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彼得·拉特克利夫

鎖定
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Ratcliffe),1954年5月14日出生於英國蘭開夏郡,英國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家,腎病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3] 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  [4]  ,英國牛津大學標靶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牀研究主任。 [9] 
彼得·拉特克利夫於1978年獲得倫敦聖巴塞洛繆醫院醫學院醫學學士學位,同年任職於英國牛津大學,從事低氧方面研究工作 [5]  ;1983年—1987年任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部研究員;1987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87年—1990年任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部臨牀醫學講師;1990年—1992年任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部臨牀醫學高級研究員;1992年—1996年任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部腎病學講師;1992年—2004年任英國牛津大學耶穌學院臨牀醫學高級研究員 [7]  ;1996年獲聘為英國牛津大學正教授,同年當選為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1996年—2003年任英國牛津大學耶穌學院腎臟醫學教授、高級研究員;200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和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2004年—2016年任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部教授、主任 [5]  ;2007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2016年任英國牛津大學標靶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臨牀研究主任 [9]  ;2019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  ;2020年當選為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4] 
彼得·拉特克利夫主要從事低氧狀態下細胞反應研究。 [1] 
中文名
彼得·拉特克利夫
外文名
Peter J.Ratcliffe
國    籍
英國
出生日期
1945年5月14日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
職    業
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6年當選為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200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2002年當選為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2007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
2019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展開
主要成就
1996年當選為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200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2002年當選為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2007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
2019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0年當選為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收起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彼得·拉特克利夫人物經歷

1954年5月14日,彼得·拉特克利夫出生於英國蘭開夏郡。 [1] 
1972年,就讀於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
1978年,獲得倫敦聖巴塞洛繆醫院醫學院醫學學士學位;同年,任職於英國牛津大學,從事低氧方面研究工作。 [5] 
1983年—1987年,任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部研究員。
1987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
1987年—1990年,任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部臨牀醫學講師。
1990年—1992年,任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部臨牀醫學高級研究員。
1992年—1996年,任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部腎病學講師。
1992年—2004年,任英國牛津大學耶穌學院臨牀醫學高級研究員。 [7] 
1996年,獲聘為英國牛津大學正教授;同年,當選為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1996年—2003年,任英國牛津大學耶穌學院腎臟醫學教授、高級研究員。
200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和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2004年—2016年,任英國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部教授、主任。 [5] 
2007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6年,任英國牛津大學標靶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臨牀研究主任。 [9] 
2019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 
2020年,當選為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4] 
彼得·拉特克利夫

彼得·拉特克利夫主要成就

彼得·拉特克利夫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彼得·拉特克利夫主要領域為生物化學與分子細胞生物學,健康與人文科學,分子醫學等。 [6] 
彼得·拉特克利夫主要從事缺氧研究。1989年,彼得·拉特克利夫和其小組考察了紅血球生成素的控制,這種物質在細胞缺氧後便會釋放。他們繼而研究了一系列細胞用於感知氧氣的分子事件。 [10] 
彼得·拉特克利夫研究EPO基因的氧氣依賴調節。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組織中都存在氧感應機制,而不僅僅是在通常產生EPO的腎臟細胞中。這些發現表明該機制是普遍的,並在許多不同的細胞類型的功能。研究中發現了一段特殊的DNA序列。如果把這段DNA序列安插在其他基因附近,那麼在低氧的環境下,這些基因也能被誘導激活。也就是説,這段DNA序列其實起到了低氧環境下的調控作用。而一旦這段序列出現突變,相關基因就無法啓動。隨後的研究發現,這段序列在細胞內調控了一種叫做HIF-1的蛋白質,由兩個亞基HIF-α和HIF-1β組成,HIF-α目前已經有三種HIF-1α與HIF-2α,和HIF-3α。在缺氧的環境下,HIF-1能夠結合並激活特定基因。HIF具有轉錄因子活性,即具有控制基因表達的能力,而控制HIF的開關就是氧氣濃度。 [11] 
  • 學術論文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部分)
期刊名稱
1994年
Oxygen-regulated control elements in the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A genes: Similarities with the erythropoietin 3′ enhancer [23]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年
Screening for the GRA mutation in Jamaica [22] 
《人類高血壓雜誌(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2000年
The macrophage – a novel system to deliver gene therapy to pathological hypoxia [21] 
《基因治療(Gene Therapy)》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hypoxia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target genes of the von Hippel-Lindau (VHL) tumour suppressor by mRNA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rofiling [20] 
《癌基因(Oncogene)》
2001年
The pVHL-associated SCF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elongin B and C, Rbx1 and HIF-1α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19] 
2002年
The hypoxia-inducible genes VEGF and CA9 are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in superficial vs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18] 
《英國癌症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3年
Carbonic anhydrase XII is a marker of good prognosis in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17] 
2004年
Gene array of VHL mutation and hypoxia shows novel hypoxia-induced genes and that cyclin D1 is a VHL target gene [16] 
2007年
Target gene selectivity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α in renal cancer cells is conveyed by post-DNA-binding mechanisms [15] 
2015年
Erratum: Tumor hypoxia induces nuclear paraspeckle formation through HIF-2α dependent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NEAT1 leading to cancer cell survival [14] 
《癌基因(Oncogene)》
Tumor hypoxia induces nuclear paraspeckle formation through HIF-2α dependent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NEAT1 leading to cancer cell survival [13] 
  • 平台建設
彼得·拉特克利夫在牛津大學建立缺氧生物學實驗室(the hypoxia biology laboratory at Oxford) [12] 

彼得·拉特克利夫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6年
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4] 
2002年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4] 
2002年
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4] 
2007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 [4] 
2009年
路易斯·珍妮特醫學獎(Louis-Jeantet Prize for Medicine) [8] 
-
2010年
加拿大蓋爾德納獎(Canada 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 [8] 
加拿大蓋爾德納基金會
2014年
英國年度榮譽騎士勳章 [5] 
-
2014年
威利生物醫學獎(Wiley Prize in Biomedical Sciences) [4] 
美國威利基金會
2016年
拉斯克基金會
2017年
蘇黎世大學榮譽博士 [4] 
2017年
布坎南獎章(Buchanan Medal) [4] 
英國皇家學會
2018年
馬斯利獎(Massry Prize) [4] 
美國梅拉/紹爾·馬斯利基金會
2019年
2020年
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4] 
2020年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會士 [4] 
2020年
Capo D’Orlando獎(Capo D’Orlando Prize) [4] 
意大利Discepolo基金會
2020年
奧盧大學榮譽博 [4] 

彼得·拉特克利夫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5年
英國皇家學會理事會理事 [4] 

彼得·拉特克利夫個人生活

彼得·拉特克利夫家世背景

彼得·拉特克利夫出生於英國北部蘭開夏郡一個樸實無華的鐵路小鎮,他的父親是一名律師,彼得·拉特克利夫的母親曾經從事話務員工作,結婚後就辭掉了。彼得·拉特克利夫是家裏的獨子。 [2] 

彼得·拉特克利夫婚姻家庭

1983年,彼得·拉特克利夫與Fiona Mary MacDougall結婚,婚後兩人育有兩女兩子,安娜(Anna)、愛麗絲(Alice)、羅伯特(Robert)和大衞(David)。 [2]  [7] 

彼得·拉特克利夫人物評價

“彼得·拉特克利夫在全球範圍內享有盛譽,他為理解分子對氧氣消耗的反應做出了里程碑式貢獻(Globally celebrated, Dr. Ratcliffe has made landmark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responses to oxygen depletion)。”美國癌症研究協會評) [8] 
“在為醫學前沿研究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彼得·拉特克利夫還為牛津大學的醫學生提供了鼓舞人心的教學,並幫助了無數患者,他獲得諾貝爾獎是當之無愧的(While making an immense contribution at the forefront of medical research, Sir Peter has also provided inspirational teaching for our medical students and supported countless patients. Today’s honour is enormously well deserved)。”(時任牛津大學副校長Louise Richardson教授評) [9] 
“彼得·拉特克利夫是一位傑出的臨牀醫生和科學家(Peter is an exemplary clinician scientist)。”(時任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所長Paul Nurse評) [9] 
“彼得·拉特克利夫為理解低氧對細胞活力的反應影響做出了重大貢獻(Sir Peter Ratcliffe has made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cells respond to low levels of oxygen)。”(牛津大學Regius醫學教授John Bell評)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