情感偏向研究[J].全球傳媒學刊,2022,9(4):78-99.)
(四)結合小波分析等方法對社交媒體內容週期性與週期特徵研究
把小波分析最早引入國內關於社交媒體情緒週期性的研究之一,以新浪微博167853名用户在30個月內發佈的1.037億條帖子為樣本,分析和描述微博中的社會情緒週期性及其波動特徵(徐翔,楊航宇,徐舟爽,邵敏之.社交網絡的情緒波動週期性及應對策略——基於新浪微博樣本的大數據分析[J].新聞與寫作,2021(08):22-32. CSSCI期刊)。該成果被學科權威刊物《國際新聞界》刊發的2021年度研究綜述中作為年度重要成果之一。
採取小波分析及紅噪聲檢驗、格蘭傑因果分析的主要方法,以新浪微博三年共 32779920 條帖子為樣本,探討微博中主題的週期長度、週期種類數量等週期特徵是否對其主題觸發和影響輿論的能力有不同作用(徐翔,徐舟爽.社交媒體主題的週期性對其主題觸發能力的影響——基於新浪微博的樣本分析[J/OL].情報雜誌:1-12[2024-03-09].CSSCI.中國知網網絡首發)。
(五)網絡與媒介文化管理實踐研究
把成果應用於輿論引導、文化管理、文化強國建設發展實踐。明確提出“在線儀式”範疇與內涵,首次分析“網都”七種範式,首提“城市帝國主義”理論向度,作為最先倡導者之一提出從“創意園區”到“創意社區”的轉型機理,提出中國文化面向全球社交網絡傳播的“亞洲文化圈”戰略與“中介突圍”策略,研究報告獲得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肯定性批示一篇,論文成果刊發於《國際新聞界》《社會科學》《南京社會科學》《北京社會科學》等刊物。
注重對現實的關注和對決策的服務,取得一定的社會反響及影響。2013年應《青年記者》期刊邀請,在該刊開設月度性的個人專欄,持續一年(後因個人事務繁忙而主動退出),專欄中的部分文章先後被《紅旗文摘》、新華網、人民網等轉載。面向決策實踐與公眾業界,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網絡傳播》、《對外傳播》、《中國國情國力》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努力連通學術研究與社會現實之間的橋樑。據不完全統計,被轉載或報道情況如下:《莫讓網絡非理性影響社會“正能量”》被《紅旗文摘》(2013年第6期)摘要轉載;《現階段城市文化轉型升級的方向》被《黨政幹部參考》(2015年第22期)轉載;《傳媒文化建設需重視“緘默傳播”》被人民網、新華網等全文轉載;對我國社交媒體視聽文化的分析刊發在《網絡傳播》後,被中國社會科學網全文轉載;一份文化產業的實踐研究被和訊網(知名財經門户網站)全文轉載;對於北京的微博意見領袖的考察分析,核心觀點被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央視網、中國日報網、中新網等十餘家媒體引用介紹;對網絡文化軟實力的剖析,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刊發後,被《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轉載,中國文明網、中國改革網、人民論壇網等多家網站全文轉載。
[5] 

徐翔獲獎成果

(1)2018年,論文獲第四屆“新聞傳播學學會獎”優秀學術獎,為該屆全國十五篇/部“優秀學術獎”獲獎論著之一。該獎項由中國新聞史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頒發。全國性的專業獎項,新聞傳播學科的權威獎項之一。唯一作者。
(2)2018年,論文獲得青年新媒體學術研究“啓皓獎”,微博智庫、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頒發,面向國內青年學者的專業類學術獎項。我國國內學者25篇/部獲獎論著之一。唯一作者。
(3)2013年,北京市涉台調研課題獎;中共北京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頒發。第三作者。
(4)2012年,論文獲“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獎”;為該屆全國的十篇獲獎論文、十部獲獎著作之一。該獎項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全國新聞學研究會頒發。全國性的專業獎項,我國新聞傳播學科的權威獎項之一。唯一作者。
(5)2011年獲得“北京市優秀人才”(2011D002035000002)培養資助(北京市委組織部實施)。
(6)論文於2023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社版)》“2021 年高影響力論文”(十篇入選論文之一)。唯一作者。
(7)2020年,獲評同濟大學“‘十三五’科研工作先進個人”,為該屆77位獲獎勵者之一。 [3] 

徐翔教學成果

曾作為主講人獲得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三等獎,以參與者身份獲得2022“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8)。
指導本專業學生獲得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賽區一等獎,本人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2017)。教育部、中央統戰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頒發。2019年指導研究生的團隊“同濟拓微戰隊”,在中國新聞史學會計算傳播學研究委員會(二級學會)舉辦的“傳播數據挖掘競賽”,獲得該比賽唯一的一等獎(也即第一名)。
2019年指導本科生團隊,獲得第四屆中國數據新聞比賽三等獎。
2020年指導學生團隊分獲第五屆中國數據新聞大賽的1個三等獎、2個優秀獎,本人成為在該屆比賽中指導獲獎團隊最多的老師。並在該比賽第五屆、第六屆連續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
2022年,獲得第七屆中國數據大賽“最佳評委獎”2021年指導本科生團隊,獲得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一級學會)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大學生數字媒體科技作品及創意競賽”三等獎。指導本科生團隊,2021年獲得澎湃新聞、封面傳媒共同舉辦的第三屆“卓越杯”智能媒體作品大賽三等獎,本人獲得該比賽“優秀指導老師”獎。
2021年10月,指導本科生團隊作品《何處覓佳緣?》獲得第九屆中國大學生數字媒體科技作品及創意競賽全國三等獎。
指導本科生團隊獲得第八屆大學生新媒體創意大賽三等獎。
獲評“同濟大學學生學科競賽優秀指導老師(2017-2020)”。
先後獲得同濟大學“新城獎教金”、“2020 同濟大學網絡育人名師培育計劃骨幹對象”、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優秀師德師風獎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