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錫鑾

(清末民國時期北洋軍閥將領)

鎖定
張錫鑾(1843年~1922年),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監生出身。曾任廣東嘉應州知州。清光緒元年(1875)在奉天(今遼寧)討“馬賊”有功,歷任通化知縣、錦州鳳凰廳候補道等職。二十年任東邊道,訓練新軍。次年曾在寬甸抗擊入侵日軍。三十三年任奉天度支使兼營務處督辦。宣統三年(1911)授山西巡撫,因武昌起義爆發未能赴任。
民國成立,任直隸總督,旋調任東三省西邊宣撫使、奉天都督。1913年兼署吉林都督。次年以鎮安上將軍節制東三省軍務。後歷任湖北將軍、參政院參政。1917年退出政界。 [1] 
中文名
張錫鑾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43年
逝世日期
1922年

張錫鑾人物生平

張錫鑾 張錫鑾
張錫鑾(1843年 ~ 1922年),字金波,又作金坡、金頗、今頗,錢塘人。由於其父在蜀地為官,故張錫鑾生於成都。錫鑾幼時就在其父督導下習武,頗得家傳。二十歲前即為監生。清同治初在湖北武昌從軍,投效於廣東嘉應州軍務處。
光緒元年(1875年),入奉天討“馬賊”有功,任通化知縣、錦縣知縣、錦州鳳凰廳同知。
光緒二十年,負責訓練新軍,任新軍前後三營統領兼鴨綠江團練、東邊道兼中江税務監督並全營翼長。後因揮霍豪奢,被彈劾褫官、不久又恢復原職。
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戰爭時,張錫鑾在寬甸對日軍作戰有功,後歷任直隸海防營務處總辦、福建興化府知府、北洋營務處兼發審處總辦、奉天東邊道税務總監、中軍各營統領、巡警總辦、奉天營務處總辦、奉天度支使、淮軍全軍翼長等職。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發生,11月清廷任命張錫鑾為山西巡撫。12月率兵進入太原,迫使山西民軍都督退守平陽。
1912年初,張錫鑾見清廷大勢已去,遂先後兩次電請清廷承認共和。進入民國後受任奉天防務、東三省宣撫使、奉天都督。
1913年2月,張錫鑾電請袁世凱發起中日聯盟;6月兼署吉林都督。
1914年6月,北洋政府裁撤各省都督,在京師建將軍府,設將軍諸名號,以張錫鑾為鎮安上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節制吉、黑兩省軍務。
1915年8月,張錫鑾繼段芝貴督理湖北軍務,因駐鄂第二師師長王佔元不表歡迎,未能赴任。同年,袁世凱復闢稱帝時,張曾受封為一等伯,列名將軍府,兼參政院參政。
1917年後閒居天津。
1922年4月,張錫鑾曾與趙爾巽、王士珍王佔元孟恩遠等人以斡旋者的身份致電曹錕張作霖,調停直奉衝突。同年去世。 [2] 

張錫鑾主要著作

著有《張都護詩存》。 [2] 
參考資料
  • 1.    鄭天挺,榮孟源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清史卷 下: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415
  • 2.    杭州市餘杭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餘杭著名人文自然:方誌出版社,2005:468
  • 3.    劉兆福主編.通化縣政界名錄 1877-2015:政協通化縣文史委員會,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