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珍

(清代遼陽籍官員)

鎖定
徐珍,字聘卿,遼陽城南吉洞峪人。官員。
中文名
徐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主要成就
參與甲午戰爭
年輕時操辦鄉團,保境安民,被選為吉洞峪總練長。甲午戰爭爆發後,徐珍奉知州之命,聯合遼、海、鳳、岫等地鄉團協同抗日,重創敵軍。戰後,因功赴京領賞,受到慈禧太后召見,賞黃馬褂,欽授中憲大夫,三品頂戴花翎,並賜先斬後奏之權。日俄戰爭期間,他帶領鄉團嚴守中立,監視日俄行動,使兩軍在吉洞峪一帶,未敢輕舉妄動。後任省諮議局議員、省中路巡防營幫統等職。徐珍晚年,個人出資,在鄉里興辦學校,曾受教育部嘉獎。民國年間,奉天省長張錫鑾將城南響山子一處山地賜給徐珍,作為其熱心興學的獎賞。去世後,鄉人建祠祀之,諡曰剛靖。
徐珍年少時雖生活困難,但並不太計較錢財,他常去附近一家小鋪買火勺吃,無錢便賒欠,有一次拉一條毛驢去抵賬,剩餘部分不讓店主找回,説留着下次用,一起算,怎麼作價都行。徐珍少年時喜愛讀《三國演義》,村中私塾先生見徐珍喜歡讀書,便留他在私塾唸了四年書。
徐珍在30歲左右時,當上了興隆溝村團練的練長。在吉洞峪的廟會上,當地的戴家五個兄弟稱王稱霸,人稱“戴家五虎”,在廟會熱鬧處,公開大擺賭場;還有關氏二個兄弟騎着高頭大馬,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調戲婦女,當時他雖十分氣憤,但沒有馬上動手。以後,他邀請附近各村練長,共同維護好廟會秩序。一次他當眾表示:“如壓不住吉洞峪地面,就辭去練長職務,不能白吃老百姓的糧食。”説罷,他站在高處,大聲勸告不法之徒改邪歸正。“戴家五虎”及關氏二兄弟不但不聽反而與徐珍叫號,聲言不怕徐珍。徐義憤填膺,令手下兵勇砸了賭場,並將“五虎”和關氏二兄弟捉住痛打一頓,然後將七名歹徒綁吊在旗杆上示眾,直到被吊者央求釋放並表示痛改前非時,才具保釋放。
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清軍自朝鮮敗退。10月下旬,日軍分兩路入侵東北,與遼陽交界的鳳城、岫巖、海城相繼陷落。吉洞峪地處遼陽東南一隅,與鳳城、岫巖、海城相毗連,該地東、南、西三面受敵,僅北面與州城一線相通。遼陽知州徐慶璋特命徐珍充當練總,操辦鄉團抗日。12月10日,日軍攻佔岫、海交界的潘家大嶺,遼陽南路吃緊,14日,日軍由遼界五間房向北竄擾,被徐珍率吉洞峪鄉團擊退。29日,日軍從盤嶺、潘家大嶺幾次向北進犯,遭團勇迎擊,“斃賊數十名,賊即退。”徐慶璋接到捷報,轉賞徐珍六品功牌,賜團勇一千吊。由於徐珍督團勇屢退日軍,得到地方官和清軍將領的重視。因積極抗日而頗負盛名的遼陽知州徐慶璋,很重視鄉團的作用,電請盛京將軍裕祿,建議“用兵不如用團”。在吉洞峪鄉團的影響下,一時鳳、岫、遼民團達七八萬人之多,吉洞峪鄉團成為鳳、岫、海、遼之交界地帶一支活躍的抗日力量。
徐珍善於利用吉洞峪一帶的地勢,發揮兵勇人親地熟的特點,作戰機智靈活,各鄉勇晝張旗幟,夜燃火把,出沒往來,虛實兼用。一日鉦鼓大作,日人數百騎馳至,徐珍令鄉勇俱伏,俟至近,發銃齊擊,日軍怯退。徐珍曰:“寇且大至,宜避之。”晚炊時,日軍果然以巨炮向鄉團設伏處轟擊,“雖林煙石火,而眾無恙。”
1895年1月25日,日軍犯白草溝、韓家嶺、南盤嶺,鎮東軍管帶高登科和吉洞峪等鄉團分路迎擊,先後斃日軍多名,陣斬日軍官一名,獲軍械甚多,鄉團僅陣亡一人。因日軍屢為鄉團所阻,不能犯遼、沈,遂有“以八千金賄買吉洞峪之路”一説,日軍此計,雖未得逞,但這時駐防吉洞峪的清軍與鄉團卻發生了摩擦,為日軍造成了有力機會。其原因是由於駐防軍紀律太差,徐萬善著《吉洞峪鄉團紀略》載:“駐紮兵丁,在吉洞峪、趙家堡子一帶姦淫妄為,人民遷避”,徐珍等民團不服。管帶程克昌、馬振芳等便以旗民太勞,又值春冰將化,即圖耕作為藉口,“呈明遼陽州,該處防務嶺口,由兩營自任。”徐慶璋不查,於1895年2月20日,將練勇一律撤退為農。此令一下,鄉團壯氣為之一減,徐珍急火中燒,頓而生病,會務鬆懈。日軍乘機於2月26日由韓家嶺等山口攻入,駐軍敗退,吉洞峪失守。徐珍孤立難支,家庭流離,房屋器物,多成灰燼。吉洞峪之失守,其責任不在徐珍鄉團,而是清駐防軍紀律敗壞,排擠鄉團和臨戰敗退及徐慶璋犯了官僚主義錯誤的結果。
徐珍在甲午戰爭中,不僅配合官軍抗日,而且對地方公務也能公而忘私,團結鄉民。1895年初,村民流離無依,徐珍仍帶會首高奎仕等三人徒步赴省,叩請盛京將軍裕祿發給賑米到屯。賑米到後徐族一粒不受,皆散與異性貧民。
甲午戰爭後,徐珍先後出任吉林靖邊親軍中營營務委員、中營辦事官、琿春礦物公司總查等職。1900年,沙俄利用義和團運動之機入侵東北,徐珍又奉盛京副都統之命,操辦團練,幫同官軍抗俄。同時,徐珍也參與了鎮壓義和團運動。
1907年6月,原徐珍同事、好友魏華峯,因對徐產生嫉妒之心,利用羣眾不願納税和因徐珍鎮壓義和團運動威望下降之機,聚眾將徐圍困在柳林子,並匯合遼陽山區78村屯的大部青壯年,徒步200餘里,浩浩蕩蕩向盛京進發,誣告徐珍搜刮民脂民膏,以飽私囊。徐珍設法不與百姓發生衝突,只是提出辭官。奉天府尹鄧太守後來到遼陽處理抗税之事,稱徐珍實無劣跡。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以奉天保安工會會長名義抵制革命,繼續維持清朝統治,並委徐珍衝巡防營幫統,分防遼陽、本溪、海城、岫巖四城。民國建立後,巡防營改編為陸軍,徐珍因年老辭歸。卒後,州人建專祠祀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