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瓊

(明朝榜眼、禮部尚書)

鎖定
徐瓊(1425-1505) ,字時庸,又字東谷,明江西金溪人。天順元年進士。授編修,歷翰林院侍讀學士,曾上疏禁奢侈,廣用人,抑奔競,開言路。官至禮部尚書
本    名
徐瓊
時庸、東谷
所處時代
明朝

徐瓊人物生平

徐瓊,明金溪耿陽(今合市鎮大耿村)人。自幼聰慧,博通經史,才華出眾。十五歲即考取秀才,進入縣學讀書。據説,某年縣學掌教夜裏做了個夢,夢見有人跑來告訴他:“西王先生到!”天明即見徐瓊來。西王先生即金溪西門王英,是金溪名人,永樂二年(1404)進士,正統八年(1443)任禮部尚書。掌教認為徐瓊將後可比王英,徐瓊聽有此事,更立大志,作《勉學歌》以自勉。歌雲:“青春容易過,青春不再來,縱有黃金高北斗,焉能買得朱顏回。縱有智術深滄海,何計走脱白髮催。昌黎頭白齒豁日,聰明不及前時才。晦庵倦倦戒後學,歲不我與愆歸誰。餘生只今年二十,芹泮窮經須汲汲,一盞燈火自忘眠,五夜雞聲早興習。勿謂今年未值科,明年克勤功可立。不知今日又明日,明日又如今日逸,瞬息又是明年來,明年依舊今年失。吁嗟多少人其然,看取他人飛上天,繼今寸陰千金惜,細把經書字字研。人生有幾二十歲,再一二十青春去,會須少壯取科名,莫待老來悔晚矣!誰謂大器皆晚成,八十狀元古有幾?”激勵自己刻苦讀書。景泰元年(1450),徐瓊參加鄉試,考中第四十二名舉人。天順元年(1457) ,32歲的徐瓊參加會試。此次全國參試舉人3000多名,錄取進士300名,錄取率10%。徐瓊會試獲第三十六名,殿試獲一甲第二名,官授翰林院編修,參與《大明一統志》、《英宗實錄》的編纂工作。成化三年(1467)八月,升侍講。成化七年(1471)充任應天府鄉試主考官。成化十二年(1476)十二月,升侍讀學士,掌管南京翰林院事。
成化年中,司禮太監黃賜的母親去世,廷臣皆去憑弔,翰林卻沒有人去。當時徐瓊想與眾位翰林官員商議也去憑弔,編修陳音大怒道:“堂堂翰林相率而拜中人之門,天下其謂何?斯文其謂何?”詞語激憤,聞者畏懼,徐瓊碰了一鼻子灰。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徐瓊升為南京太常寺卿,任南京國子監祭酒。弘治三年(1490)升為南京禮部右侍郎,任滿進京,改禮部左侍郎。弘治九年四月,又升為禮部尚書。在禮部尚書任上,徐瓊恭勤政務,昕夕不懈,寅出酉歸,衣常不解,事上處下,忠誠不易。在經筵為皇上太子等講《無逸》篇,與刑部白昂校定《問刑條例》等,深獲弘治皇帝好評,認為他優於政事,不可單以文學之臣看待,多次獎賜珍寶緋袍。弘治十一年,加授太子少保。徐瓊申請退休,皇上不準,一日昏倒朝堂,遂卧病於家,皇上遣中使帶御醫往視,又贈食品與牛黃丸療之,常問朝士老徐病怎樣了?病減則略覺放心,不減則憂形於色。弘治十三年,徐瓊虛齡76歲,再次懇請告老還鄉。同年五月,皇上下詔,加其太子太保、光祿大夫一品官銜,乘驛站車馬還鄉,並令官府每月給米3石,每年撥人夫4名聽用,又遣內待賜予麟袍玉帶、白金元寶,以示寵異。一時同僚紛紛餞行,贈以詩章。弘治十八年(1505)六月,徐瓊卒於家,享年80歲。 [1] 

徐瓊個人作品

著有《東谷文集》。 [1] 

徐瓊軼事典故

徐瓊中榜眼,民間有一個傳説。相傳明代天順元年,徐瓊日夜兼程,赴京趕考。一天暮經寺院,徐瓊非常疲倦,進寺借宿,方丈明遠大師久聞其才名,熱情款待,對徐瓊説,憑爾才華,此番科考,穩中狀元。瓊説託大師口福,得中必謝。
第二天趕路,途經一江,水波浩渺,正躊躇間一紅裝少女撐舟而來,微啓朱唇:“客官渡江麼?”瓊答:“欲渡銀河舟不便。”大有男女授受不親之意。未料此女心思敏捷,答曰:“遲登金殿榜無名。”瓊怕誤考,上了船。彼此問及身世,瓊知此女之父乃朝廷命官,因奸臣陷害,英年早逝,其母尋了短見。此女本書香世家,琴棋書畫無有不精,見父母雙亡痛不欲生,跳江追隨父母,被一善心漁翁救起,後隨漁翁出沒煙波,打魚餬口。豈料風雲不測,漁翁不久也喪生江中。此女又孑然一身,生計艱難。徐瓊同情她,看她明眸皓齒粉臉桃腮,鶯聲燕語吹氣如蘭,不覺心生愛慕。自己未曾婚娶,便低聲問道:“此番趕考,若能金榜題名,汝能與吾長相廝守麼?”此女紅雲羞飛,鳥首輕頷。上了岸,二人脈脈含情而別。
徐瓊到京都,會試奪得第一。殿試前夕突然聽到紅裝女噩耗,説她慘遭海盜打劫姦淫,為不負郎君,呼“瓊郎”之名跳江而死。徐瓊得知淚如泉湧。第二天考場上,那少女倩影揮之不去,徐瓊雖有生花妙筆也不能得心應手。張榜時名列第二,是為榜眼郎。
徐瓊返鄉復經原江,哀思不已,祭奠良久而去。到寺院不見明遠大師,卻見大門背寫有一詩曰:“紅裙映綠波,織女渡銀河。芳魂沉水底,痛煞狀元哥。丟了狀元帽,穿了榜眼靴。”徐瓊見自己為情所傷,未中狀元,只中榜眼的事世人盡知,自認是命,不覺慨然長嘆。 [1] 

徐瓊人物評價

徐瓊在文學上有較高的造詣。早年書法逼晉,文章寫得明快暢達,時有警語,智慧超羣,文辭浩渺,一時名流為之傾倒。
徐瓊為人氣度端雅,人稱他有古大臣之風。為官敢於言事,曾上疏提出:“禁奢侈,廣用人,抑奔競,開言路”的主張。又因四方災異上言,請皇上“勤聖學、崇君德、罷齋醮、停工役、禁傳奉、辨忠邪”。但建樹不多。任翰林時曾納一妾,靠此妾與皇后、妃子有點關係,升遷很快。據説徐瓊被提拔為尚書,是孝宗特旨。因此,常有官員論劾,説他有所攀附。此論一直鬧到徐瓊不得已退休歸養。但也有人對徐瓊稱善不已,當時南京太常少卿羅玘就説:“徐瓊之量宏矣而無量名,文優矣而無文名,書善矣而無書名。”有“三不近名”之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