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跟內翻

鎖定
後跟內翻是一種發育性畸形,在孩子一出生時就能發現。
後跟內翻可以發生在單足或雙足。
中文名
後跟內翻
定    義
一種發育性畸形
時    期
在孩子一出生時就能發現
部    位
發生在單足或雙足

後跟內翻什麼是後跟內翻

在發育過程中,由於足的肌腱韌帶(後側和深部的)發育出現故障,未能與足部其他的肌腱韌帶的發育保持同步,其後果是這些肌腱和韌帶將足的後內側牽拉向下,導致足向下向內扭轉。足部的各塊骨頭因此處於異常的位置上,足部內翻,僵硬,並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後跟內翻臨牀表現

1.出生後即出現單側或雙側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關節蹠屈位,內翻、內收畸形。
2.患兒學行走時,用前足或足外側緣着地行走,隨着年齡漸大,畸形漸加重,嚴重者足揹着地行走,負重處出現滑囊胼胝
3.X線攝片,患足正側位:出生後,X線片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時可見到第三楔骨,所有的蹠骨和趾骨均已出現,而跗舟狀骨要到3歲才出現骨化中心。
4.根據三條線估計畸形:(1)在正位片上測定跟距角,若小於30°,表明足部無內翻;(2)測量第一蹠骨縱軸和距骨縱軸所交叉的角,正常為0°—20°;(3)X線側位片測量距骨縱軸和跟骨蹠面所形成的角,正常35°—55°,如果小於30°,則表明足下垂。如果距跟角小於15°,第一蹠骨與距骨縱軸交叉所成的角大於15°,表明距舟關節半脱位(Simon15°定律)。

後跟內翻診斷依據

1.嬰兒出生後即有一側或雙側足部蹠屈內翻畸形。 2.足前部內收內翻,距骨蹠屈,跟骨內翻蹠屈,跟腱,蹠筋膜攣縮。前足變寬,足跟變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內踝偏後且不明顯。 3.站立行走時蹠外緣負重,嚴重時足背外緣負重,負重區產生滑囊炎和胼胝。 4.單側畸形,走路跛行,雙側畸形,走路搖擺。 5.X線攝片:距骨與第一蹠骨縱軸線交叉成角大於15°,跟骨蹠面和距骨縱軸線夾角小於30°。

後跟內翻治療方法

從出生後即開始,愈早治療,效果愈好。治療方法根據年齡和畸形程度而不同。
1.手法矯正法:一般適宜6個月以內或較輕型者。從出生後即開始,愈早愈好。由醫師教會母親或帶領患兒,先矯正足前部內收,再矯正距骨下關節內翻,然後矯正踝關節的蹠屈。手法應輕柔,以免損傷骨骺。每種矯正位置保持10秒鐘,每次10—15分鐘。每日運算元次,一般主張餵奶前進行。
2.矯正鞋矯正治療:一般適宜1週歲以上患者。矯正鞋根據人體生物力學原理設計,科學矯正不規則的足部受力,幫助足部骨骼健康成長,長期穿着能有效矯正後跟外翻症狀。

後跟內翻足部建議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足部常見畸形。出生後即可發現,隨年齡增大而加重。發現此病,應從出生日開始治療,愈早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