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熙

(東晉時期著名醫家)

鎖定
徐熙,東晉時期著名醫家,是晉末南北朝時期著名徐氏醫學世家的創始人。
仲融
所處時代
東晉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東莞(今沂水縣)
主要成就
晉末南北朝時期著名徐氏醫學世家的創始人
主要作品
失傳
本    名
徐熙

徐熙人物生平

徐熙,生卒年不詳,字仲融。東晉時期人,祖籍東莞(今沂水),寄籍丹陽。平素喜好黃老之術。早年隱居在秦望山(今江蘇江陰市西南),精心研習《扁鵲鏡經》,得其精要,遂名震海內。自徐熙開始,徐氏家族七代共出了徐熙、徐秋夫、徐道度、徐叔向、徐文伯、徐嗣伯、徐成伯、徐雄、徐踐、徐之才、徐之範、徐敏齋十二位名醫,均精通醫術,尤其擅長針灸,南北朝時期的史書,記載了許多他們的醫學傳奇事蹟。

徐熙後世影響

徐秋夫針刺療鬼
徐熙生了個兒子叫徐秋夫,更加精通醫術,官至射陽令。《南史.張融傳》記載:有一天在夜裏,他聽見鬼魂的呻吟,聲音非常淒涼悲傷。
徐秋夫問:“你需要幫忙嗎?”
鬼魂回答:“我姓某,家住東陽,患腰痛至死。雖然死後為鬼,但仍疼痛至難以忍受,請您幫我治療。”
徐秋夫問:“用什麼方法治療?”
鬼魂回答:“請您幫我做個草人,按著穴道的位置針灸。”
徐秋夫依照他的指示,為他灸了四處,又針了肩井三處,擺設祭禱而後掩埋。第二天,秋夫看見一個人來向他謝恩後,忽然不見了。當時的人都非常佩服他能通神靈。
徐秋夫生了徐道度、徐叔向,他們都能精通這個行業。徐道度患有腳病,不能行走。宋文帝讓他乘坐小轎入殿,為其他皇子治病,無不靈驗。官位至蘭陵太守。宋文帝説:“天下有五絕,都出在錢塘。”這裏的五絕是:著名琴師杜道鞠、詩文翹楚範悦、書法名家褚欣遠、圍棋高手褚胤,以及擅長治病的徐道度。徐道度著有《療腳弱雜方》,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治療腳氣病的專著。
徐叔向以針灸、小兒科、本草學見長,著有《針灸要鈔》一卷、《體療雜病方》六卷、《解寒食散方》六卷、《療少小百病雜方》三十七卷、《本草病源合藥要鈔》五卷,可惜均已佚失。
【徐秋夫為鬼魂治病的事蹟,不相信有鬼神的人那是一定難以相信的。】
徐文伯瀉三陰交下胎
徐道度生子文伯,徐叔向生子嗣伯、成伯。徐家醫術到了文伯、嗣伯、成伯這一代,醫名更為顯赫,成就頗多,是徐氏家族醫名的巔峯時期。
徐文伯,字德秀,撰有《徐文伯藥方》三卷,及《徐文伯療婦人瘕》一卷,均佚。據《南史.徐文伯傳》記載,徐文伯繼承了家傳醫術,醫術高明,而且非常有學問。他性格卓異,灑脱不拘,不屈從於公卿高官,不以醫療為自己的職業。
張融對徐文伯、徐嗣伯説:“從前王微、嵇叔夜都有學問而不能操作,殷仲堪之徒不必談論。得其微妙者是由於神明洞澈,然後才可以達到,所以不是我們這些人能做到的。而且褚澄侍中身份富貴,也能救治人們的疾病,你們現在這樣就更不能發達了。”
徐文伯回答説:“只有發達者知道此事可以推崇,不發達者大多把它當成是個很大的累贅,既然鄙視它,怎能不以此為恥呢?”
徐文伯治病的療效和徐嗣伯相近。宋孝武路太后生了病,眾醫官都看不透。徐文伯診斷説:“這不過就是小腸結石。”於是給她煮了水劑消石湯,病情馬上就痊瘉。任命他擔任鄱陽王常侍,贈給千金,十天後恩意更加隆重。
宋明帝的宮人患腰痛牽心,每當發作時,便痛得幾乎要斷氣,眾醫官認為是肉症。徐文伯説:“這是發症。”便用油來灌她,隨即吐出了一種像頭髮的東西。稍為拉長來看,長三尺,頭已經成蛇形,能擺動,掛在門上,水滴盡後,只是一綹頭髮而已,病即除去。
宋後廢帝出去遊樂,在苑門遇到一個懷孕的婦人,廢帝也善於診病,便説:“腹中是女胎。”問徐文伯,徐文伯説:“腹中有兩胎,一男一女。男在左邊,青黑色,形體小於女。”廢帝性急,便想讓人將她剖開來看。徐文伯悲憫地説:“若使用刀斧,恐怕會有變異,請讓我給她扎針,胎兒立刻就能落下。”於是用針刺手法,瀉足太陰,補手陽明,胎兒便應針而落。兩個嬰兒相繼生出,果然和他説的一樣。
徐文伯的兒子徐雄也傳承了他的家業,尤其善於診察。位居奉朝請(即給予閒散大官的優惠待遇)。能清談,多為貴官所交好。侍奉母親十分孝敬,母親去世,哀傷得自己差點死去。不久兄長亡故,他扶著靈杖哭喪,撫著胸口一聲慟哭,悲哀而死。
【古代遇到孕婦難產時,常危及生命。古人治療難產,除了開立方藥外,針灸治療亦相當有效。徐文伯所使用的針刺手法:瀉足太陰、補手陽明,即是一種治療難產的方法,效如桴鼓,立竿見影。但是這個沒説是難產,只為了驗看,忒不人道】
徐嗣伯冬天用冷水激發陽氣
徐嗣伯,字叔紹,為徐叔向之子。精通醫道,擅長辨證。撰有《徐嗣伯落年方》三卷、《藥方》五卷、《雜病論》一卷,但均已佚失。
《南史.張邵傳》記載,徐嗣伯有孝行,善於清言,官位正員郎,諸府佐,常為臨川王映所看重。當時直合將軍房伯玉服用五石散十多劑,對身體沒有幫助,反而更怕冷,夏天常穿著厚衣服。徐嗣伯為他診療,説:“你這是熱氣潛伏在體內,應該用冷水來使它透發,要等到冬天才能治療。”到十一月時,冰雪大盛,命令二人夾捉住伯玉,解開他的衣服,坐在石頭上,拿冷水從頭往下淋,共淋了二十斛。伯玉牙關緊閉,昏厥過去,他的家人啼哭請求停止。徐嗣伯派人手持棍棒圍起來,若還有人想阻止者,便要鞭打之。於是又繼續淋水一百斛,伯玉的身體便開始能動彈,背部還出現蒸蒸的熱氣,沒多久便坐起來,説:“我身體熱的無法忍受,想要喝冷飲。”徐嗣伯拿水給他喝,一次喝掉一升,病情便完全治瘉。從此之後,房伯玉身體常會發熱,連冬天都只穿單衣,身體更加肥壯。
徐嗣伯有一次春月時到南籬門遊玩,聽到一間用粗竹蓆鋪蓋的房屋中有呻吟聲。徐嗣伯説:“這個人病情甚為嚴重,再二天沒治療,必死。”於是前往探視,見一老姥説她身體疼痛,身上到處有黑色暗塊。徐嗣伯回去煮了一斗多的湯藥,讓她服用。服後疼痛更加嚴重,痛到在牀上滾跳。過沒多久,身上黑塊的地方都長出像釘子一樣的東西,長約一寸。用藥膏塗抹瘡口,過了三天,病情痊瘉。徐嗣伯説:“這是釘疽病”。
【1】五石散,是用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五味含礦石藥合成的一種中藥散劑,這些藥物藥性偏熱,服用後身體燥熱,需要吃冷食、洗冷浴、飲温酒及步行來發散藥性,故又名“寒食散”。魏晉時期服用五石散蔚為風尚,其風氣亦延續至唐代,在古代有許多人把它當成房中藥來服用,但錯誤隨意服用藥物的結果,許多人出現毒性反應,甚至危及生命。“是藥三分毒”,藥物皆有温熱涼寒的偏性,必須適合個人的體質及病情才可服用,更何況是像五石散這種剛猛燥熱的藥物。
【2】《後漢書》亦記載一華佗醫案與徐嗣伯相似。《後漢書》:“有婦人病經年,世謂寒熱注病。十一月,華佗令坐石槽中,平旦用冷水灌,雲當至百。始灌七十,冷顫欲死,灌者懼欲止,佗不許。灌至八十,熱氣乃蒸出,囂囂然高二、三尺。滿百灌,乃使燃火温牀,厚覆而卧,良久冷汗出,以粉撲之而愈。”
以上兩個醫案,李時珍認為二人所病,是伏火之症。《素問》説:“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治法火鬱則發之。於冬月平旦澆以冷水,是因為冬至後陽氣內生,冬至一陽生。平旦亦陽氣方盛時,折之以寒,使熱氣鬱遏至極,激發而汗解,就是物極必反,發之之意。《素問》:“逆者正治,從者反治,逆而從之,從而逆之”,疏通道路,令氣調和者也。春月則陽氣已泄,夏秋則陰氣在內,故必於十一月至後,乃可行之。二子之醫,可謂神矣。(《本草綱目.水部第五卷.新汲水》)
華佗及徐嗣伯利用“天人合一”之理來治病,利用人體自身陰陽能量隨著節氣變化的特點:“春天陽氣外泄,夏秋陰氣在內,冬天陽氣在內”,於冬至平旦大地能量由陰轉陽,人體能量陽氣始發之時,澆以冷水,使體內的陽熱之氣鬱極而發散,順勢解之。聽起來頭頭是道,想起來渾身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