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寅生

(原中國乒協主席、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

鎖定
徐寅生,1938年生於上海,曾任中國乒協主席 [3]  、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 [2] 
徐寅生自1959年加入中國乒乓球隊以來,在球員時期贏得了三屆世乒賽團體冠軍和一屆雙打冠軍。 [4]  在與日本球員星野的比賽中,打出了“十二大板”,幫助中國乒乓球隊首次奪得了世乒賽男團冠軍。 [5-6]  1965年,徐寅生退役後擔任了中國乒乓球男隊教練, [7]  1970年升任為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中國乒乓球隊取得了世乒賽男團冠軍和男單冠軍的榮譽。 [8]  1977年,徐寅生被任命為國家體委副主任, [9]  1979年更是擔任了中國乒乓球協會主席。 [5]  在他的領導下,中國乒乓球隊逐漸走出了低谷,重新站在了巔峯。徐寅生不僅關注球隊的訓練和比賽,還積極推動乒乓球運動的改革和創新。 [9-10]  1995年,徐寅生當選為國際乒聯主席。 [11]  他在任期內積極推動改革,如將小球改為大球等創新方案,使乒乓球運動的職業化和商業化程度日益提高。 [9] 
2000年,徐寅生正式從領導崗位退休。2009年,他辭去了擔任了31年的中國乒協主席職務。2010年,徐寅生被任命為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 [2]  [9] 
中文名
徐寅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38年
主要成就
中國乒協主席、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
出生地
上海
祖    籍
江蘇蘇州
興    趣
乒乓球
運動項目
乒乓球

徐寅生早年經歷

徐寅生於1938年在上海市出生,祖籍為江蘇蘇州。在家中八個兄弟姐妹中,他是年紀最小的一個。在少年時期,徐寅生對乒乓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55年,當時正在上海光大中學讀書的徐寅生通過不斷的刻苦訓練,成功進入上海市學生隊。 [5]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在上海市舉辦的各項乒乓球比賽中多次取得優異的成績。 [12] 
1956年,徐寅生順利進入上海市代表隊,同年四月,他代表上海隊參加了與羅馬尼亞隊的比賽,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 [12]  1959年,徐寅生成為了國家乒乓球集訓隊的一員。 [5] 

徐寅生職業生涯

徐寅生球員生涯

1959年的多特蒙德世乒賽上,徐寅生代表中國乒乓球隊出戰。 [10]  兩年後,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辦。 [10]  在這屆比賽中,徐寅生帶領中國隊戰勝了當時的世界霸主日本隊,首次奪得世乒賽男子團體世界冠軍。 [13]  在與日本名將星野的比賽中,徐寅生打出了經典的十二大板,成為我國乒乓球史上的一個高光時刻。 [10]  他在該屆世乒賽上還獲得了男單季軍。 [5] 
1963年,第27屆世乒賽在布拉格舉行。在半決賽中,中國隊與聯邦德國隊交手,徐寅生取得了一勝一負的成績,幫助中國隊進入決賽。 [15]  在決賽中,中國隊再次遭遇日本隊。徐寅生戰勝了名將荻村和三木,最終中國隊以5比1再次戰勝日本隊,蟬聯世乒賽男團冠軍。 [14]  ,他與莊則棟合作,獲得了男子雙打亞軍。 [5] 
1965年,第28屆世乒賽在南斯拉夫盧布爾雅那舉行。 [16]  徐寅生代表中國隊出戰,最終在決賽中再次擊敗日本隊,實現了世乒賽男團三連冠的壯舉。 [16]  在該屆世乒賽上,徐寅生與莊則棟合作,奪得了男子雙打冠軍。同年,徐寅生選擇了退役。 [5]  [7] 

徐寅生教練生涯

在退役後,徐寅生成為了一名教練, [7]  並在1970年擔任了中國乒乓球隊的第二任總教練,主要負責男隊的訓練。 [17]  1971年,中國乒乓球隊在經過六年的沉寂之後重返世乒賽的舞台。 [18]  在那屆世乒賽的男團決賽中,中國隊以5比2的比分戰勝了日本隊,重新奪得了男團冠軍。 [19]  中國隊在男子單打項目中並未能取得金牌。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徐寅生開始思考改革。他認識到,中國隊長期以來依賴的直板快攻型打法需要進行改變。因此,他提出了一種結合速度與旋轉的新打法,強調“快、準、狠、變、轉”五個要素。 [18]  為了實踐這一理念,徐寅生鼓勵使用直板正膠的郗恩庭改變打法,轉而使用直板反膠。經過一年的刻苦訓練,郗恩庭在1973年的南斯拉夫舉行的第32屆世乒賽中展現出了新的面貌。 [18] 
在男單決賽中,郗恩庭遭遇了曾在上一屆世乒賽上戰勝過自己的瑞典名將本格森。最終,郗恩庭成功復仇,奪得了該屆世乒賽的男單冠軍。這一成就成為了徐寅生技術創新的成功典範。 [18] 
而在該屆世乒賽的男團決賽中,中國隊派出了許紹發等一批首次征戰世乒賽的年輕球員。雖然小組賽中中國隊不敵瑞典隊,只獲得第二名,但在第二階段的比賽中,中國隊連勝日本和前蘇聯。然而,由於小組賽失利,總成績不如瑞典隊,中國隊最終只獲得了男團亞軍。 [20] 
1975年,李富榮接替徐寅生,成為了國乒的第三任總教練。 [17] 

徐寅生行政生涯

1977年,徐寅生被任命為國家體委副主任,成為當時領導職務最高的退役運動員。 [9]  1979年,他接任了中國乒乓球協會主席。 [5]  在那一年的世乒賽上,中國隊遭遇了滑鐵盧,僅獲得混雙冠軍。面對壓力,徐寅生立下軍令狀:“如果(中國隊)再輸,我就辭去乒協主席職務。” [9]  在他的領導下,中國乒乓球隊卧薪嚐膽,兩年後在世乒賽上實現了歷史性的包攬,獲得了全部七個項目的冠軍。 [9] 
1981年,徐寅生參與創辦了《乒乓世界》雜誌,這是中國乒協主辦的首個乒乓球刊物,並擔任總編輯。 [21] 
1989年,中國乒乓球隊陷入了低谷。1991年的千葉世乒賽男團只獲得了第七名,創造了最差的世乒賽男團歷史戰績。在此之後的三屆世乒賽中,中國隊都與冠軍無緣。 [22]  面對危機,作為中國乒協主席的徐寅生提出了“直拍橫打”的概念,劉國樑成為了最早使用這項技術的球員。 [23]  同時,徐寅生任命蔡振華重新組建中國乒乓球男隊。 [22]  終於在1995年的天津世乒賽上,中國隊實現了全部七個項目的冠軍包攬。這一成功也使中國隊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包攬了四枚金牌,重回巔峯。 [10] 
1995年,徐寅生當選為國際乒聯主席,成為首位擔任該職務的中國人。 [11]  他在一次訪問日本時看到了當地中老年乒乓球愛好者在打直徑為44毫米的大球,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認為,相比於正式比賽使用的38毫米小球,大球速度慢、旋轉弱,更有利於提高比賽的觀賞性。 [18]  因此,他積極推動大球的發展,並在2000年的揚州乒乓球世界盃上首次正式使用了40毫米的大球。 [18] 
徐寅生 徐寅生
在國際乒聯主席崗位上任職四年期間,徐寅生不僅完善了乒乓球職業巡迴賽的創建,還新設了女子世界盃和世界俱樂部錦標賽。同時,世乒賽也開始得到企業贊助。在他的努力下,乒乓球運動的職業化和商業化程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9] 
1999年,徐寅生主動放棄了連任國際乒聯主席的機會。沙拉拉接替他成為新一任國際乒聯主席,並邀請徐寅生擔任國際乒聯顧問。 [5]  2000年,徐寅生正式從領導崗位退休。 [9]  2009年,徐寅生辭去了擔任了31年的中國乒協主席職務。 [9]  2010年,徐寅生被授予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的榮譽。 [24] 

徐寅生生涯數據

球員時期
時間
賽事
榮譽
1961年
北京世乒賽
男子團體冠軍 [13] 
在男子單打季軍 [5] 
1963年
布拉格世乒賽
男子團體冠軍 [14] 
1963年
布拉格世乒賽
男子雙打亞軍 [5] 
1965年
南斯拉夫世乒賽
男子團體冠軍 [14] 
1965年
南斯拉夫世乒賽
男子雙打冠軍 [5] 
教練時期
1971年
名古屋世乒賽
男子團體冠軍 [14] 
1973年
南斯拉夫世乒賽
男子單打冠軍(球員郗恩庭奪得) [5] 

徐寅生社會活動

在1971年的名古屋世乒賽中,中國乒乓球隊重返世界乒壇。在訓練結束後乘車轉場時,莊則棟與美國隊球員科恩進行了友好交流,並贈送了紀念品。這一事件成為了中美之間“乒乓外交”的序幕,並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係。在那一屆世乒賽即將結束時,中國邀請了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實現了“破冰”。短短一年時間內,中國與多個國家建立或恢復了大使級外交關係,並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8]  [25] 

徐寅生參演電視劇

徐寅生社會評價

徐寅生技術特點

徐寅生直拍快攻打法,技術全面,戰術靈活,球路變化多,正手側上、下旋奔球以及反手位低拋發球很有特色,打球善於動腦,素有乒壇“智多星”之稱。 [5] 

徐寅生個人評價

“為了提高乒乓球比賽的觀賞性,徐寅生提議把球加大。這項改革從請上海紅雙喜試製大球樣品供各國運動員試打,到在蘇州舉辦大球國際邀請賽,讓優秀運動員進行比賽實踐,中國乒協科研機構為大球提供各種技術數據,徐寅生無不親力親為。他還建議世界錦標賽用企業冠名贊助的辦法,為國際乒聯開闢了新的財源,並親自為世乒賽物色和推薦中國的企業。他不講空話,喜歡幹實事,一抓到底,幹成一件就是一件。”(《乒乓世界》特約記者周到評) [27] 
“徐(寅生)主任的領導才能、創新意識、辯證法思維,這是所有乒乓球愛好者都知道的事情。徐主任的正直、豁達、寬厚,與他相處了半個世紀的戰友李富榮、弟子許紹發最瞭解。”(《乒乓世界》記者夏娃評) [28] 
“在中國乒乓球界這個大家庭裏,徐主任是我們所有人都非常尊敬的長者,毫不誇張地説,幾十年來,每一個乒乓人都為有這樣一個領袖人物而感到驕傲。”(前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前中國乒協主席蔡振華評)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