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後湖

(湖北省武漢市府、灄河水系的湖泊)

鎖定
後湖,屬府、灄河水系,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府河左岸,是武漢市15個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型湖泊之一。 [1] 
後湖原來是河湖相通的季節性天然湖泊,冬季乾涸,春夏一片汪洋。2012年,相應容積1840萬立方米。岸線長度65.26千米。2021年,湖泊面積19.15平方千米。 [1] 
後湖承擔着生態、景觀、調蓄、防洪、排澇、供水、灌溉、養殖等多種功能。 [1] 
中文名
後湖
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府河左岸
面    積
19.15 km²
所屬水系
府、灄河水系

後湖形成演變

黃陂後湖和漢口後湖在明代中期以前同為漢水泛區,湖水相連。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以後,原從襄河至黃陂間的襄河故道,日漸淤塞,形成一處長形湖泊即“後湖”,也稱“瀟湘湖”【傳説取名於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路過此地時所作“馬渡沙頭首蓿香,片雲片雨渡瀟湘,東風吹醒英雄夢,不是咸陽是洛陽”的詩句】。後湖夏秋水漲,一片汪洋,湖田汛溢。水退之後則遍地黃花,故又有“黃花地”之稱,是當時著名風景旅遊勝地。自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防水患,主持修築張公堤後,堤內的漢口後湖逐漸淤積直至消失。 [1] 

後湖位置境域

後湖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府河左岸,距武漢市中心城區8千米,西北側與天河街、橫店街相連,東南側與灄口街相連,湖泊水面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4°16'49",北緯30°43'59"。 [1] 
後湖是武漢市15個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型湖泊之一。20世紀50年代,湖泊面積34.2平方千米。21世紀初,湖泊面積16.04平方千米。2012年,後期水域面積16.3平方千米。 [1]  2021年,湖泊面積19.15平方千米。 [2] 

後湖水文特徵

後湖原來是河湖相通的季節性天然湖泊,冬季乾涸,春夏一片汪洋。20世紀50年代,水位18.63米時,相應容積6239萬立方米。20世紀70年代開始,後湖周邊的生產隊先後圍墾鹽船倉、新墩、邊魚漢、羣益墩等處湖汊千米湖域面積和容積減少。21世紀初,水位18.63米時,相應容積5166萬立方米。2012年,相應容積1840萬立方米。岸線長度65.26千米。
2011年11月,經武漢市水環境監測中心監測湖泊水質為Ⅳ類。 [1] 

後湖湖區水系

後湖大部分水域屬灄口區,為府、潭河的尾閭,屬府、灄河水系。後湖水由北向南,流入府河。 [1] 

後湖旅遊資源

清嘉慶年間《漢陽縣誌》記述“後湖八景”為:春景,“晴野黃花”;夏景,“麥隴搖風”;秋景,”菊屏映月”;冬景,“平原積雪”;傍晚遠景,“斷霞歸馬”;早晨遠景,"疏柳曉煙”;日中遠景.“襄河帆影”;近景,“茶社歌聲”。遺憾的是後湖八景存在的時間只有百餘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修造全長13.5千米官堤(張公堤)防止府河水災威脅,漢口後湖逐漸消失。 [1] 

後湖歷史文化

後湖名稱來歷

後湖系淪河源頭之一,位於淪河之北。當地人民習慣稱南為前,北為後,後湖依此得名。 [1] 

後湖張公堤

張公堤東起漢口堤角,西至舵落口,全長23.76千米,頂身高6米、堤頂寬8米、高程31.67一32.20米。由清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建設。
自明代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後,漢陽一分為二,形成與漢陽隔水相望的漢口。最初在漢水邊地勢較高的增台土堆上築坑修圍,建屋造房,逐步形成漢口沿河街市,即今漢正街。每逢夏秋水漲季節,江水湖水四面圍困,街市成澤國。明崇被八年(1635年),漢陽通判袁焻主持修築西起礄口,東止東堤街直至長江邊的長堤攔住後湖水,人稱袁公堤。清同治三年(1864年),漢陽知府鍾謙鈞又主持修建漢口北八大城堡(礄口至一元路)。自此之後,漢口市區從長堤街擴展到漢口城堡(後京漢鐵路路基),袁公堤阻水功能喪失,堤內堤外建屋修路,就是後來的長堤街。
為進一步解除漢口水患,擴大市區,張之洞決定建造漢口後湖長堤。同時修築以皇經堂(今鄒家街、距今漢水鐵橋1000餘米)為起點,由南向北、經長豐烷舊堤直至禁口,與張公堤相連接,長3.5千米多的張公橫堤。兩堤與京漢鐵路路基等高,面寬7—9米,底寬21—24米。主要工程由民間承包招募民工建築,湖北新軍第八鎮統制張彪率駐漢口綠營參與堤防工程建設。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大堤建設正式動工,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完工,費銀80萬兩。因此堤為張之洞主持興建,民間稱之為“張公堤”。張公堤未建成前,漢口市區只侷限於從僑口沿城堡下至通濟門(今一元路附近)。張公堤完成後,上起舵落口、水廠、宗關,下至丹水池、堤角這一廣大地區、包括今黃浦大街、趙家條、惠濟路、解放公園、中山公園、武漢商場、寶豐路和古田路水廠整條解放大道及至整條航空路、新華路、球場街、西馬路、還有建設大道、發展大道等地區均擺脱水患。 [1] 

後湖生態保護

後湖的保護責任單位為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天河街、橫店街和涯口街。承雨範圍涉及的鄉鎮有天河街、橫店街、攝口街和盤龍城經濟開發區。 [1] 
2024年,武漢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武漢市湖泊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推動重點湖泊流域綜合治理方面,後湖等湖泊,制定專項整治方案。 [3] 

後湖社會生活

後湖綜述

後湖承擔着生態、景觀、調蓄、防洪、排澇、供水、灌溉、養殖等多種功能。 [1] 

後湖經濟

後湖水產養殖業比較發達,養殖面積16.67平方千米,由後湖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橫店漁場和攝口漁場用漁網將水面分隔出各自的養殖範圍。其中,後湖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11.67平方千米,橫店漁場3.33平方千米,攝口漁場1.67平方千米。各部分養殖範圍內實行人工投魚苗,天然養殖方式,不投餌,不投肥,品種主要為四大家魚。 [1] 

後湖特產

後湖皺葉黑白菜,葉片如瓢、上有皺紋,色如碧玉王,柄為白色,特別柔嫩,是江漢園蔬珍品。清初詩人陳廣敷詩曰:“紫幹經霜脆,黃英帶雪嬌;晚崧珍黑白,同是楚中翹。”詩中把皺葉黑白菜與洪山菜薹相提並論,同譽為“楚中翹翹者”。葉調元詠後湖詩中,也有一首雲:“春來麥草秀成行,夏日盈疇莧菜香,更有冬來黑白菜,移根不能向他方。”他還特地註解:“黑白菜長不逾尺,柔滑無比,移植剮地則變,亦猶江夏之薹依也。” [1] 

後湖交通

西北與天河國際機場相連,盤龍大橋、巨龍大道、川龍大道和岱黃公路、劉宋公路、天梨公路橫貫其中,構成環後湖內快捷的現代化交通網絡。
後湖大橋位於武漢市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北接黃陂橫店,南接盤龍城開發區至中心城區,全長804.06米,橋寬33.5米、雙向6車道。後湖大橋的單面斜拉索,如橋中間的豎琴。塔似一柱擎天的火炬,橋面以上高67米,是盤龍城經濟開發區標誌性建築。該橋的建成,新闢一條從武漢市中心區通往天河國際機場和黃陂城區的快捷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