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惠誠

鎖定
徐惠誠,祖籍江蘇蘇州,出生在上海,幼時隨父母移居香港。青年時承父業赴美經商,曾擔任過美國勞動保護用具公司董事長、太平洋手套公司總經理等職務。1992年,徐惠誠當選為美國加州南帕薩迪那市市長,成為該市第一位亞裔市長。9年後,他光榮卸任,為自己的商業和政治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中文名
徐惠誠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0年
性    別

徐惠誠人物生平

徐惠誠先生現年47歲,他父親徐錦鏞,吳縣洞庭東山三山人氏,1948年為從事旅遊開發去了台灣,往返於台港。1951年,徐惠誠出生後的第二年,即隨家人到香港定居。童年時代的徐惠誠厭惡殖民統治下的生活,於是在香港聖若望中學畢業後,即赴美國留學,就讀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一所教會學校學工商管理。大學畢業後,他幫助父親做生意,把他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深受父親信賴。他常常往來於台灣、香港和美國之間,從事勞動保護用具的生產和銷售。現實生活使徐惠誠越來越覺得在英國人統治下的香港,求生存可以,求發展不行,香港人口密度太大,競爭激烈,且又寄人籬下,於是就萌生了定居美國加州之意。

徐惠誠個人履歷

創建晨光基金會
終於閒了下來,徐惠誠決定做一件想了半輩子的事情:捐資助學。“原來工作事務太多,現在有時間了,才能把能量100%地發揮出來。”
依靠自己多年來從商、從政積累下來的人脈,2005年,他召集了不少成功人士共同創辦了以捐資助學為主要目的的“晨光基金會”,並親自出任會長一職。
在美國當市長
徐惠誠 徐惠誠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中國土地上曾一度出現聘洋人熱,洋廠長、洋總經理、洋教授、洋技術員、洋運動員、洋招待和洋模特等等。然而現在也有我們中國人在美國當選了市長,他就是我們的徐惠誠先生,這不能不説是華人在美國的成功之舉。
移民加州求發展
美國加利福尼亞是美國經濟十分發達的地區之一,它的年生產總值比英國還高,人們稱它是全美經濟的火車頭。加州氣候温和,民風開放,世界各地許多知識分子和社會名流雲集於此,其中華裔及亞洲居民所佔的比例是各州之冠。華裔人士在工商界及專業上皆有出色表現,惟從政者仍屬少見。加州有40位議員,80位眾議員,卻只有一位議員是日裔,其比例太不協調。1995年4月全票當選加州南帕沙迪市市長的徐惠誠先生,可説是一位成功的典型亞洲人。徐惠誠1977年定居加州南帕沙迪市,最初十年,他埋頭髮展手套及勞動保護用具的進出口貿易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如今已是美國勞動保護用具公司的董事長,太平洋手套公司的總經理。他還是當地華人領袖,接連擔任了兩屆南帕沙迪市華人協會會長。1989年,他當選為當地社區委員會委員,這是百年來第一位亞洲人出任該地區的民選職位。他在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上,有一套獨特的見解:他認為一個城市好比一個公司、一個企業,市民是顧客,市長是董事長。他就主張用管理企業的理論和方法去管理城市,經濟是企業的首要問題,也是城市的首要問題,因此,首先抓好城市經濟,要想方法制定平衡預算方案。只有做到收支平衡,才能保障全市各項事業的正常運作。但是不能忽視政治,經濟與政治好比母體中的一對孿生嬰兒,是互相影響的。
在美破格當市長
南帕沙迪市是加州的一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列全美11個重點保護的文化古城之一。離洛杉磯僅5英里,至今仍保留着許多名勝古蹟,許多古建築物,仍然完好地保持着原來的風貌。徐惠誠在這裏生活了20年,他深深地體會到華人要有遠大的發展,只有參政議政才有更好的前途。1992年洛杉磯爆發了種族暴亂,對他刺激很大。他想了很久,終於決定競選市長。他認為這不單是為了下一代,亦為了替將來華人蔘政議政鋪路。同年4月19日,市議會議員競選中徐惠誠以最高票數當選。1994年4月,又成功地擊敗了對手,當確定他為南帕沙迪市市長人選時,在正式選舉日(19日)的前一天,他一再表示:由於家父身體欠佳,加上經營進出口業務較忙,近期內需要出國多次,暫時不宜擔任市長一職,懇請選民諒解。他還主動與另一位資深的市議員狄克·理查斯協商溝通,請理查斯依法擔任市長,他則出任副市長。1995年4月19日,經過選舉,徐惠誠又全票當選南帕沙迪市市長。
徐惠誠在任南帕沙迪市市長期間,以他獨特的領導能力及豐富的商界經驗,把城市當作公司一樣來管理,扭轉了市政府每年赤字累累的局面。他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開源節流的措施,順利地解決了710高速公路建設中的資金不足的問題,還建造了一批青少年活動中心。他還打破了南帕沙迪議會行之多年新科議員一定要任三四年後才能推選到領導崗位的慣例。他創辦了一月一次的“市民圓桌會議”制度,定期邀請二三十位各階層市民到市政府來議政談心,直接聽取市民對市政當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有利於社區之間、種族之間的團結和睦。在推動華人蔘政上,目前南帕沙迪市已有12位華人和1位華人女婿出任市政府各委員會委員,而成為該地區中華人委員最多的城市之一。
海外遊子思故鄉
徐惠誠先生雖然長期生活在美國,奔波於世界各地,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故土。他説,1997年7月1日香港就要回歸祖國了,這是中國人的願望,迴歸後的香港前途光明的。只要中國好,香港會更好。他對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表示由衷的敬佩,對祖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高度讚賞。他常常對別人説:華人在海外心想家鄉,當我聽到家鄉改革開放後建設發展很快,舊貌變新顏,就非常高興。他積極支持父親在經商的同時,從事愛國愛鄉的社會活動。他贊成父親1989年4月返回故里時,為家鄉吳縣東山三山小學捐資助學的義舉。最近,他又表示,準備在1997年5月攜同老母、妻子和三個兒女回蘇州洞庭東山老家探親掃墓。他説:“尋根祭祖是我父親的遺願,也是海外同胞的共同心願。”家鄉的父老鄉親熱烈歡迎他愛祖國愛家鄉的行動,並期待着他們榮歸故里。 [1] 

徐惠誠社會活動

晨光基金會會長到安徽池州考察捐建項目
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安徽外僑辦網站消息,3月25日,晨光基金會會長徐惠誠先生一行3人在安徽省僑辦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赴池州市考察貴池區裏山街道里山小學和新華小學,並參加東至大渡口鎮麻橋晨光小學竣工典禮。
晨光基金會是以徐惠誠為首的美籍華人在2005年創辦的非盈利慈善組織,會員多為在美的成功華商,其宗旨是支持中國大陸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2005年以來,先後在安徽、江西、廣西、湖南四省為多所高校提供大學生獎助學金,並在貧困地區捐建了多所晨光學校。2011年5月,經省、市外僑辦引薦,晨光基金會考察了麻橋小學,並捐贈20萬元助建東至麻橋小學一危房。基金會擬在池州市再捐贈20萬用於學校危房改建或新建,該項目正在申報中。 [2] 
晨光基金會徐惠誠會長來我校看望受助學生
3月21日上午,廣西大學行政辦公樓三樓會議室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美國晨光基金會徐惠誠會長。徐會長在這裏與50名晨光獎助學金受助學子進行親切交談並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徐惠誠會長切蛋糕)
徐惠誠 徐惠誠
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唐興主任、自治區僑務辦公室陳寧副巡視員、自治區僑務辦公室藍勝副處長及校學工部(處)會陳信存副處長也到場與受助學子齊聚一堂,交流談心。
“大家就好像一家人一樣,就像在家裏和自己的叔叔、伯伯交流的樣子,大家想説什麼就講。”徐會長的這句話打破了現場的拘束,大家紛紛跟徐會長聊起來了自己的在校表現。吳柑瀾是教育學院的一名女生。在座談會上,她告訴徐會長,她以前性格很內向,不善於與人交流,進入大學後才開始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美國晨光獎學金給了她一個機會,得到了這個獎勵之後她有了更大的動力去努力,併成功競選上了部長。
徐會長認真聽取了同學們的發言並一一回應。他還和同學們分享了他青年時的理想、在美國的從商經歷及人生感悟。他説:“同學們要把人生當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做自己必須做的工作,第二個階段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他希望同學們早一點定下人生的藍圖併為之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過快樂滿足的生活。
(同學們送給會長的生日禮物)
徐惠誠 徐惠誠
“您無畏無懼,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感謝您無私的奉獻,感謝您深切的關懷……”座談會上,受助學生代表用粵語、普通話以及英語三種語言穿插表演了一段詩歌朗誦,為徐會長表演詩歌朗誦《晨光下的赤子心》。觀看錶演的時候,徐會長一直面帶欣慰的笑。朗誦聲剛落,就響起了生日歌,一個大蛋糕被推了出來,原來老師和同學們在得知正是徐會長的本命年後,決定在中國為他慶祝60歲生日。徐會長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
(徐會長與受助學子的合照)
徐惠誠 徐惠誠
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唐興表示,美國晨光獎學金能給學子們經濟的資助、精神的動力,還能讓大家有一個交流的機會,他也鼓勵受助學生“邁出你改變的第一步,做最好的自己!”
據悉,徐會長一行在此之前已於20日會見了廣西民族大學的受助學生,21日下午將結束短暫的中國之行,帶着同學們精心準備的禮物和深深的祝福返回美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