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歡

(中央電視台節目編導)

鎖定
徐歡,央視編導。1993年由中央電視台軍事部記者站加盟《東方時空·東方之子》欄目,任編導。隨着採訪過的200多名東方之子成長、成熟,作品多次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專題類一等獎。製作過多種樣式的特別節目,參與了《實話實説》《世界》《面對面》等新欄目的實驗和《探索》。曾擔任2006年《一年又一年》總導演。
中文名
徐歡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中國 [4] 
星    座
獅子座 [4] 
職    業
編導
代表作品
《世界》《東方時空——東方之子》
主要成就
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專題類一等獎 [4] 
職    務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導演、製作人

徐歡工作簡歷

1993年—1997年,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東方時空——東方之子》編導
1997年—1999年,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實話實説》編導
1999年—2000年,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 研發、改版組編導
2001年—2002年,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世界》 欄目主編
2003年1月—2010年12月,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編導
2010年12月至今,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導演、製作人 [1] 

徐歡作品年表

2017年,擔任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説話》總導演,紀錄片於2018年元旦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 [2] 
2015年,擔任六集紀錄片《我從漢朝來》總導演。
2012年,擔任兩集紀錄片《china·瓷》總導演 [3] 
2011年,擔任紀錄片《盧浮宮中的紫禁城》製片人
2010年5月至今,擔任大型紀錄片《故宮》(第二部)【一部紀錄電影,90分鐘;十集,52分鐘/集;百集,5分鐘/集】總導演。
2009年,擔任十二集大型人文紀錄片《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 總導演、撰稿。第一次用中國的眼光,現代的立場解讀盧浮宮,用全球化的視野展現交流與碰撞,求同存異,是中國第一部深入探索東西方文化的大型紀錄片。
2008年,為紀念世界博物館日製作《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序篇》(50分鐘,2008年播出),擔任導演、撰稿。
2005年,出任十二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故宮》總導演。
2002年,為紀念中美邦交正常化30年,製作文獻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七天》,擔任導演、撰稿。
2001年,擔任大型文獻紀錄片《記憶——沈從文1934》導演、撰稿。現此片已成為大學中文系的教學用片。
2000年,悉尼奧運會,擔任八集紀錄片《光榮與夢想》總導演。
1993年,擔任《石頭上的印跡》(上、下集,共90分鐘)撰稿工作。該片為第一部全面介紹石窟藝術的紀錄片,並向海外發行。
1993年,擔任五集系列片《水能興邦》編輯。
1992年,擔任八集紀錄片《中華之門》助理編導。
1991年,參與十二集大型電視紀錄片《望長城》國際版以及該片分鏡頭本的文學編輯工作。
1989年,擔任電視紀錄片《沙與海》助理編輯。該片獲第28屆亞廣聯大會的“亞廣聯電視獎大獎”。

徐歡主要作品

徐歡參演電影

徐歡幕後作品

時間
作品
備註
2020年
我在故宮六百年
製片人
2020年
往事如歌
製片人
2020年
文學的故鄉
製片人
2020年
如果國寶會説話 第三季
導演
2018年
如果國寶會説話 第二季
導演
2018年
如果國寶會説話 第一季
導演
2015年
我從漢朝來
導演
2015年
園林
製片人
2012年
China·瓷
導演
2012年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
導演
2011年
盧浮宮中的紫禁城
製片人
2010年
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
導演
2005年
故宮
導演
2001年
記憶——沈從文1934
導演、撰稿
2000年
光榮與夢想
總導演
1993年
水能興邦
編輯
1993年
石頭上的印跡
撰稿
1992年
中華之門
助理編導
1991年
望長城
文學編輯
1989年
沙與海
助理編輯
參考資料 [5] 

徐歡獲獎經歷

2011年,12集大型紀錄片《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獲得2010年度中國電視紀錄片系列片十佳作品;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一等節目作品;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獎(第22屆“星光獎”)電視紀錄片榮譽提名獎;第11屆“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評選活動人文類最佳長紀錄片、最佳導演獎提名獎;“第七屆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十大紀錄片獎。
2006年,12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故宮》獲得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電視紀錄片最佳編導獎和最佳長紀錄片獎;獲得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的2005-2006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獎優秀紀錄片類大獎,任總導演。
2005年,12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故宮》獲得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評選人文及社會類最佳長紀錄片獎,任總導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