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現代社會

鎖定
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家們認為,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隨着科學技術的革命和資本主義的高度發展,西方社會進入一種“後工業社會”,也稱作信息社會、高技術社會、媒體社會、消費社會、最高度發達社會,在文化形態上稱為“後現代社會”或“後現代時代”。 [1] 
中文名
後現代社會
外文名
Post modern society
別    名
信息社會
別    名
高技術社會
開始時間
20世紀60年代
所屬學科
社會學

目錄

後現代社會區分

後現代時代在科學、文化、教育、資本主義生產等諸多領域經歷一系列的變化,這些變化表明了人類歷史的一次斷裂並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理論界常以“後現代性”來描述我們所處的這一歷史時期,以示與啓蒙主義造就的現代社會之“現代性”的區分。

後現代社會雙關性

“後”(post)的含義具有雙關性,體現了對待“現代”和“現代性”的兩種不同態度:
在一種意義上,“後”意味着一種“非”,即要與所有現代性的理論、文化、意識形態和藝術風格決裂,從舊的限制和壓迫中解放出來。
另一種意義上,“後現代”可以理解為一種“超級現代”(hyper-modern),它是對現代的繼續和強化,後現代主義只不過是現代主義的一張新面孔或一種新發展。
參考資料
  • 1.    李昌文著.傳播語言 演變、特徵與趨勢.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8.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